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不知所云


某天突然發現,單純的「你」已經不足以令人滿足,除了兩個人在一起外,還想要更多更多;這代表著即將踏進愛情的墳墓,亦或當初的根本不是愛,還是這些錙銖必較原本就屬於愛情的一部分?若是後者,那麼像這年頭的相親,一見面就是月薪多少有無車房,是否更接近真正的愛情一些?少了那些煙霧瀰漫的峰迴路轉,是否反而更是坦然的愛?或著說,人們已經繞得累了,於是回歸先祖們直接了當的交配行為,反正銀貨兩訖各不相欠,一切都是為了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其實沒有太多答案,或是說答案太多不知該選哪個好,不過當初發現愛情不僅僅是兩個人而是兩家人的事時,就隱約感受到了。當她狀似無邪地仰頭、堅決地否定你對於自己只是個普通人的聲明,雖然感覺有異,卻仍只是安慰自己別想太多。然後,等到某天對方赫然發現你竟真的只是普通人……

愛當然是純粹的,那些傳世經典裡不都這麼寫麼,無論海枯石爛、戰爭和平、成功失敗、有錢沒錢、甚至生離死別,我還是愛著你。等到發現自己少看了一些東西、忽視了一些「例外」,已然來不及了。

那麼,在這樣的情形下,是否如同現在般拒絕一切無視一切,還是當真像昨天某大姐給的意見,就去騙個學生妹就好了。甫聽到這個建議還真有些傻眼,所以人更接近歐巴桑一點,意見果然會更現實地一針見血?不過不久前某位媽媽才在規勸我離年輕小女孩遠些,以免彼此差異過大的價值觀遲早會爆炸開來。

都對,也都不對。戴上人生裡接觸到的第一位女性賜予我的防桃花戒,我還是在純粹真實的世界裡待久一些好了,說我是鴕鳥也是可以的。

每條狗都有屬於牠的一天…和更多其他的日子


所以,在那些非狗日子的時段裡,人們是怎麼熬過去的呢?原本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某些人會在特定的日子裡像吃了炸藥似地;果然要讓人有同理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親自嚐嚐同樣的味道。

今天早上先是沒睡好,似乎有些小感冒,拖著有些酸痛的不爽感出門,卻發現在陰雨天裡車子拋錨,踩了半天發不動,最後只好推車到維修站,又還沒開。經歷了一連串的不順心,今天卻還有社交場面,久未謀面的學弟恰好來求職演講。

雖然還不至於爆發,不過耐著性子等所有的事情暫時塵埃落定後,出現一種虛脫的感覺,彷彿靈魂被抽走了。接下來的時間只能兩眼無神盯著螢幕,微張的嘴角還掛著一絲口水,靜待指針慢慢跑向通常下班的時刻。到了吃飯的小店裡卻又是人山人海,伴著沒吃午餐的飢腸轆轆又等了半個小時……

所以,人們都是如何熬過這種狀態的呢?

上頭的小渚殺彘圖,只是要表達自己壓抑了一整天的積怨陪笑,想爆發一下的衝動而已;本篇跟某作品沒有直接關係。

從諾亞計畫到東之伊甸


諾亞計畫(Project Noah)最早起始於一個 iPhone 應用程式試驗,利用智慧型手機照相記錄野生動物後上傳,藉自身蒐集資料或網友的協助辨識以得知生物相關資訊,等於是由全球網友所共同構築的線上生物資料庫平台。這個計畫最終希望利用這種有趣的方式,鼓勵人們記錄與探索生活周遭的生命;另外,由於 GPS 定位軟體的配合,這些資料也將成為研究野生動植物的利器。

雖然應該不是配合行動裝置進行影像辨識系統概念的首創,不過一看到這個計畫還是讓我想到動畫作品『東之伊甸』(東のエデン)內的影像辨識引擎(画像検索エンジン)。在故事設定裡,這個系統最早只是用來做回收買賣,後來卻漸漸變為尋人尋物的工具,甚至每個人的個人資料都被上傳了。當然,動畫裡的技術就現在看來還是有點架空的,不過看看 Google Map、Wikipedia、甚至是 Google 圖片搜尋,很難說這樣的系統在不久的將來不會成真。

這類利用網路社群集體知識的概念其實由來已久,簡單地例如網路聊天室或佈告欄上的即時問答,或是藉由桌面監測軟體讓網友幫忙修電腦等等;依著三人行必有我師或聚沙成塔的群眾力量,雖然可能仍需要自身的知識去蕪存菁,但這一類的平台的確急劇地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知識結構。然而當談到系統化或商業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這個網路年代,連個人電腦都足以輕易地塞入整個圖書館的資訊,更遑論那些如繁星般的雲端資訊平台,要設立一個資料庫並不難,難地是如何「長久地」去維持它。技術上來說這樣的構想絕對是可行的,類似的成功例子例如維基百科;然而失敗的例子更是堆積如山,君不見隨處可以搜尋到的一堆線上生物資料庫,一看最後更新日期卻往往已是幾年以前。

除了要設法留住人氣以維持更新與互動外(這點似乎是最難的),其他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惡意破壞或單純的惡作劇行為,以及是否有專家參與校正等等,都足以左右一個線上資料庫的生死。此外,僅有照片,其實能做的鑑定有限;這點若是將重點範圍侷限於市區或部份郊區的野生動物,仍會是一個很有趣的資料庫,且對科學研究也會頗有貢獻。衷心期盼諾亞計畫不會成為又一個胎死腹中的線上資訊平台。

主圖為『東之伊甸』的擷圖,呈現劇中影像辨識引擎的操作畫面,取自這裡。附帶一提,這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值得一看。

新聞過後方是救贖肇始


日本東北地震至今不過十餘天,新聞重點已經悄悄地轉移到利比亞戰爭去了。先前的地震、海嘯、輻射,對非直接受災戶的我們而言恍若南柯一夢;媒體報導錯誤散佈謠言的部份也不需要道歉,反正人民是善忘的,錢捐了、文推了、按讚了,一切就過去了,帶著滿滿地自我感覺良好繼續關心下一則新聞。

明明海嘯的影響是最嚴重的,不過現在除了斷垣殘壁甚至大體的照片,我們還能從新聞裡接收到什麼?後期的重點全放在輻射上,只因有比較多的話題可以炒,甚至焦點轉來國內的核電廠又可以戰政治。

這類一窩蜂的集體快閃行為,不禁讓我想起一直以來的各種募款活動,那些大筆經費都流到哪了呢?這些慈善機構真的有把民眾的愛心安穩地轉交到需要的人手上?有多少百分比轉為支持基金會的正常運作?有專款專用?收錢的到底是哪些單位?餘額多少?是否流用到其他地方?太多問號了。

外國媒體似乎比較會在事件過去後再度回頭探討後續景況。例如紐約時報前天刊出了深水地平線油井事件後原址現況(Revisiting the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還有人記得這檔事嗎?或許某家新聞會無意間抄到,否則就要靜待下一次漏油這件事才會被再度提及,並畫個比較圖云云。

現代人太過忙碌了,凡事追求效率,什麼都要速效,最好還能有個大比例的數字跳動,才能讓人感到驚心動魄或物超所值。一件事若是做下去沒能馬上得到反饋就讓人呵欠連連,更不用說得拖到數個月甚或數年之久了。

主圖為深水地平線漏油事件國際委員會最終報告書,可在官網下載全文。雖然有了最終報告,不過當地生態環境的恢復,才剛起步而已。

房間—愛瑪.唐納修


如同書名,這是一個房間(ROOM)的故事,作者愛瑪.唐納修(Emma Donoghue)以五歲孩子的眼光勾勒身邊的一切,大頭針、字母穀片、週日禮、每天的課程、電視時間,一切都被細心縝密的規劃,平淡卻詭譎的氣氛揮之不去。

殘酷的真相漸漸從童言稚語裡剝落而出,母親努力地以記憶與能力所及替孩子建構一個看似完整的世界。然而脫逃後,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兩人的世界終究還是開始崩毀,傑克甚至還想回到房間去,那個屬於兩人的單純天堂(或許有心理專家會說就像人類總會想起母親子宮內的情形)。是的,一切都改變了;當然,即使七年都在房間外頭,一切也還是在改變,嗯,不過那不太一樣,你知道的。

雖然是以傑克的口吻,不過這終究是一個女子的故事。此書其實非常溫柔的點出可能的情節,卻不詳述那些媒體最愛的羶腥色,當然,殘忍的程度並沒有減少太多,現實總是更為殘酷。所以,在房間裡有電視算是一種救贖嗎?就像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只要有報紙、電腦,我們就可以窩在自己房間裡而繼續保持不與社會脫節?感覺像在批判自己。XD

當然,本書仍是太過(或刻意?)樂觀的想像。房間裡頭的孩子仍算正常地成長,母親也因孩子而得到救贖;現實的案例大抵會比這悲慘得多。本書靈感來源的奧地利獸父案(Fritzl case)可是將女兒囚禁了整整二十四個年頭,還有那些孩子們……。新聞媒體除了詳述事件過程外,最愛的就是提出此人非比尋常的一生(幼時受虐、變態行為),於是人們得以安心,因為這是不正常的,跟自己所處的正常相距過於遙遠,所以沒什麼好怕的,至少不會發生在自家後院。

無論從哪方面看,這都是本非常傑出的原創作品,作者很勇敢地處理了逃亡成功後的世界,且並不濫情。如果只看前半,這就跟普通的恐怖小說或犯罪小說無異;只有後半,則是心理叢書等級;將兩者串連,細數房裡房外的衝擊,則成就一部傑作。

封面圖取自 iRead 灰熊愛讀書

休假北訪親友有感


因著朋友們紛紛成家立業,在爆發性地參加了許多婚禮後,接下來免不了要巡迴一些坐月子中心與新房。有些東西,就好像中學放課後的輔導課與補習班一樣,漸漸成了臺灣人約定俗成的習慣,並融入整個社會文化之中,時候到了沒經過這回事,彷彿人生就不那麼完整似地。

坐月子中心分兩種,大的跟小的,此處僅只佔地而言,其他大抵相差不遠。此物的產生乃中西合璧的結果:因為我們重視女權所以有了許多國家並沒有的育嬰假,因為我們相信中醫因此深信坐月子非同小可;因為男人不生所以沒假,然後不跟父母同住所以長輩鞭長莫及;於是,我們有了坐月子中心。無論如何,寶寶們是很可愛的。新生兒都是一個個的希望,不像那些多吃了幾年鹽的惹人厭傢伙,已經無趣、沒潛能、或沒未來了。

新屋,通常是折衷後的結果,少則兩人多則兩串然後還得加些七嘴八舌。既然為五子登科中花費最高者(如果您在其他幾項花更多,那上帝祝福您),不好好精打細算可不行;想想連買個鑽戒都得想到如果離婚後要方便變賣這回事,房子當然更得求神問卜綜合各家說法彙整出一個能說服自己的中庸之道不可。於是,臺灣特有的小布爾喬亞風情大廈們,在景氣最糟的這幾年裡,如春雨發霉般地蓬勃起來。背著三十年的貸款,如主圖所示,我們在住家樓下的挑高二樓便擁有了溫水泳池、瑜伽室、撞球間、圖書館、會議室等等凡此種種,讓我們的孩子得以在讓人欣羨的環境下成長。

這真是太棒了,不是嗎?

優しくキミは微笑んでいた—三谷朋世



這首歌是遊戲『.hack//G.U.』Vol. 3 的 OP 曲。『.hack』系列無論遊戲、動畫、小說、漫畫個人都完全沒有接觸過,不過無意間聽到三谷朋世溫柔卻堅強的歌聲,就把所有能找到的作品都聽遍了。

一直在掙扎這首歌該放在哪個標籤之下,因為看過歌詞後忍不住讓我想起了某人;不過歌者與聽者原本就不總站在同一個位置詮釋同一首歌,所以還是放在較為中性純介紹的標籤下了。當然,『やさしい両手』、『時の階段』等等也都很棒,只是終究更偏愛『優しくキミは微笑んでいた』多一些。

遺憾地是,除了『.hack』系列的主題曲外,三谷朋世幾乎沒有其他作品,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料也非常有限。她與擔任詞曲創作的福田考代共組的音樂團體「LieN -リアン-」,目前也沒有專輯推出。不過,還是期待之後能有更多作品出現。

Glenmorangie Lasanta—蘇格蘭高地的溫暖與熱情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勿開車開車勿喝酒

因為對舊版 Glenmorangie 12 年頗有好印象,是一瓶符合一般大眾口味的酒,所以這次入手了 Lasanta。

先於波本桶內存放十年,再轉入西班牙雪莉桶內熟成二年。不經冷凝過濾(non-chilled filter)處理,故酒精濃度達 46%。酒色淡褐,木桶味明顯,飽含巧克力、核果類與辛香料的氣味。口感略為辛辣且不失複雜,有著威士忌較少見的熱情感受。對水飲用會抹去辛辣口感而較為溫潤,相信加水也能達成類似效果。

至於傳說中的硫磺味,甫開封時不太明顯,但放了一陣子後感覺原本的辛香料氣味刺激性越來越強,雖不至於到難喝的地步,但並不是討人喜歡的口感;不過同樣對水後可以改善這個情形。整體而言仍是這價位帶還不錯的選擇。

圖片取自此處。參照一下網路上價格,臺灣果真是烈酒天堂呀!

日本東北地震的一己之私

很抱歉,這裡沒打算放什麼精彩照片,也沒有最新消息可以分享,更沒有獨家與日本友人的連線報導。

天災,正因為是不可預測且難以抵擋的,總牽動著最原始的恐懼。也因為無法控制,因此常被作為工具,無論是宣揚信念、滿足私利、擺弄人心、政治鬥爭,人性的一切善意與惡意,總能從中窺探皮毛。

已經懶得責備什麼了,雖然看到罵得好的文章,也忍不住想大聲贊同。真想知道些什麼,其實維基百科總是有人第一時間更新消息,優秀的外電媒體也一直存在著,某些嗜血的新聞畫面只是移轉焦點、引發恐慌罷了。網路上許許多多的轉貼,寧可相信是累積的善意,而非焦慮於自身的無力感與發洩震驚後的不安。我曾經以身為臺灣人為傲,覺得無論什麼問題我們都能克服,很久了,已不這麼樂觀了。

無法祈禱,只能給予祝福,無論生者或死者。連棉薄之力都算不上,真是對不起哪。

求知慾的消散


如果說我今天才學會用 RSS,會不會被笑?

以我這種重度上網宅來說,一天至少有十二個小時在線(應該是低估了),對這個已經出現十年以上的資訊格式,竟只保留在「有聽過這詞」的程度,也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直以來對於掛在部落格上的各式按鈕都是自動無視,反正存成書籤時不時檢視一下各處是否有更新,也不算太麻煩;久了就知道各處的更新頻率甚至偏好更新時間,更大的好處就是能去蕪存菁,因為時間空間的限制,所以荒廢太久或其實沒那麼喜歡的書籤就可以直接移除。不過講白了,其實就是懶而已。懶得去學習新東西,反正現有的作法還過得去。

這樣想下去,卻開始感到心驚:原來,我也踏入那個安於現狀、食古不化的領域了。

即使 RSS 有許多缺點,甚至有不少執行不正常的抱怨,但再怎麼說絕對是比自己每天一個一個點書籤要簡便得多了。令我擔心地是,自己對於學習這件事已經不若從前那麼狂熱了,在這個資訊狂潮之下,當然不可能學遍所有擺在眼前的新知,不過卻因此而怠惰下來,反正只要原本的習慣還未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改變就是最好的?

曾經對那些抓緊過去蒼老斑駁的靈魂的「大人們」很不以為然,總覺得自己絕對不會落入那種境地,總是不厭其煩地更新自己的資訊,整理手邊的資料,還以自己站在時代前端而驕傲著。不過現在回來翻翻電腦,卻發現裡頭不少角落已經很久沒有動過了,一些待整理的檔名還掛著「暫存」,卻已過了幾年完全沒處理。

是的,歸根究底又回到了那個轉折點,在那無感的當下,我到底失去了多少,早已完全無法計數了。人們受到過大衝擊後會酗酒、渾渾噩噩、兩眼失神不知道自己在做啥,原來,那些作品裡講得都是真的呀!這些難道就是成長的代價?

雖然不太期待自己還能有所改變,不過要記得提醒自己,以後升上中學的孩子在質疑我的時候,記得想想當年的自己和現在的領悟,也許就比較能體會彼此了。

圖片取自這裡。嗯,改 icon 這種事就饒了我這懶鬼吧。

擺下兩顆重疊小石子作為里程碑


轉眼間這裡竟然也有三百多篇文章了。隨意瀏覽網路,看著不少已成荒煙漫草的部落格,總禁不住想著這裡是否不久後也會如此。應該吧~我想,這是難以抵禦的自然力量吧!

人一生能說得話沒那麼多,要像 Stephen Jay Gould 那樣滔滔不絕,其實是很難的,所以就隨它任意發展。從一開始每天都可以寫,到最近常常兩三天擠不出幾個字,加上認真文與抱怨文、隨筆夾雜,想增加標籤但文章數量一多也不知從何整理,其實連一些連結或影片是不是還存在都不清楚了。

在這個任何東西都只能流行兩年的時代,今天趨之若騖的專有名詞(或規格),明天便棄如敝屣。無數的過往靈魂層層疊疊,發出無聲的呼喚卻無法招來注意,人們只在意著眼前的熱門,直至它們再度被忘卻而納入其他靈魂的行列,然後等著也許某日又會被挖出來炒熱個三兩天。不過,只要還在自己的記憶裡的,就會繼續存在著;我想,暫時還會繼續寫下去。

主圖取自 Fooducate,某種草莓奶昔?塑膠原料?都不是,這是你我都吃過的鮮嫩雞塊、漢堡肉等的製造過程一景。用 mechanically separated chicken 作關鍵字可以找到許多有趣的討論;據說有人看過後不敢再吃肉,甚至不少人完全不接受這個資訊認為是造謠。身為臺灣人,雖然個人還是比較偏好可以看到原形的肉品,不過要是有人拿一包雞塊要請我,我還是會很熱情的全部吞下去的。

低潮不隔夜


一覺醒來,原先的憤恨不平已完全消逝,只餘下一點宿醉的痕跡,所以將昨天審查完後不久寫得文章又重新修了一次。果然等情緒冷卻後再回頭看,會有不一樣的視野。

經歷了輾轉難眠的一夜,雖然覺得一切還不能盡如人意,倒也尚可接受。八點就自己醒過來,不知道多久沒有這麼早起床了。

總之,不完全如預期的過關了。準備的領域內問題幾乎都沒被問到,卻還是鬼打牆了整整兩個鐘頭;嗯,完全沒有先行實驗畢竟是自己的責任,也怨不得人。很想說這樣的討論是很有意義的,但……臺灣獨尊 SCI 的風氣還是造成了一些影響,如果不能拿出「績效」,別說唬人了,連想誠懇地說服都做不到。

感謝實驗室某同僚的幫忙,讓我不至於慌了手腳;感謝事後聽我抱怨的某老師與某孽緣同學,當病急亂投醫的時候,發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最大的鼓舞。怕以後謝辭少寫了,於此為記。

三月四日這天,一關過了,接下來還有更深的幽谷等著我去探索。

圖片取自 Birmingham Mail,溫度過高時記得澆水冷卻一下。

代誌不是像憨人所想得那麼簡單


目前正處於水深火熱中,實在是擠不出什麼心得隨筆。每天待頭腦暖機後就開始沙盤推演、資料補充,吃飯上廁所都彷彿輸入程序般,心神不寧才發現尿急了,走回座位才想起剛剛吃了個便當。摸了大半天投影片通常只改了幾個字,就又腦袋空空地回家,再無事忙到就寢時分。

這兩天試著去海邊挖沙想弄些圖片來充版面,第一次槓龜,第二次抓準時機後僅得小蟲三三兩兩。看著自己寫下的字裡行間充斥著精準、縝密的步驟與思緒,果然一切僅存夢裡,現實中不是隨便做做就會成功。如此一來,想快點開始動手的那股衝動又更熾熱了。

然而,實際盯著生命的感動還是存在的(雖然最後還是全沖進水溝裡),主圖就是今天找到最巨大的小朋友,不到四公釐。明明眼睛已經在差了,還老是接這種題目是怎樣……orz。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