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與不幸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幸運的;總有適時出現的貴人相助,從沒讓我走投無路,或者再不濟至少也還能來杯酒。但,我向來也討厭聽別人談論自身的不幸,那些往往我也都經歷過的挫折,卻被大書特書成為上帝惡意的玩弄,讓你無法成為人上人的藉口。

當然這世界上一定有真正不幸的人們,但那些人多半是無力言語的,當你掙扎到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又有什麼時間去編個長篇故事來對人朗誦呢?某方面而言,其實我很樂意成為朋友的垃圾桶,也的確經常性扮演這樣的角色,但這些人哭完了之後他們還會站起來,人們總是需要一個樹洞吶喊。惱人地是,有些人以向人傾訴自己的不幸與病痛為樂,也許肇因於國中時期一個不太好的經驗,現在遇到這種人我會毫不遲疑將門甩在他臉上。

當你每天還能睜開眼、還能進食、還能呼吸、甚至還能繃著臉生悶氣,無疑地,你是幸福的。圖片是冠藍鴉(Blue Jay; Cyanocitta cristata),一直覺得牠們美麗的藍色羽衣就如同傳說中帶來幸福的青鳥,若真是如此幸福其實很常見呀!當年在加拿大雖然最常看到的是同為鴉科的喜鵲(Magpie; Pica hudsonia),不過還是有幸邂逅過一隻 Blue Jay。

酒店關門後,記得將自己的故事留在那裡。

November Rain - Guns N' Roses



槍與玫瑰的『November Rain』,出自 1991 年經典專輯『Use Your Illusion I』,這到底還有什麼能寫得呢?說實話,還真的沒什麼可以說得……(被扁)。

咳…我只是單純覺得自己的網誌裡應該要有這首歌而已。雖然現在不是十一月,外頭也沒在下雨,甚至也不是我耳畔最常迴盪起這首歌的時刻——通常是和大學同學聚會後散場時分;只是,現在正是需要一點激勵的時候。沒錯,這首我是當成勵志歌曲在聽,地位大略如同 Aerosmith 的『Dream On』。

Slash 的吉他 solo 早已被供至殿堂,不過『November Rain』給我們的遠遠不只如此,還有 Axl 的迷幻歌聲,優雅卻又揉合得恰如其分的管弦樂,當時團內其他成員也都是一時之選。當然當然,還有每一段都長到靠北卻又讓人欲罷不能的所謂史詩感,一字一句都敲打在心上的歌詞,甚至是那個被批判為庸俗商業化(在搖滾樂界幾乎等同於死刑)砸重金打造的 MV。一切的一切,組成了我們牢記在心永遠無法被複製也無法重生的 Guns N' Roses。不會再回來的,永遠是最美好的。

說太多話了,聽歌吧。

背著這些,你想走去哪?


今天友人家裡因為留學貸款的問題在鬧革命。讓我不禁想起至今最感謝父母的一件事,就是沒有給我們小孩子背債,雖然手足們都開始靠自己生活了,至少我們的起點是零,而不是負數。在這個社會裡,從零開始竟已經勝過不少人了。

一直以來,大家都習於把教育當成一種投資,東方的父母們更是如此。某方面而言當然沒錯,不過在這個研究生比大學生多的時代,學歷真值得不惜動輒負債幾十萬去追求嗎?算算當年大學的同袍們,一堆早早就轉行了,除了履歷上一欄最高學歷外,那張證書到底還剩下多少價值?在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下,無論有沒有興趣,孩子從小就一直被逼著讀書,甚至一般的生活技能都被家長們剝奪(反正你只要好好用功就好那些給媽媽去做),於是養出一堆無法適應社會的怪物。雖然我也是在如此環境下成長,但何其有幸我能一路堅持自己想走的,也能在連綿而來的挫折中補足自己從前錯過的生活。

之前看同學為了繳清大學及碩士的助學貸款,辛辛苦苦做了幾年助理好不容易才還清,卻又帶著少少的存款再次投入博士班。但是問了半晌,卻感覺不到她是真有興趣想要深造,這樣的投資值得嗎?當然人們有選擇的自由,只是我很懷疑這樣下去能否順利取得學位,甚至即使畢業了還有工作上更無情的競爭。其實,我只是想很沈重地說,若是真的沒興趣,還是別背債唸書吧!這年頭讀書已經不是高薪工作的唯一保證了,有時甚至會是相反的道路。別忘了出社會還有房貸等等,一個月還沒吃飯就先拿七八成薪水去繳貸款,如此還有多少人能去想其他不可說但更有趣的人生片段呢?

這篇大概是這個網誌裡很難得地對現有環境與政策表達的無奈。其實我很不愛寫時事,總覺得當下的情形過了幾年早就無法感同身受,太過時效性的東西真的只能是流水帳,寫完就像放過的屁,只有那瞬間感到一點不適罷了。不過,看著每年新生來來去去(來得多去得少),在他們眼中卻看不見多少熱誠,而這偏偏是個沒有熱情就只能被不斷失敗的絕望感所掩埋的領域。

圖片來自這裡。借錢之前,請先想想自己即將背負的。

南國落雨天


昨夜睡前取下耳機後忽聞窗外傳來雨聲,暗自得意終於可以天然洗車了,沒料到今早又陸陸續續被雨聲敲醒幾次,清醒後往外頭一看,果然天頂是久違的低迷。原本想罵聲幹,不過想起從去年八八水災後南部好像就沒落過什麼像樣的雨水,今個兒也許能紓解一點水庫的窘境,就釋懷了(你也太隨便了吧),還特地冒點雨跑去校外吃早餐。

可嘆這種遇雨鬧洪天晴則旱的日子大概短期內不會有任何解決之道了,山區的水土保持一團糟,蓋再多的水庫也是枉然,政治人物和一般大眾對於十幾年後的未來沒有興趣,三四年後看不到成果的計畫幾乎都要胎死腹中(連求真的科學界都只要五年內的成果了……)。依此看來,我估計二十年內這樣的日子不會有任何改變的,台灣人短視的後果早在二三十年前經濟起飛的榮景過後,開始在大口反噬著。不過至今只看到對從前日子的美好回憶,而沒有自食惡果的反省。醒醒吧!過去的日子不會再回來了,現在早已不是從前的條件,從零到六十不難,不代表從八十到九十同樣簡單,從前不計代價種下的因,如今的果報自然要概括承受。

寫得很像宗教文章,不過事實便是如此,當然我對臺灣並沒有絕望(有也是對全人類的絕望),反正問題是世界性的。只是現在就連所謂「救地球」活動都要立竿見影的效果,像是關燈一小時立刻省下多少度電云云,不知道那些人有沒有算過很多機器重新開關耗費得可比持續開機要大得多,還有開著柴油(因為汽油太貴!)休旅車載腳踏車去野外騎一下就自吹自擂是樂活生活的實踐者之類的,總之都是這類表面工夫。

笑死人了,什麼救地球,就算人類絕種地球也不會毀滅的,生命總會找到牠的出路,只是不是以 Homo sapiens 的型式罷了。老實一點你們想救得其實是自己吧!而且你們也沒有真心想救,只是做做樣子圖個自我感覺良好。這幾天看到一句話很有感觸:「我不太喜歡"立意很好"這種事。做出來有問題就有問題啦,和立意已經沒關係了。」旨哉斯言。

圖片來自 SpiderReview。這種蛛網上頭的水珠,我可以盯著看到彷彿時間暫停。

駅伝與科學研究


又進入每個學期把「大事」辦完後的空窗期,每天就是讀書想實驗然後等回應。雖不能說是一片空白的生活,不過難免有些沈不住氣,但換個角度來看,其實研究這條路最常見的都是這樣的日子——實驗失敗然後重頭來過。

想起去年朋友轉給我看的一篇文章,是當時剛拿到拉斯克獎(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的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弥發表在 Nature Medicine 的『Ekiden to iPS Cells』。拉斯克獎是美國生物醫學研究的最高榮譽,許多得主不久後又拿到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山中伸弥教授的確也是熱門候選人之一。在幾十年前當許多研究室競相研究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的時候,山中教授選擇設法將成熟體細胞轉化為胚胎時具有幹細胞特性的形式,當然,他後來成功了,他最重要的科學貢獻就是在人工多能性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iPS) cells)的研究上。

山中伸弥教授在這篇文章裡將科學研究比喻為一種日本特有的馬拉松接力賽——駅伝(ekiden; road relay; marathon relay),私以為是非常傳神的比喻,尤其又身為長跑熱愛者,箇中滋味真的只有同時嘗過兩者的人能夠體會。對駅伝有興趣的話,有一部漫畫改編的同名電影『奈緒子』,朋友推薦漫畫跟電影都很好看,可惜我一直沒撥出時間去欣賞。

寫這篇主要是想激勵自己繼續撐下去,也鼓勵恰巧路過的朋友:也許終點遙遙無望,甚至連目標在哪裡都還不清楚,不過只要持續前進,終會讓你找著些什麼的。

圖片來自日本ウィキ,這是位於駅伝競走發源地京都三条大橋的紀念碑,紀念碑圖上跑者側背在身上的たすき就是駅伝跑者的「接力棒」。

論斤稱兩的科學價值


前幾天被叫去所辦簽名,才發現原來學校每年會追蹤以學校名義發表的期刊論文,然後按照各學科的 impact factor 百分比發給獎勵金;之前雖然知道有獎金,不過覺得自己這篇文章拖很久了所以沒想申請,想不到學校自己會查。預計不久後會收到去年發表 paper 的獎勵金,有錢拿沒什麼不好,不過這種論斤稱兩算點數的方式,真的足以看出科學的品質嗎?

簽名的時候一個老師順口跟我提及,某些 screening 的研究卻因為引用次數較多而能拿較多的錢,這等於變相獎勵這類研究,而擁有實際驗證科學假說流程的實驗,卻因為需要較長的研究時間但相對投資報酬率較少,如此可能造成整個學界的研究方向偏斜。

我未必完全同意這個老師的話,但其中觀點絕對值得上位者們多加思考。雖然這種科學成果量化指標在學界已經吵很久了,不過短期看來似乎也沒有其他更適合臺灣環境的替代方案。臺灣向來就是個喜歡打分數比大小的社會,你女兒考九十我兒子就必須要一百,如果沒有實際的數據可以比較就一整個很焦慮,深怕自己輸給別人或是贏了沒被人發現。臺灣還是個不相信人的社會,所以什麼都必需要有白紙黑字的制度來規範,一旦遇到人就深信一定有黑箱作業;如此一來只能形成一個沒有彈性綁手綁腳的制度,但是偷雞摸狗的事情真的有少過?

不願意長期經營,只想要立竿見影的效果。這當然不只在學界,只是如此的速食研究,真的衝進百大了又如何?科學絕對不是數大便是美,遺憾地是,這些後果可能要十幾年後無法挽回的傷害才會顯現出來。

圖片是埃及神話裡死後的心臟秤量,古埃及人相信心臟記錄了人一生的善惡,在 Anubis 調整砝碼與 Thoth 記錄後,死者就會被判定是獲得永生或是受到制裁。

追追追 - 黃妃



本來想寫些嚴肅的東西,不過今天剛上完專題討論,實在沒有心力想得太複雜,剛好看到有人在討論黃妃,就貼歌偷懶一下。

雖然我可能沒有聽過太多,不過記憶所及的女聲裡,黃妃的聲音絕對是最「甜」的,當初買耳機回家試音的時候有一首用得正是她的『油桐花新娘』。她也是唯一能在台語歌壇女聲裡與江蕙分庭抗禮的,但低調的生活卻使得她的知名度相對較低。

黃妃的聲音甜美卻充滿爆發力,唱現場的功力也十分了得,原本想放『妝乎水水』這種比較符合她甜蜜唱腔的曲子,不過遲疑了一下還是放上『追追追』。『追追追』算是將她的演唱技巧發揮地淋漓盡致的一首,她唱歌特有的咬字方式與尾韻也很明顯,這首歌非常之難唱(不信的話就唱看看摟),不過聽過的幾個 Live 版本黃妃都演繹的很完美。當然,這段影片另一個重要的看點就是舞群、服裝、手勢和背景配色,實在是土得很可愛很有親切感(XD)。有空的話也要順便聽一下『非常女』喔!

天使飛走的夜晚 - 吉娜.B.納海


吉娜.納海(Gina B. Nahai)的第二部作品『Moonlight on the Avenue Faith』。這是一本女性觀點的作品,這點毫無疑問,其中絕大多數的男性角色都是沉默的、被動的,而由女性主導整個節奏。其實書裡所描述的絕大多數貼近事實,甚至一些情節都是在親友中俯拾即是的。往往壓迫女性的也同樣是女人,如美人兒秀莎替羅珊娜編織好的宿命、貓咪雅麗珊卓教導她的生存秘訣、當然還有芙洛蓮.克勞德給她戴上的枷鎖,一直以來看到現實裡的例子,也多數是如此。

這是安靜的故事,一切彷彿都在寂靜中展開,即使有吼叫似乎也都侷限在心裡的吶喊,每個人做著自己的事然後水到渠成。這也是猶太人的故事,跟我原先所想的中東背景有不少出入,原先以為這會是更受到壓抑的伊斯蘭女性的故事,只寫到一部分的伊朗有點可惜。

雖然是以莉莉與羅珊娜的視角來描述,但個人覺得真正的主角其實是月亮蜜黎安,是她一肩扛起了整個家族的命運,串接起家族中的每個人;我心目中最尊敬的女性,往往都是這個樣貌。的確,她不像偷人精塔拉葉只惦記著滿足自己的慾望,也不像茉希狄利用自己的外貌作為武器對抗環境給她的拘束,其實這也是現今社會常常可以看到的模式,不是嗎?當然我覺得這種事情沒什麼對錯,不過茉希狄是成功的例子,而這種事通常失敗的遠較成功的為多。茉希狄討喜的是,儘管她利用了一切包括她自己,但最後還是選擇給了莉莉一個避風港,間接甩了不負責任的男人一個巴掌。蜜黎安也不像羅珊娜,那是另一種女性逃離社會的典型,她逃離了家庭逃離了一切,是的,她得到了自由,但也失去其他生而為人的價值。有些所謂女性主義者認為家庭是最嚴重的拘束,不想被一個男人一群孩子綁住,於是選擇了自己的自由,但是忘記了拘束同時也是責任。在這個社會裡,除了自由人們總還得承受一些責任的,男女皆同。當然,我不否認即使在現代社會裡,男性跟女性常常還是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還是忍不住要抱怨出版社行銷的問題。一堆莫名其妙味如嚼蠟的推薦就罷了,母女共讀推薦的點子感覺還不錯,不過成果看不出跟一般名人推薦有啥差別。反倒是最後的新書試讀我覺得比較有意義一點,至少給了一些真正的東西看。最受不了的,就是這本書跟魔幻寫實有什麼關係呀?跟『百年孤寂』所能相提並論的地方也很少,筆法也非常不同,唯一有超現實部份的描寫也不過就是「烏鴉」的消逝、羅珊娜的飛行與水腫,作者只是藉由一種稍微超脫的方式讓角色的心境能夠外顯而已。要強調地是,雖然我不把它歸類於魔幻寫實,但這絕對不是一部不好的作品,只是風格不同罷了。書商老是想幫所有的作品都套上毫無特色的框架,妄想讓每本書都成為暢銷書,也許對某些人有用,但是對真正看過這些作品而有其特殊欣賞方式的書蟲來說,這樣的推銷方式只讓人覺得褻瀆了這些書。

書皮封面來自博客來

歡天喜地之資格考通過啦


收到小道消息,資格考通過啦!開心之餘還是不免擔心自己目前為止完全沒有實驗進展,如果這次預期的計畫不成功,大概就要拖到時間了。不過不管如何,我給自己開得進度目前為止發展都還在容許範圍之內就是了。

今天博士班學生也開會討論了一下資格考事宜,這種時候我偶爾會不禁懷疑自己是否相較於其他人太不典型,老是覺得自己的視點跟老師們比較相似而不像同學的。也許這某部份堅持來自於待過第一個實驗室的訓練,幾年來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我之所以還能撐著,跟從前的磨練脫不了關係。雖然以前常常有同學驚訝於我竟然能在那種壓迫的環境下生存,不過現在回頭看看,當初那樣嚴格的訓練也許是好的,至少我已經走過許多人現在正卡住的關卡。

開會開到最後,感覺就是大家都為了自己,很多發言也頗有針對性,也許最好是都不用看書就能拿到資格,甚至畢業證書直接撒給大家撿,這樣難道更好嗎?說真的,我也擔心未來,也擔心自己以後所要面臨的,在這方面我並不比其他人優秀。只是我學著不去想這些,只謹記著要要求自己,當你給自己的標準高於旁人對你的期待時,自然也就不用去想太多他人的觀點,而只要專注於自己手中的工作就是了。這樣想的壓力當然沒有比較小,不過誰又不是活在壓力之下呢?

至少,讓自己愉快的承受這一切。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圖片來自ひよこ鑑定バイト。很多動漫喜歡惡搞「初生雛鑑別師」這個職業,不過人家也是正正當當在討生活嘛!小遊戲想玩的去這裡,我就不把連結貼在這摟。

宿舍生活之癖性觀察


每個人因為過去經驗與日常生活習慣的關係,多多少少有些個人的習性。我住學校宿舍經驗長達七年半,見過不少奇特的癖性,也學會去適應周遭的人。扣掉某些天生的怪咖,例如那種會把大便放在洗衣機之類的神人,一般正常向的偏好其實還是有些有趣的地方。

吃得方面,光宵夜吃不吃以及吃什麼就有數種不同的版本;我個人對食物的好壞辨別能力應該是贏過一般人,不過礙於經濟關係,所以對食物的要求很低,甚至於三餐都吃同一個地方一整年也能夠接受(大學時還真幹過這種事)。不過食物這檔事,最有趣的部份還是在於有些人總是會忘記他留下了什麼,某些邪惡的小生物便會開始滋長形成微妙有趣的小宇宙。食物長出五顏六色的毛或是香菇木耳等等都還算賞心悅目,最讓人怵目驚心的還是蒼蠅寶寶大軍,除了整鍋湯化為軍營之外,也有在地上行軍彷彿撒了一地白米的,嗯,至少暑假後第一個開門回來的室友一開始是這麼認為的。

浴室裡毛病也特別多,我一直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四腳獸的出現,宿舍其實是很沒有隱蔽性的環境,讓自己心愛的人暴露在有色的眼光下,怎樣都說不過去,不過這種情形好像在每個宿舍都見怪不怪了。除此之外,在浴室唱歌的、洗澡需要一個鐘頭的(男生,從上浴鹽開始,還要磨砂去角質保溼等等)、不斷吐痰的(浴室下面水流是相通的……默),有些症頭住在家裡永遠都不會知道。

廁所裡的癖性是最多樣的,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有某幾間或是某幾個小便斗較受歡迎。我最不能接受的是總有人上完不沖水,然後有人會在上大號時跟女友講手機聊天(大哥我還在隔壁奮鬥耶),此外經過觀察後發現,上廁所後不洗手的人口其實比想像中的還多。總結來看,絕大多數的毛病都是在衛生習慣,不過教授不洗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別問我是誰,打死我也不會說得……嗯,不過我接受賄賂)。

圖片來自 Wiki,這是提香(Titian)所繪的 Sisyphus,他在希臘神話裡被眾神懲罰必須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然而巨石總是從山上滾落,於是 Sisyphus 便不斷地在推石頭。會用這張圖是因為這個形象時常在討論強迫症時會被提到。

為什麼我長得這麼帥,卻要掉頭髮!


這是一篇抱怨兼顧影自憐的廢水,沒事就別浪費時間污染眼睛了。

今天聽完演講後跟同袍討論了一下她的研究方向,為了讓她搞清楚幾個基本觀念多花了將近一個鐘頭,結果還是似懂非懂。其實也不是第一天有這種感覺,在這個所裡每週的專題討論幾乎都會有類似的感受。

我不否認這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也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知道自己當初是禁不起競爭的草莓所以才來到這,也不諱言這就是網路上三不五時可以看到的窮酸秀才情節;可是,我終究忍不住要靠腰一下。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天資過人,頂多是有點小聰明足以耍點小嘴皮,向來在團體裡的排名也多是中人以上之姿。不過,老是看著某些程度令人髮指的對手站在跟自己同一個水平甚或超越自己,說完全不覺得懷才不遇絕對是騙人的。

當然,落到現今這步田地也是我自找的,當初的裹足不前劃地自限,都是自己種得果。老是在心底猶豫,老是在紙上談兵,當然不要妄想會有伯樂經過把自己拾起(就算有人家要的也是千里馬而不是比駑馬稍快的傢伙)。甚至,我也認同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而機會總是要靠自己去創造的。但是在受到不少人的肯定之後,盯著仍深陷泥沼的自己……;或許,我其實是在生自己的氣?

回頭檢查一下,這篇變成六零年代勵志書籍語錄的拼貼,而且還只有前言的部份;有時候,連我都受不了自己。圖片是以前養得阿蓮卡短鯛,那時候還不太會照顧,弄得醜醜的。

久違的手足重逢


終於考完試了,不過不太敢想像結果,出題方式感覺又被唬弄了。是說,這種事成王敗寇,也沒什麼好說嘴的,就乖乖等成績公佈而已。

還是講開心的事就好。難得弟弟當兵前跑來南部玩耍,加上妹妹美代子三個先跑去吃冰,然後到學校裡晃了一圈,可惜猴子們不捧場沒出來給他們這種城市鄉巴佬瞧瞧。晚餐承蒙重回職場的美代子請客,老四川還不錯食,雖然單點不算便宜,不過食材果然不馬虎,量也很夠,服務殷勤卻不會讓人有壓力(不然我們三個其實都是很內向的)。開場的酸辣涼粉就很開胃,鴛鴦鍋辣鍋麻辣而不死鹹,養生鍋雖然沒搞清楚內含物不過湯很順口,風味沾醬就看人,我妹覺得太辣了,附的菊花茶和剉冰也都在水準之上。

最愉快地還是手足難得相聚,上一次三個人一起吃飯,依稀記得好像是去年過年吧!小弟快要當兵了,這次也僅是想回去看看小時候長大的地方順道過來聚聚,此情此景下次再出現不知會是何時了。晚上又移師去表姊家,想不到平常安靜的兄弟倆,也許是在啤酒的催化之下,或是原本就善於聊天的表姊帶領下,還貢獻不少本來藏在心底很久的心路歷程,也勾起我早已忘卻的某些兒時回憶(包括某填鴨補習班)。表姊最後送我們出門時,還不忘送上一句:「你們這些混球如果有空的話別忘了再來坐坐嘿。」

在外頭晃盪久了,不知從何時起已經忘記這種避風港的感覺;人,終究還是需要喘口氣的,僅以此文小小紀念這難得的一天。

不需要氧氣生活的動物


難得有關於中型底棲動物的新聞,稍微記錄一下順便提醒自己要追。

位於地中海,在希臘南部超過三千公尺深的 L'Atalante basin,發現三種 Loricifera(鎧甲動物門),這是首次發現後生動物(metazoan)可以進行完全無氧呼吸的。已知有某些原核生物與單細胞真核生物亦生活在無氧環境下,不過 loriciferan 雖然體長不及 1 mm,但畢竟是有分化的複雜多細胞動物。

除了主圖的 Spinoloricus(圖片來自 Wiki,scale bar = 50 µm),另外兩個種類分別屬於 RugiloricusPliciloricus。他們所生存的底質除了缺乏氧氣外,同時也具有高鹽度並富含硫化氫。同地點也採集到其他中型底棲生物(線蟲與橈腳類),但利用蛋白質染色等方法確認在採集時僅有 loriciferan 是存活的,甚至有個體含有卵,顯示牠們能在無氧環境下完成生活史。

利用放射性追蹤、生化分析、SEM、TEM 等方法,證明這些動物新陳代謝活躍並且擁有一些特別的適應,例如缺乏粒線體、具有 hydrogenosome-like organelle、與原核生物內共生。粒線體是一般生物細胞內的能量供應站,能從氧氣產生 ATP。相反地,loriciferan 擁有一種類似 hydrogenosome 的胞器(原始文獻用 hydrogenosome-like organelle,不過好像大家都直接當成 hydrogenosome),這種胞器利用非氧氣來產生能量,包括硫化氫。Hydrogenosome 已經在其他生活於無氧環境的原核生物體內發現過,不過這是首次在動物體內找到。在這些大量的胞器內並發現一些桿狀結構,認為可能與古菌(Archaea)有關,loriciferan 的 hydrogenosome 很有可能就來自於內共生的古菌。

Facultative anaerobic mitochondria 能夠進行無氧呼吸,而且已經在很多動物體內發現,Mytilus(軟體動物門)、Sipunculus(星蟲動物門)、Arenicola(環節動物門),以及寄生蟲像是 Fasciola(扁形動物門)、Ascaris(線蟲動物門),但是這些動物通常僅有在生活史某些時期具有無氧呼吸的能力。在 Mentel 與 Martin 的評論裡有討論動物門間的各種粒線體與新發現的 hydrogenosome-like organelle 之間的演化關係。Scrippts 海洋研究所的 Lisa Levin 表示,這個發現提供了我們可能在其他缺乏氧氣的環境發現動物的可能,包括外星球。當然,有更多將來自於未來對我們內太空(深海)的探索。

這篇研究的第一作者 Roberto Danovaro 是義大利 Polytechnic Univeristy of Marche 的教授,他所領導的團隊近年來在中型底棲生物的多樣性研究與全球分佈頗有建樹。最後一位作者 Reinhardt Møbjerg Kristensen 是丹麥的無脊椎動物學者,他最為人所知的是分別在 1983 年 Loricifera、1995 年 Cycliophora、2000 年 Micrognathozoa 建立了三個新的動物門。

參考資料
Zoologger: The mud creature that lives without oxygen. NewScientist (Apr. 7, 2010) by Andy Coghlan
Anaerobic Animals Discovered on Sea Floor. The Scientific Activist (Apr. 7, 2010) by Nick Anthis
First Animals to Live Without Oxygen Discovered. ScienceDaily (Apr. 7, 2010)

Danovaro, R., Dell'Anno, A., Pusceddu, A., Gambi, C., Heiner, I., & Kristensen, R. (2010). The first metazoa living in permanently anoxic conditions BMC Biology, 8 (1) DOI: 10.1186/1741-7007-8-30
Levin, L. (2010). Anaerobic Metazoans: No longer an oxymoron BMC Biology, 8 (1) DOI: 10.1186/1741-7007-8-31
Mentel, M., & Martin, W. (2010). Anaerobic animals from an ancient, anoxic ecological niche BMC Biology, 8 (1) DOI: 10.1186/1741-7007-8-32

ガーネット - 奥華子



『ガーネット』(Garnet,柘榴石),是 2006 年動畫電影『時をかける少女』(跳躍吧!時空少女)的片尾曲,奧華子感性溫柔的歌聲在這首曲子裡充分展現其療癒的特質。她從早期獨立製作到後來加入ポニーキャニオン後,仍維持街頭自彈自唱的表演方式,作品也多是自己作詞作曲。不過專輯在臺灣也不好找,隨意查了一下似乎只有最近一張可以在網路唱片行訂購。

在『跳躍吧!時空少女』電影裡除了這首歌,另一首插曲『變わらないもの』也頗為膾炙人口,不過『ガーネット』歌詞跟劇中主角紺野真琴的心情完全符合,所以最後音樂揚起的時候,真的十分催淚。歌詞翻譯可以參考一下這裡

順便聊一下這部電影,雖然只是小品故事,也沒有什麼悠遠的深意,不過時光旅行這類題材不知道被寫爛幾十年了,這個作品卻又創造出一些有趣的觀點。此外,在整個情節的連貫、情緒的掌控、運鏡以及人物刻劃都極為傑出,建議沒看過的人這輩子一定至少要看一遍的。本來高中女生就應該像真琴這樣,耍點小聰明、害羞時急著逃避、不知所措時放聲大哭……,不過在動畫世界裡能創作出這麼有實感的角色並不多。

導演細田守的另一部在 2009 年上映的動畫電影『サマーウォーズ』(Summer Wars,夏日大作戰)也是傑作,不過總覺得在一部電影的時間裡趕完整個故事,有點浪費了龐大但有趣的人設。

缺水之春


停水警報看來終於解除了。昨晚睡前聽到窗外不斷有水聲,大約就是水流過水管的聲響,就猜今天應該會有水,果然沒錯。

因為工程的關係,學校趁著春假把學生全趕回家,然後全校區包括宿舍停水五日。本來如果是這種情形加上有連假我是很樂意回去的,不過偏偏本週要資格考,咬緊牙根不洗澡買水喝也要撐下去。話說我對春假好像感到陌生很久了,真的有在放這種假期嗎?還是只是今年剛好清明節遇到週一?事實上我連寒暑假都感到很麻痺,唯一的差別只在於學校裡學生人數會變少罷了。

幸好這幾天這棟宿舍的住宿生幾乎全回家了,水量消耗很少,而且不知道是否因供水系統的關係,雖然有幾棟一直缺水,而且學校找來的補水車不是每天補,不過這幾天我都處在有水的狀態。除了昨晚電熱器不知為何故障,所以少洗一天澡而已。

雖然宿舍有水,實驗室的水塔卻只撐了兩天,逼不得已只好把厚重的原文書搬回宿舍複習。很令自己驚訝地,我窩在宿舍這三天竟然都有用功,每天啃食兩章的進度雖不快但還算有效率,看樣子這次考試前能夠很難得地把進度唸完。不過也因此真切感受到學校果真是觀光地區,窗戶打開後幾乎每分鐘都有機車、腳踏車、健行的人經過,一整個搞得很煩躁。也許太常待在實驗室、學校宿舍這類相對安靜的所在,覺得自己似乎不太能夠忍受嘈雜。這麼說以前待在家裡,長期處在公寓那種雞犬相聞的日子,也難怪我從小就常常用功失敗(藉口?)。

不管如何,該做得事情有做,這幾天也許是最近最認真生活的日子。圖片來自 ScienceDaily,只是想找一張看起來乾乾的照片。

想像世界的奠基與創造(下)- Alice, My Queen


接續前篇。

想像世界的奠基與創造(上)- From A to Z


初決定要打這篇的時候其實是有點惶恐的,因為畢竟自己懂得太少,而且距離上次細看這些書已經有頗長一段時間了。不過本著分享的心情,並且希望給日漸健忘的自己留下一些記錄,所以還是動筆了。

愚人節與暴龍基因組草圖


愚人節,其實一直沒怎麼在意這個節日,總覺得惡作劇這麼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還得事先知會時間,不但樂趣下降難度也上升了。不過歷史上還是有不少經典的愚人節玩笑,只是玩笑要開得無傷大雅卻又引人發噱,加上大家都記得這個日子,力度的拿捏真的很困難。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愚人節玩笑是 2003 年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公佈其完成暴龍(Tyrannosaurus rex)基因組序列草圖的新聞,這個序列資訊還被公佈在 Ensembl 網站上。Sanger Institute 號稱他們在擴建時意外挖掘到保存完整的暴龍化石,而且還發現一塊藏在琥珀中的組織,於是他們利用一個未公開的新技術在短短一年內完成了基因組定序。

以後見之明來看,這則消息自然是漏洞百出,包括研究所所在的英國劍橋根本從未有暴龍化石出土,而暴龍組織怎麼會在琥珀中也是很可疑,還有研究所擴建幸運挖到化石與所謂的新技術現在來看都是很明顯的暗示。不過 Sanger Institute 在學術界可是有頭有臉的單位,而且在基因組研究上也是龍頭之一,Ensembl 也是頗為權威的生物資訊資料庫,所以當年真的有不少新聞媒體上鉤了,當然我看到時也被唬得一愣一愣。

很可惜的是當初 Ensembl 上的網頁似乎已經被移除了,現在只能追到科景當初的報導和討論。不過這麼有趣的案例現在能找到的資料卻這麼少,網路資訊雖然流通方便,保存性還是差傳統印刷品一大截。

主圖來自 ScienceDaily,這個研究是利用暴龍化石裡殘存的蛋白質序列,確定牠與鳥類間親緣關係的一篇報告,可不是愚人節玩笑喔!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