老友聚會即為心靈雞湯


接連著兩天與好友聚會,似乎是奢侈了些。不過,現在也僅存這個抒發心情的管道了。

第一天烤肉聚,出席兩名,話題就比較百無禁忌,從街坊的演變到性幻想的對象,喝得也比平常暢快,幸而酒氣在漫漫歸途中便自散去。第二天熱炒,共七枚現身,雖然人數比想像中少,然幾位火力全開下,竟也聊到失去時間意識,回過頭來只剩和煦的回憶與蔭涼的夜色。還有差點忘在超商傘架上的雨傘。

當年自四面八方而來,彼此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個性,因著知與不可知的因素有了些小集合;時至今日,雖仍有些不認同與不相似性,依舊能把酒言歡。只是,有些老友已開始有了其餘的要事必須兼顧,或者因人生規劃而遠在他方,此時方能體會一些過去尚且不能理解的感嘆。也許這類形式的聚會也將慢慢凋零,最後僅餘兩三位滯銷貨彼此取暖。

到了這個年紀,需要的,也不過就是如此而已。

主圖為『柳林中的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書內插圖,取自 The Guardian。還很小的時候很愛這部充滿動物的故事,稍微大點後就偏好更刺激些的情節了,而今,我又再次開始喜歡這種小朋友的玩意兒。

大隱隱於市


為了與老友保持連線,日前破功申請了個 facebook 帳號(千百個不願意,但一堆人連即時通訊都不開了,分享聚會照片也僅上傳 fb),目前的感想是:SAVE!

基本上預設的設定全都必須改掉,預設權限幾乎等同於沒有隱私;尤其那個「朋友的朋友」仔細想想是非常恐怖的。首先,朋友原本有親疏遠近,可是臉書預設只有朋友,所以即使是一面之緣的朋友也可能被你加為好友,然後這個不太熟的朋友「的朋友」,會是誰?當然,更詳細的親疏設定(家人、摯友、朋友)未必是好事,因為階級的產生就是糾紛的根源(原來你跟我沒那麼好…)。看得到交友狀況的好處,在於偶然可能會讓你找到某些過去不甚了解的親友間的羈絆;人都是這樣,不願意讓別人看清,但卻總想挖別人的八卦。但若是你將隱私權限開給朋友的朋友,想想你的個人資料會曝光在多少人面前;假設你有一百個朋友,那可能就有上千的朋友的朋友,呈等比級數的爆增。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還是說 SAVE 呢?用個平常沒在用的拼音方式與信箱申請,只讓極少數認同的朋友知道,那麼好友的傳播速度將會劇減。尤其現在風頭已過,許多人種菜種膩了改玩 iPad 遊戲,臉書帳號已經開始生菇,所以不會再像過去一樣瘋狂加人為好友,因此也多半不會注意名字太奇怪的人。

其實還有一個備用的方法還沒用,在自己個人資料打上「在家工作,月入二十萬」,然後大頭照改為傳銷中心的 icon,應該會被不少人擋掉吧?

目前仍處於觀察期,暫時還完全未收到朋友邀請(或者原本我就是個沒朋友的人?),總之過些日子再回頭來看看了。

圖片是當年隱居處一景,總覺得我有放過類似的照片,但管他的我就是喜歡。

剣と楓—鬼束ちひろ


これが 未来の 犯罪者

一位墜落凡間的女神,漸漸融入人群、感受生命的記錄,成就了鬼束一路走來的所有作品。

『剣と楓』是一張鬼束自己真心想做的作品。如果只聽了『月光』就來聽這張專輯,或許會感到錯愕;但若是伴著鬼束亦步亦趨,甚至也經歷了她消失無蹤的那段時期,那麼一定能夠體會這張專輯的內涵。

自單曲『everyhome』之後,也就是鬼束重新復出後,就能感受到一切已經改變了,回不去了。在『DOROTHY』時,尚且維繫著一絲保守氣息,『剣と楓』裡則勇敢地全部抹去,只餘真正當下的鬼束ちひろ。雖然不會再有過去那種淒美空靈到甚至不食人間煙火的脫俗,卻帶來更深的休戚與共,更強烈的生命力,更多的「人味」。

以單曲『青い鳥』揭開序幕,鮮明的吉他與鼓聲伴奏,不斷循環吟唱著青い鳥よ,接續先前的故事,本篇開始。『夢かも知れない』是近來 Rock 的鬼束常常出現的曲風,有些清淡的,比較沒有那麼絕望的,多了點看開了的感覺。雖然還是帶點心酸,但卻有成長後的醍醐味。到了『EVER AFTER』,輕快曲風將整個氣氛帶起,彷彿在說「雖然已經沒有超能力了,我還是可以這麼開心自在唷!」

宣告式的『僕を忘れないで』,重複的歌詞一層又一層地深入直達內心,讓人難以忘懷。大提琴與鋼琴交織,也帶著長大的回想。『An Fhideag Airgid』則是無視歌詞的話(其實也真的聽不懂)還不錯的新世紀曲風,日本人的外語發音我還是很難接受,感覺咬字應該要更輕些才對?

電子感強烈的『NEW AGE STRANGER』,風格詭異但缺少這首專輯就不完整了;在這裡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鬼束「在玩」,如同『STEAL THIS HEART』裡所表現的。『WANNA BE A HAPPY WARRIOR』(Hoooo~妳說髒話,我要跟老師講!),木吉他與大提琴的伴奏下,初聽時沒特別注意,但在整張專輯裡頗具存在感。

喜歡鬼束從前招牌曲風的朋友不必擔心,最後這首『琥珀の雪』就是救贖。過去那種泫然欲泣的氛圍又回來了,當然已不若往常那般絕望,而是充滿強韌生命力的歌聲;感覺是鬼束在展示著「我不是忘記過去的自己,只是我還會其他更多更多。」

專輯整體感強且曲風多元,幾首沒提到的作品其實也很喜歡。據說會出台壓版,請多多支持,我個人向來是日版收藏台版傳教。

主圖取自鬼束千尋官網。「EVERYFAN OF TAIWAN! THANKS SO MUCH! AND I LOVE YOU!」謝謝妳,鬼束,您的訊息,我們切實地收到了。

私は 過去を 犯せる

官場現形記


原來有求於人的表情可以這麼醜陋,完全找不到一絲學者的風骨,只餘逢迎的官場嘴臉。

「人是很賤的,你知道。如果你裝出一副百萬富翁的架勢,大家都會過來舔你的鞋子。但是一旦讓他們看出你似乎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他們就會像一群螞蟻爬上垂死的黃蜂一樣。」節錄自約瑟芬.鐵伊(Josephine Tey)的『一先令蠟燭』。

所以我也是蟻群之一嗎?我不知道,不過有些界線在心裡是畫好的。既然原本在外的形象就是鄙視敝單位,為何當有求於我們的時候,卻又是「這就要拜託大師了」、「希望能與你們攜手合作」……真的需要做到這種程度?或者再次證明我不適合這個圈子?

然後各種 indexes 的計算方式越來越扯,今天無意間瞥見同僚在幫老闆算,各種數據又要開根號又要加減乘除,真的在做研究算模型時都沒考慮過那麼多參數。建議以後直接採用如圖所示——由 PhD Comics 提供的算式好了,那些該減去的沒消除、一稿多投的沒化約,要怎麼反應出真正的 impact 呢?

天神實習生—柏納.韋伯


『諸神三部曲』(Trilogie du cycle des dieux)之首部曲。原本有在想是不是要三本都看完再一起寫,不過依現在啃書的速度可能要拖到年底了,所以決定還是拆開寫。

柏納.韋伯(Bernard Werber)的『螞蟻三部曲』(La trilogie des Fourmis)是個人非常喜歡的科幻小說系列,他所建立的獨特世界觀加之對科學、知識與人類顯而易見的熱愛,即使常常在書裡讀到與自己觀點相衝突之處,仍讓人不忍釋卷。他的其餘作品只要有中譯本也都在第一時間入手,這次理所當然地看也不看直接三本抓去結帳。不過還是想抱怨一下皇冠出版社,既然三部曲都出了,前面的兩本『冥遊者』(Les Thanatonautes)和『天使帝國』(L'Empire des Anges)為什麼卻跳過了?難怪一開始讀的時候有點沒進入狀況,總覺得少了些資訊,查 Wiki 後才發現之前還有兩本。

『天神實習生』(Nous les dieux)裡的神,不同於現在的一般定義,而更近似於「神」這個詞剛被創造出來時的原始模樣,不管是在希臘、羅馬、中國、日本、北歐或世界各地原住民的神話,傳統的神都是更接近「人」的,同樣擁有喜怒哀樂、同樣受制於慾望、同樣彼此有著情感糾葛。本書除了希臘羅馬的主神外,更加入了許多名人進行大混戰,讀者們也如同主角一般,不自覺地會去回答書裡所提出的問題。因此我認同不少心得裡提到的,這是類似『模擬市民』之類的遊戲(尤其是那個加速用的時鐘),只是這次我們扮演的是天神。

一如韋伯先前的幾部作品,艾德蒙.威爾斯的『相對與絕對知識百科』在此書裡仍擁有吃重的演出。不過別忘了,相對與絕對,因此那些看似冷知識的百科內容還是參雜了不少稗官野史與正確性不明的軼聞(至少我個人較熟悉的部份裡有不少)。

最終,十八號地球上的變化還是脫不出想像力的侷限,實習生們等於重複了自己所知的文明歷史。基本上此書仍是典型的西方主流觀點,這點有些讓韋伯重塑的世界觀略顯失色,但無論如何仍是值得推薦的作品。有點遺憾,書內提及的希臘羅馬神話諸神與法國名人,對東方人的我們而言仍不夠熟悉,也由於譯名不一致的關係,難以看到名字直接反應是誰。幸虧我們有好朋友維基百科,有需要去請教一下就是了。

還有一些零星的想法,不過就留著等下兩本看完好了。封面圖取自博客來。

轉動心海羅盤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對自己的將來不知所措呢?嗯,也許該換個說法。對未來迷惘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在參照了這麼多專家學者的建議、聽了師長們的經驗談、讀遍坊間騙錢的生涯規劃書籍、求神問卜、甚至連新聞裡扭曲原意的鬼扯都照單全收了,為何還是像無頭蒼蠅般窩在自己的房間裡哭喊著外頭的不公不義?

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這年頭,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了嗎?

一如之前的每個學期,今天又有校友蒞臨分享心路歷程。底下茫然依舊,問的問題不脫想像;講者們的弦外之音亦不難猜——阿就別唸了反正出來也沒用,另一位是別唸了你又不像我是天才。然而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特無法簡單套用的,正如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與專長(如果連這也沒有那只能無奈了),參考再多還是得回到自己的本心。

莫忘初衷,網上不少人很愛用這句,個人是很討厭看到,因為初衷是只有自己知道、也多半不足為外人道的。可是,當自己也不知道時,騎著驢子該上哪兒去呢?

當然不僅是本非主流單位有這類問題,社會營造的風氣就是如此;一副末日景象處處危機,也意味著不少大師神棍即將從集團恐懼中榨取利益。其實說穿了,不就人人都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乾脆連工作也省了直接入贅或嫁入豪門,只要上網看盤點點滑鼠資金就源源不絕湧入(最好有這麼簡單),然後別人碗裡的總是最好自己永遠太委屈。

醒醒吧!孩子。還能看到這就表示你已經不是天之驕子了,乖乖上工去。

日晷的圖來自這裡。話說這玩意還真是不太便宜,雖然很想要,不過買來是要裝在哪裡?

偶爾還是要發洩一下才能常保身心健全


純粹抱怨文。原本昨天就要發,但 Blogger 竟然在維修,這是安怎?(翻桌)

週五對學校的不滿有點小爆炸。聽了場以前熟人的演講,對那種要啥有啥的研究環境欣羨不已,省去一堆打嘴砲的時間,有什麼構想直接上機。相較之下,本校今天連外網路出問題,凡是主機在國外的全都連不上,連要查個資料都不行;雖然這次網路問題是由於校外單位的設備更新,但這種事情上游難道不會先公佈嗎?一定得別人動工了,這邊才由末端人員發掘問題源頭。一個整天喊追求卓越的單位,連這麼點基本的東西都掌握不好,整天只會紙上談兵打嘴砲發新聞稿,真是一整個怒。

然後老闆臨走前一句「又在看書!」,一股無名火忍不住噴發,要是我什麼都有什麼都可以直接動手,還用得著在這邊讀教科書嗎?隔壁同學提的研究計畫,有多少點子是葬身於「我們沒有那麼多錢……」。當然,資源有限也不是不能體諒,但有些東西,你們這票等退休的傢伙曾經認真爭取過嗎?除了自身的人生規劃,你們有考慮過下面的學生嗎?

積怨太多了,我知道留在這裡是自己的選擇,雖然不是沒有掙扎過但畢竟留下是事實。不過,有些情形真的看不下去,標準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主圖取自 Wikimedia Commons,跟本文沒有絕對關係,純粹只是突然想放朵香菇而已。順便祈求快下雨吧!雖然不是很愛雨天,但也太久沒降水了,而且這種悶熱潮濕要下不下的天氣比乾脆的雨天更惱人啊!

當自由過了頭


淡出鳥來的一天。什麼時候那些一天二十四小時播放新聞的電視台才會倒閉呢?也許到了那時候,臺灣的新聞媒體亂象與人民知識水準才能真正地得以提昇。

這年頭已經慢慢脫離資訊焦慮的時期了,反正無論如何沒有人能完全不漏接地接收現代這種海量般的訊息,所以重要的不再是蒐集所有資料,而是篩選、分析「有用的」資訊。

沒事找事加上重口味硬上的結果,許多新知網站尤其是新聞媒體,所提供的早已是完全不含營養的色素糖果了。罵歸罵,對有能力找尋其他可靠新聞來源的人來說,這不過是多個永久箭靶罷了;然而還是有相當的一群人,他們僅能依靠這些沒營養的訊息來源,又該怎麼辦呢?更慘地,這種什麼都信的並不僅限於低教育程度者,傳統的高級知識份子——大學生(當然這年頭博碩士後巷蟑螂似地隨處流竄,高級知識份子也許得重新定義)也淪陷了。

隨著年紀增長跟父母越來越沒有話聊,最近的這幾次卻幾乎都在替那些三姑六婆的市井流言闢謠。童言無忌,而當大家都不再是兒童時,亂說話除了祈禱來世必有報應外,是否能真正有什麼罰則來以正視聽?主圖出自『因果圖鑑 地獄變相圖 釋文』,本以為散佈煽動謠言應該入拔舌地獄,不過看解釋似乎舌吊地獄(如圖)更適合些。雖說學科學卻放地獄圖有點詭異,但小時候一本隨處可見的『地獄遊記』卻算是我閱讀奇幻文學的肇始。

我們的教育到底教了什麼?在我大學真正踏入實驗室、有幸受教於一位不假辭色且不合國情的長者之前,我真的不太確定學了些什麼。比別人幸運地,我還保有自己的興趣,而且持續前進著。

無為而治


臺灣人總有種要不得的觀念,認為沒有大興土木,就不算有做事。於是乎,我們的森林保育要在原生林地裡去蕪存菁、我們的水資源保育要蓋水庫攔砂壩、我們的漁業管理政策要放流外來經濟魚種。除了宗教放生外,政府帶頭的大量流放近年來更成了生態保育的代名詞。

更進一步,因為如果不動工就等於束手就擒,所以非得做些什麼不可,才會看起來積極努力有成果。是故小孩必須補習,否則跟不上其他家也在補習的孩子;造橋鋪路自古被當成善行,然後就可以看到選舉前的颱風天還在鋪柏油;家裡擺設看久了,就一定要添加點元素進去,最好還要東西合璧不同風格雜交才有設計新意;過年即使每年貼得都是同樣的春聯,也還是要撕下舊的換上新的。坐在那喝茶看書就是閒著沒事,非得避免不可,至少也得上網貼個文按個讚;最好還要出國遊學走馬看花,才算是充分的人生。

當然,也不是說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好的,但如果不確定怎樣做才對的話,那不如別去碰。就像傷口,多半稍微消毒就好,不是非得塗一堆青草膏藥再蓋上紗布棉花透氣膠布最後再用繃帶打個蝴蝶結。這有點像穿衣哲學,或是養個自成循環的魚缸;雖不見得多做多錯,有些時候,要懂得適可而止,或是說,懂得減法的藝術。

主圖來自 PeoPo 公民新聞,此為這幾天苗栗縣政府的放流事件。

想像力就是最好的朋友


隨著毫無進展的人生,最近實在也沒多少東西好寫,甚至連週末都懶得出門了;以往多少還會到實驗室晃晃,嗅嗅人類的氣息。

突然地悶熱起來,雖然沒下雨,溼度卻異常的高,前兩週總算收起冬被,換季後的灑掃庭廚,便這麼度過了這幾週。當然,近日也不乏大新聞,可惜連批評的動力都沒有,為什麼不管發生什麼事,在臺灣幾乎都只能看到一個角度的發言?別告訴我有兩種顏色,那其實是同一種吧!

極少與人接觸的結果,變得有些帶刺。仔細想想,現在還保持聯絡的故人,多是大學或工作時認識的,再來的這段時間裡,交友欄幾乎一片空白。雖然有些人來瘋,不過大體上還是不擅於與人交遊的,這或許也虧得家庭教育的影響,弟妹們頗有同樣的問題。

前兩天回家時,目光完全被天上的三日月所吸引,卻沒能記得順手拿起相機。相較於圓滿的星體,這種初生乍現,彷彿將要邁向成熟的時期,一直是更吸引我的。呆呆地盯著天空,等回過神來已經在車上,得想著接下來要吃什麼了。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夢見從前的自己


今晨夢到自己從前與人互動的一些片段,膽怯、卑微、幼稚、自以為是,當然也不是說現在就有多好。總之就這樣,然後突然一陣脾氣,就醒了……。這一覺還睡得真他媽的悲哀。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會討厭小時候的自己,可能男生會比較多些,至少我是這樣。當然除了厭惡外還有其他種種說不出的感受,不過大體不會是那種看著惹人憐愛的感覺。然而,厭惡這樣的心情,是表示自己不斷有所成長所以受不了年輕時的天真,或是不斷在後悔自己從前的決定呢?

過去是無法改變的,至少現在的科技還是如此。這樣的夢難不成只帶來絕望?想起那些曾經放過的機會,因著自己踟躕不前的錯身而過,表錯情後一直沒機會說明的誤解;凡此種種都已經太遙遠,遠得連驚嘆的心情都沒有。

可惡,酒喝完了。

主圖源自最近在看的一部作品『到另一個你的身邊去』(ノエイン もうひとりの君へ),劇情有牽涉到本日主題(所以我是這樣才做夢的?);圖片是 OP 單曲封面。另一個有印象的例子是『Fate/stay night』裡的衛宮士郎。

血統與流行


當初決定留在老地方並接下現在的題目時,心內並不是沒有掙扎的。知道這是個相對不受重視的單位,資源遠遠及不上其他重點學校;雪上加霜地,改變方向到了一個更冷門的領域,接受一個也曾處處碰壁甚至還惹火一些大老的前輩指導。

這次的新聘教師演講,更彰顯了血統的重要性,看看助拳人的份量就可以得知。好的研究單位意味著好的發表,在現代社會裡,也就幾乎等同於終身職的保證書。是的,每個人都會說好地方也有爛人、爛地方也有好人,然而一旦掛上商標擺在眼前,還是什麼都看不清楚。當然,不是批評這次候選人程度不足,只是借題有感而發。

題目的熱門程度,除了用來安撫父母自己不至於餓死外,也有申請經費容易的優勢;如今這種優勢更幾乎要壓榨其餘非主流學門的生存空間。政府的政策一直以來都是獎勵流行趨勢,尤其近年資金集中更為顯著,不但題目要熱門,最好可以和產業(錢)結合,還要能快速看得到成果。當然這並不僅限於科學領域,只是對於需要軟土深掘的基礎研究來說,這記喪鐘響得有些餘音繞樑。

還堅持著自己的小小夢想,想闖出一片新天地。當初在回給父親的家書裡寫下這類有點狗血的詞語,據說被私底下痛罵一頓,說我憑什麼。是的,憑什麼?也就憑著一口氣罷了。

主圖來自我們的好朋友 PhD Comics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