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假症候群


開始每天都過同樣的日子已有好一段時間,加上又沒看新聞也沒朋友,往往要到了學校發現停車場倍覺冷清後才明白今天是某某假日。其實也該習慣了,反正幾乎都是不變的套路,打開電腦、泡杯咖啡、吸收一堆雜七雜八的資訊、上廁所兼洗杯子、想到該上工都晚了、偶爾網上閒聊幾句。隔天一切又重頭來過,所以今天是什麼日子很重要嗎?

這般今夕是何夕地翻過了不少歲月,最近卻開始心猿意馬起來。要想突破困境的心是一直都有的,但未曾如此心焦地想改變現有狀態,想跟更多人有所連結、想偶爾涉足社交場合、想做點能正式記錄下來的工作、想要個頭銜別再老是學生、想拿真正的薪水、想大聲宣告我在幹啥。好奇怪這些一般成年人習以為常的東西我卻長期失調得不到,就算在澳洲工廠打黑工可能都比較高調些。

大略是旁人都開始有些進展的緣故吧?當初一票人陷在泥裡大夥動彈不得,你看我我看你反正沒能怎麼辦就哼點歌講點酸話打發時間,現在突然發覺四周人越來越少,不知不覺大家都脫困了,才開始著急掙扎想爬出坑來。

周遭環境對人的影響還真大,所以我過去的確如某些大老闆所言是待在舒適圈內?倒也不是,哪來這麼悲慘的舒適圈!恐怕只是痛覺麻痺罷了。

今夏,我將舉杯敬送這些年來的自己。于此為記。

跳躍吧春兔


終於,我長期以來的難兄難弟有所突破,畢業在即且未來兩年的飯票幾已入手。當然,離完全解脫還有些關卡得過,但若知曉我們一路以來經歷的荊棘滿佈,這無疑是值得歡慶灑花數日的大喜之事。

縱使還有些魔鬼藏於陰影伺機要出來搗亂,而且博後說穿了不過就是博班生的延續:「前兩年大家搶、後三年鬼見愁。」不過至少離學術窄門又近了一些,薪水也像樣了些,稱謂也終於不同了,因此而必須多背負些責任也是當然。

感受著網路線另一端的歡欣,雖然也是開心卻也有被遺落的焦慮感,倒也不是非得要搞得兔死狐悲不可,只是反觀自身窘境還是忍不住哀傷。此般拖延也怨不得別人,路越走越窄亦是當年豪氣的所謂破釜沈舟,現在釜舟沒了才來感嘆未免諷刺。

雖然文章鎔鑄工作進度遲延,但還是想撥空參加另一個挑戰,如此恰好的地點條件真是打燈籠也找不到了,剩不及一個月的時間得磨練早已生鏽的軀體,值得熱血沸騰一下。於此同時自然爬格子大計還是要繼續,希望至少天公作美,最近冬眠時數有些長。

睡前的輾轉反側一點也沒有好轉的跡象,毋寧說是益發嚴重了,每晚想著若對方這麼問又該怎麼出招,醒來只覺滿身疲累。只盼即時問答能從實驗細節拓展到科學本質之類的大哉問,若演進到後者大概畢業時辰指日可待了。

主圖是罐燉野兔(Civet de lièvre),不知為何腦海突然冒出這道菜,照片看來還挺美的,也許是三月快要到了吧?

莫又添亂


麻煩事別再來啦!老人家不明究理的好意有時候真的造成很多困擾,尤其在這個最害怕干擾的時期,雖說進度不好跟自己懶散也脫不了關係,不過三天兩頭就冒出令人分心的瑣事還是很起殺意。

但這次會談經驗也並非完全沒收穫就是了,見識到許多教授賴以維生的所謂環評計畫是怎麼一回事。養學生真的不容易,加上近來對於科研經費的砍殺,能有其他來源經營實驗室當然好,可我實在要指出這過程當中科學成分是否太少了點?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全都只是為了粉飾太平,結果早決定了乾脆用模擬器跑數據就好。也見識到何謂老狐狸露出尾巴,某老師的發言實在太坦白太平鋪直述到讓人臉紅了,雖然過去就曾聽聞威名但親眼得見還是為之一驚。

真心想離開這環境,再也受不了各式小確幸意圖遮掩真相了,明明一切都很糟卻還要裝得歌舞昇平似的。我需要一個真心尊重專業的地方,老是面對一些搞不清楚狀況就污辱人的質疑實在夠了,面對啥狗屁倒灶都正向思考也夠了,為何按照實力說話有如此困難?

雖恐怕還有個報告得幫忙改,混亂的數天終究過去,也拜託老人家別再替我找麻煩,靜靜地一旁看著就很感恩了。

圖片取自 Telegraph;莫再做這類彷彿餵鴿子似讓自己感覺良好的好事了。

別再為我好


或許是終於有撥雲見日的跡象,旁人無論親疏長幼開始對我的未來有些指引。

當慣了觀察者與傾聽者,長期除了偶爾給些建議外從未再被教導接下來該如何如何,突然又被指指點點了心裡頭總有些不適,但當前要我講出自己的決定又未免太過為難,只得默然承受。其實當下人們能給的不外就那數個選項,有不顧一切的夢想型、追求穩定的公職型、逃離鬼島的海外型、壯士斷腕的轉職型、東沾一下西染一點的採蜜型,每一樣都代表著意見者的一生信念,無法輕易否定;但也因為他們都不是處在如斯條件之下,所以亦無法隨意接受。

以前人說一枝草一點露,可這句話從來也沒真被當成一回事過,人們總無視自身窘境,想方設法要去干擾他人的生涯規劃。每個人都對自身景況有所不滿,又覺得此乃時不我與非戰之罪,於是都冀望別人能替代自己完成夢想,最終卻往往每個人都走向非自己所望的那條路,而後整齣戲又重頭來過。何苦來哉?

心裡當然有很多想法,可我是個保守的傢伙,還沒拿到入場券就想著接下來要去哪大冒險未免太不踏實。所以,麻煩再等下,機會過了會再來(更何況那是我一點都不期待的機會),橫豎都已推遲了這麼久,也不差待我站穩腳步後才出擊。

鐵軌圖取自 Wiki

布拉格墓園—安伯托.艾可


這是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的堂堂第六部小說,再次感受到光憑作者名號就覺得所有書評都是多餘的。我必須坦白,個人是自從開始經營這個部落格後才真正比較能複習與理解分析讀過的作品,也就是說,從第五本『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後我才真的認識艾可,先前的幾本囫圇吞棗,內容與讀後感受多半都忘光了。

『布拉格墓園』(Il cimitero di Praga)也是一部典型的艾可作品,基督教、舊時代歐洲、文字及符號之力、陰謀論、神秘學,只是此回主題稍稍拉回現代且轉向猶太人罷了。如此稗官野史無論古今中外都是吸引讀者的強力磁石,如同作者在書裡引用的一干文本亦曾流行當下一般,寫實、證據、客觀,從不是這類作者考量之處,反而背後出資者的政治傾向與動機更能引導整個故事發展。有沒有發覺這些很像在講當今的什麼?可悲的是即使踏入全民教育時代,不受偏見與輿論的誤導仍是難得的特質,而且常得時時警醒自己別上當才行。

艾可是神奇的歷史裁縫,將所有真實存在的人事物與假定或真該有此人此事的種種編織成書,與其讀些勝者或當權者主導的偽歷史課本,或許精雕細琢的小說更能啟發人心,真實度甚至不相上下。猜測劇情的主軸並不特別困難,因為光要記得如此多而龐雜的登場人物便費盡心思,時間軸錯置更添難度。但面對一本好小說,讀者實在不須硬跟作者鬥智,只需放任自己浸淫其間即可,而後還可再讀第二第三遍也不厭倦,尚能發現先前錯過的奇景。

我對於皇冠把書用膠膜封起來有點感冒,這並不是十八禁的作品,作為一個會逛書店買實體書的讀者,翻開一本書,當下的視覺觸覺嗅覺等都會決定購書衝動,而若非此書作者大名,這種封書阻止別人白看的行為根本是敗壞興致的公然挑釁。我相信一位原本就不太買書的人,也不會因為你刻意封書使其無法隨手翻閱而多買下這本書,誠摯希望出版決策者能聽聽真實讀者的聲音。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