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無援一心向北


問個問題像是丟石頭入枯井般連個漣漪或噗通也沒,就又開始消沈起來。前幾天某老闆還把他啥也沒教過我當成笑話來說,那我這幾年是拼心酸的?指導教授這麼好當的話還要你們做啥?還不如養隻哈巴狗。雖說現在的制度下你們收不收學生好像也沒差。

在這大合作大計畫分大餅的年代,培養單兵作戰能力似乎有些過時了,但瞧瞧身旁的傢伙,怎麼看都覺得不自立自強不行哪!回想家中老父那句:「還是要靠老師幫忙才行。」真是一派天真無邪,怎麼不去期待有頭熊會分點蜂蜜給你嘗嘗?

不過撐到現在總算有了一線曙光,還是得束緊腰帶打直腰桿拼下去不可,跨年大概就在字斟句酌裡度過了。回顧今年,我想自己的確有努力改變些什麼,只是成果依然不太夠罷了。

主圖是泡柚子湯的水豚,水豚仔注目♡,圖取自ウィキ。天氣頗冷,真想給自己澆些熱水。

再度消失


有點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看『涼宮春日的消失』度過的聖誕夜,或許明年改看『聖誕夜驚魂』吧?並非覺得不好看了,而是總不能一輩子就這樣躲下去。是的,我當然知道自己在逃避,逃避人與人的所有連結,這令人心安,但也可能因此再也不肯面對一切改變與現實。

的確是悶得夠久了,不過我也明瞭很多事不是等久了就會有兔子自動撞上門,這世界要想得到什麼,非得自己盡力去取去搶去衝撞去搞得滿身傷不可。當然例外是有的,但那總是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第四次看著長門內心糾結,看著阿虛各處奔走,我想我可能還是離文學少女的光譜近一點,又沒有外星人的無所不能,甚至連遞出入社申請書的勇氣也沒,為此吃點苦也是應該的。一直勸誡狀況比我還慘的友人認清現實且振作,自己卻也缺乏反抗意識,或許需要有個精神抖擻的傢伙前來教訓一下。


長門重新建構的世界為何會是如此?回歸平凡的眾人皆是顯而易見的選項,本回稍微將部分的重點放在重生的朝倉身上,她真的異常了嗎?或者這正是累積混亂後的長門所精心設計,一個對阿虛心意再確認的保險?的確朝倉與先前早早被轉學的角色形象有所差異,甚至摻入了百合氣息,不過我想即使直接去問長門,她也搞不懂自己為何會這麼安排吧!有點理解阿虛最後對資訊統合思念體所發的那頓脾氣了,雖說如此我還是無法原諒阿虛。

個人電影散場後,少了點落寞,也不再目眶含淚,可能是離群太久心已死,也或者只是因為我看第四次了而已。

群體孤獨症候群


因著生活型態的改變,當人們不再總是以家族為單位一落落叢集而生,開始有些個體散布如繁星,單獨分處於不同的水泥隔間內,彼此以網絡或電話相連,實際距離卻彷彿以光年計。都市裡霓虹閃爍,家裡的燈總亮著,卻沒有一個可以等待的對象。

於是這世代開始掀起一股風潮,某些作家或節目或其餘種種,販賣著現代人共通的情緒——疏離感,讀者們感同身受,以為自己完全被理解了,其實作者或編劇不過是在描寫自己罷了,甚或開始複製某些能滿足市場的橋段。一些人技巧不夠,寫來就是無意義的自戀流水帳,某些名人揮筆塗來卻成了現代人心的救贖,或者說是現代人的集體自慰。

我不太喜歡談論寂寞,至少與人面對面時不談,那種純粹只是討拍的行為總讓我覺得像隻搖尾乞憐的流浪狗,給牠根骨頭就巴著要跟回家似的。而且這種人多半講不聽,他們心底明白可就不願乖乖接受現實,不想承認自己就是一個無趣、不討人喜歡、沒人愛的傢伙。跟這樣的人溝通很痛苦,太過熱誠就開始覺得自己像塊浮木,太過冷淡好像又不夠人性。

寂寞的不只你。如此社會,沒有人會是不孤單的,而也沒有人是不需要孤單的。即便是有伴侶的人,總也要工作要出差,總也有不想見到對方或對方不想見他的時候,而這兩種時機往往並不同時出現,學著獨處該是現代人必修的生活技能。

別在顧影自憐,那只會惹人生厭,不會有人因此而愛上你或突然上天垂憐降下禮物,於此叢林示弱者藏得不夠技巧只會被直接輾過罷了。寂寞應該是選擇而非窘境,滿街的車水馬龍卻不斷哀嘆自身的寂寞,窩在房門內卻希冀某人主動來敲門,沒有更不切實際的事了。

附圖取自網路,搞不清哪個來源才是最早。

憤怒的葡萄—約翰.史坦貝克


自稱左派文青卻沒讀過『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是可笑的,這本書完全就是那類口味的作品,而且歷史的里程碑總是得朝聖一下;個人則是此次春天出版社重出新譯本後才首度接觸這傳說中的大作。由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寫成於 1939 年,正好是經濟大蕭條後不久,年代是很重要的,此書在當時受到的各種讚譽(與惡意批評)的確是實至名歸,也確實有些見解歷久彌新,但若到了今天仍在用同一套說詞只會顯得不知長進。

我不打算講太多好話,普立茲獎加上諾貝爾獎的光環使得再真誠的讚美都顯得甜膩不堪又假惺惺。是的,這的確是部傑作,而它已經完美完成它的階段性任務了。

時至今日讀起來已經感覺有些老派的文筆,特殊的重複句型與對話方式有時令人有讀錯行或跳針的錯覺,與深刻的人物描寫比較起來寫景的部份顯得有些生澀。此書若由某些愛說故事的作者來寫,多半還可以增加不少篇幅,不過顯然史坦貝克此作是有目的性的,所以書中並未仔細交代所有人的下場,也不必這麼做,只是就讓愛聽故事的人有些缺憾。

一如曾讀過許多持類似觀點的書籍,這本書也不例外,對人性有太過美好的幻想與期待。貧窮或困境或許得以使得人性美善的一面彰顯,卻同時也能讓你見到最黑暗的一面,單純不必然總是懷抱著善意,可憐之人未必均有可憎之處,但要說他們全都是純潔無暇的白紙,則又未免過於美化了。

我很想說這部作品至今仍足以映照出臺灣的景況,不過其實是千百年來人類的文明的確進步不少,但某些東西卻也是亙古不變的,而不僅僅是名為資本主義的怪獸而已。好的方向想,一直以來都有些不平之鳴;壞的方向想,上位者卻總是太忙碌,忙到沒時間聽見這些聲音,所以人們仍不斷地重蹈覆轍。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的資源分配仍是不均,這也是必然的,但何種程度的不均才能算是公平,怎樣又是太超過了呢?我無力評估世界,單以臺灣來看好了,真如書中裘德一家慘況的已經極為少見,然而批判最大聲的或說懂得去爭取的,往往是廣大的中產階級,基本上有能力上網、上得了大學,就已經算不上無產階級了。這樣的人還滿口共產主義或左派,一直都令我忍不住發笑。

書裡刻畫的情境真的算不上最糟,最慘的狀況是喊不出聲成不了故事的,因為你甚至沒有時間去反芻品味那些。除了讀書,也許真該放下書本或智慧型手機出門實地觀察,別老是去進步方便的地方旅行,當然也不必非得涉險,只要稍微差一些就好、不那麼便利就好,就足以看見階級仍無處不在,旅客與當地住民,如此這般。

書封圖取自春天出版。我喜歡這樣簡單又漂亮的封面。

憋尿這回事


我一直都是個水桶,或者說好聽點是水做的,無論走到哪身旁若沒個水瓶能隨時補充水分就開始心神不寧。也因為攝取大量的水分,時常往廁所報到也是必須的,而人生總有不那麼方便的時刻,因此成就了不少次痛苦的經驗。

最近的一次就是之前去印尼開會時發生的,由於沒事先確認行事曆(報告結束後整個人就進入了恍神度假模式),某日參訪行程竟有單趟長達三小時的車程。當天早餐吃飽喝足沒上廁所就上車了,等待師長們陸陸續續到齊又過了一個鐘頭,車子終於開動時仍沒料到命運的玩弄之手慢慢伸向我。

等真正開始意會不妙時車子才剛離開市區。看著沿途村民在路旁黃澄澄的溪水裡洗衣,我想這不是個自來水管線發達的區域,大概也不是能在路旁輕易找到公共廁所的所在,何況臉皮薄如我,很難跟整車的外國老師們開口要大夥兒等我一個人路邊小解。

我心裡的恐懼在努力忍了一時半載聽到車程三小時後開始無聲狂嘯。身旁該死的旅伴又不斷抱怨,冷氣口壞了身處遊覽車後半截悶熱不已,印尼鄉間小路柏油鋪得算不上平整,體腔內的各式液體也隨著左搖右晃,偶爾還奮力一擊。我已經記不清當時在想什麼了,只記得每隔一段時間便扭轉身軀到一個稍感舒適的角度,然後就捱著別動,等個三五分鐘再次受不了時再換個姿勢。

應該算是幸運,然後我們的車壞了,司機停在路邊的一處鐵皮屋工寮修車兼放風。除了我以外顯然有其他接受自然呼喚已久的同僚,數個人趕緊下車似乎在尋著相同的目標,雖然大家臉上都掛著客套的微笑,不過從身上藏不住的速度線我知道自己有伴了,真好。接著立刻就發現不這麼好,廁所僅有一間,破破爛爛的半坪空間,一個茅坑,沒自來水,只有髒兮兮的杓子和一池挑來的水;當然這些都是後來才看到的,第一時間我只看到一排男女在排隊等著,臉色都有些難以啟齒的鐵青。

我不記得排了多久,不過應該比想像中短得多。我溫和卻堅定地無視了後面那位女性求助的眼神,按著順序踏進小屋,拉上僅能半掩的風化木板門,灑了應當是這輩子最長的一泡尿。

出來後開心地注意到四周有些半放養的雞,愉快地拍了幾張照片(如圖),隊伍又長了一些,然後看見我那討厭的旅伴探頭過來問這裡有沒有廁所。這天其實也沒那麼糟,不是嗎?

冷的時候就想窩著


年末了,好快、快到瘁不及防,而我仍在某人的拖延戰術下且戰且走。有時會想為何必須要受制於此,有時卻又對旁人的不理解感到有苦難言。別人的問題通常都是小問題。

今年算是稍有斬獲的一年,至少不再如先前一般完全停滯,當然這一部分也肇因於早已退無可退。完成了兩組實驗、一篇草稿、出國報告,仔細算來這工作量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多,可若把我逼不得已繞圈的路徑也算入的話,卻又走了好長一段。只是,當下的累積未來是否真能轉換為可用資本?仍是堪慮。

感覺自己似乎在挑戰黃金傳說之用最少的資源讀博士,遺憾的是成果至上的社會裡不會有人介意你之前拿過多少,只在乎你能掏多少東西出來。決心走入這條路的當下,雖確實曾預知沿途的荊棘滿佈,卻大概沒想過以後會面臨轉行的可能吧?

附圖是歐洲鼴鼠,圖取自 Wiki。幾年來一直在做的,當人們在上頭耕耘收穫時摸黑挖土,今個兒終於掘出一兩隻雞母蟲來,就別笑我敝帚自珍了。

我在印度尼西亞的所見所聞《後篇》


熱帶地區的植物多樣性在印尼仍保留完善,雖然在郊外我也看到有座被挖了半巔的半屏山,往來的砂石車川流不息,但至少有些東西仍是存在的,行道樹也不千篇一律是莫名其妙的外來種;或許是地大的關係?反正不服輸的臺灣人總有話說。蚊蟲多但有趣的生物也多,一路上目不暇給連相機也甚少拿出來,可惜沿途的旅伴幾乎無法體會後者。

或許是小城的關係感覺上市民也尚未沾染上一些大城市的惡習,即便語言不通,我的每個微笑每個點頭不管在哪都能換來相應的回覆,一些店員不懂英文仍盡力想幫忙,雖熱情卻絕不過度黏膩。在此給小費是種享受,大概沒多少來此蠻荒的人還會勞煩自己多掏張鈔票出來,不過十幾塊台幣換來一臉驚訝與隨之外露的真誠快活,我不懂有何好省的,不至於讓你感覺自己像皇帝卻會覺得多交了個朋友。每餐喝到的果汁都是真正的水果打的,比對最近的黑心食品風波,不曉得誰更進步些。

印尼唯一給我的壞印象是不守時,連國家門面的航空公司都頗糟,飛機餐雖意外地不賴,搭到的四次班機卻有三次嚴重延誤,在機場跑道上空等。人們對時間觀念的薄弱似乎習以為常,某日與整票日本人準時在旅館大廳等上一個小時的經驗,不過想想世上許多地區也好不到哪去,這樣的小缺點倒是可以容忍的。

另一個不滿卻來自豬一般的隊友,旅伴若不討喜真的能壞了整個旅程。我那嬌嬌女同學從開始便不斷地抱怨:旅館沒熱水、洗手台漏水、房間有味道、天氣太熱、冷氣太冷、自稱口味重但食物太辣太鹹太油、議程太亂、蚊蟲太多……等等族繁不及備載;此外將自己報告表現不佳全推給壞運氣,公允地說的確她運勢不好,開講時投影機尚未就緒便滔滔不絕、麥克風頻出雜音、電腦操作不順,但私以為有一部分該怪罪在自己身上。另外在旅途中的抱怨還傷了一位可愛又努力的印尼小朋友的心,令我頗為憤愾,的確行程延宕是主辦方安排的問題,但自己搞錯地點與行程沒弄清楚實在不該把氣全出在別人頭上。我覺得在此人身上看到不少養尊處優臺灣人的身影,若總愛以臺灣為準則批判其他國家,則世上不會有符合標準之處,而臺灣也將永遠把自己侷限在井底。

臺灣別再退步了,同時也請睜眼看看那些過去你所不屑的所謂南蠻諸國,當所有人都在急起直追時,仍杵在原地幻想過往的榮耀(若真的曾擁有的話)正是邁向敗亡的捷徑。主照是在坤甸的最後一餐,我想我會懷念這裡的炒飯和咖啡,此行最大的遺憾是沒能拍到服務生妹妹的照片。

我在印度尼西亞的所見所聞《前篇》


雖殄為喝國家奶水的研究生,理論上(或傳說中)應該爽爽過,每年靠公費出國開會兼玩耍,不過我卻直到瀕臨畢業前才為了達到畢業條件出國報告了一回,且非受公費補助而是學長個人贊助,還是去充滿臺灣人鄙夷眼光的印尼。尚未啟程就感到某些人眼中的不屑,不理他們,還是帶著平常心踏上旅途。

第一印象的印尼,是受到不少歐化卻仍保有自身文化深度的。感覺不少印尼人以身為印尼人為榮(而非為傲),這是臺灣酸民很難理解的吧?縱使顯然他們亦受到不少強勢西方文化的入侵,西班牙、英國、日本等列強的英魂不散,從文字、廣告、街景、廣播、談吐間就能感受,不過深入民間的穆斯林文化、東南亞人固有的溫馴傲氣與閒散、獨樹一格的建築式樣、真正多元民族的融合、與他們那一呼百應的印尼式問候,依舊隨處可見。

我所居之處並不算大城市——坤甸,從前蘭芳共和國的首府,有些類似三十年前尚稱人丁旺盛的臺灣南部小鎮風情,小型機車、溝渠內的福壽螺卵塊、茂密的植栽、稍嫌打扮過度但五官深邃的小姐、矮小卻氣魄十足的年輕漢子,這些許多臺灣人忘卻或而今嗤之以鼻的過往,仍完善保留於此。印尼或許國民生產毛額(真有人在乎這個?)尚且比不上我們,但看了他們的傳統表演節目,我確信臺灣輸了,而且輸很大。一個只看到錢而忽視傳統價值,一方面嘲笑曾破四舊立四新而毫無文化的對岸卻又昂然重蹈覆轍的小島,一方面鄙視南方諸國窮酸又自卑於自身膚色過深的民族,國際觀僅限於歐美日且以英文口音自豪的亞洲國家。

當然或許以一個小城斷定整個龐大的國家(是的,印尼很大!)太過武斷,不過在此遇到的印尼人也有從各地過來的,仍是有些共通的優點,例如他們很輕易便能接納一些文化差異造成的習慣衝突。我相信在其他國家找不到一座像雅加達機場一般的機場,桃園國際機場呢?我不至於說它破爛,不過它就只是個容器般的建築物而已。

主圖是從我在當地待的廉價旅館向外看的景色。窗戶是打不開的,而某些模糊的地方並不是您的螢幕或我的鏡頭髒了,而是窗戶上的污漬,右下角空地破爛的房屋殘骸我沒裁掉而是刻意納入了,因為這就是我所見的印尼。

噓,小蟲別吵


是截止日期的威力嗎?突然間開始一切均有進展,順得讓人不禁懷疑起是否有神明插手。雖然該幫我的人還是不見蹤影⋯⋯。

結果前幾天上廁所時突然闖入一位白目,要打賭我下學期仍不能畢業,五十塊。馬的當然當場賭下去!才管不了對方曾是所長之類的狗屁,光是賭金只敢開五十塊就弱氣了,才沒在怕人家嗆的。只是卻也壞了我維持不到幾天的好心情。

回到北部後更是抵抗力急遽下降,過敏揮之不去,整天掛著一串鼻涕與衛生紙屑搖晃,進度也瞬間遲滯下來,連難得一次期待已久的大型聚會都沒能安撫我的情緒。好吧!我大概只是很想把這兩件事硬扯在一起而已,都是你害的!宋先!

附圖是床虱,討人厭卻又趕不走的小怪物,每個人身旁多半都可能有個一兩隻這樣(好在不像真蟲一般會繁殖)。圖取自 Wiki

不設防的城市—泰居.柯爾


作家兼攝影師泰居.柯爾(Teju Cole)追悼美國 911 以來失落的十年,一部半自傳式作品,描述一位在城市裡漫遊、思考、交談的非裔精神科醫師一路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我想我能夠稍微理解這本『不設防的城市』(Open City)對美國人的情感衝擊,但也因為我不是美國人,此書對我的意義便所剩無幾。

這種散文式小說仍是我個人不太適應的類型,書裡不停地提到馬勒、其他古典與爵士樂、我並不熟悉的文學與哲學家、優魯巴文化、穆斯林、比利時德國和其他,每個章節後面的註解在在提醒我自己與此書的格格不入。當然,我也接觸其他各國的小說,參觀過各類文化孕育而出的故事,然而因為這本書的日常生活感,讓我不僅僅是位讀者,更彷彿融入了作者描述的場景。可天哪!我卻永遠也無法與之完全融洽,畢竟我原本就不屬於那裡呀!這某方面也說明了為何我老在書店翻了幾頁村上春樹就放下來,永遠也沒買下任何一本;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們不適合。

對作家而言,平凡的日常是最難寫的,沒有峰迴路轉的劇情要如何勾起讀者的情感起伏一直是件不易之事,對某些人而言柯爾的作品應有達到如此要求,可惜我恰好不在受眾之列。這也是部過於政治正確的作品,觸及了許多敏感議題卻又輕輕掠過,沒有爭吵沒有碰撞,要怎能處理千百年來的矛盾?美國是個重要的國家,那些議題也不全然與我無關,只是我沒辦法以那樣人畜無害的觀點來看世界。

購入此書算是有點踢到鐵板,不過這只說明了此書不合我胃,未必不適合其他臺灣人,每個人的閱讀傾向是很個人的。

書封圖來自遠流出版社。附帶一提,我喜歡這個封面設計,大概也是吸引我買下它的主因。

發瘋似的齒輪空轉


討人厭的一週,而且還在最末一天大爆發,所有的事都彷彿迴力鏢一般,奮力擲出想擊中些什麼卻全折回來打到自己。

過去的作業成果因著善變的領導而得重頭來過,先前的堅持彷彿化為塵埃,而且早先給他的東西還是丁點沒看!已經夠忙了卻還管了狗事,然後存檔覆蓋這類平常不曾發生的錯誤這會兒通通冒出來了。

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參加聚會呀!看看那些曾經再熟悉不過的臉孔,恭賀即將新組成的家庭與新生的第二代,聊聊幾年或幾個月來的苦痛甘甜,一切皆沒什麼實際效益但卻顯然能鼓動一些埋藏於深處的什麼。可是事情沒做完是不行的,所以在剩下的不足一週的時間裡,該怎麼壓榨出自己的最後一滴殘存之力。

好像很久沒這樣趕進度了,是否也說明這些沒人管的日子裡我對自己太好了點?不過即將要參加的這個會,除了收集護照戳印外大概對未來找工作沒多少實際功效。雖然聽過很多老師們提到從前求職的各種祕辛,但想也知道今日不若彼時,可除了保握好自己能掌握的每次機會,又還能作些什麼呢?

主圖是 David Smith 的『Australia』,同時兼具狂野與淒涼兩種矛盾情感充盈於此作之中,我怎麼也說不清楚的當下感受卻被深刻而豐沛的雕塑出來。圖片取自這裡

新增夥伴學姐一枚


獨自作戰多年後,能有個聽得懂人話的同伴是件值得欣喜的事。因著年齡、價值觀、學經歷等的差異,一直讓我在此化外之地有種格格不入感,連講個笑話都得考慮周遭的理解能力與接受程度,喜怒哀樂表現得不夠淺白還會被誤解,生活起來實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也讓我乾脆長期放棄社交。是的,我當然是有些與現實脫節,但不覺得有任何損失是什麼緣故呢?

人生如戲,沒想到跟學姐這幾年的遭遇相較,自己承受過的苦痛簡直微不足道,現世報這種事果然是不存在的哪!否則怎麼受難的總是善良的人們。不過更新後的八卦也說明了,還是有人是睜開眼在觀察人的,即使在番邦也不例外,夜路走多了總會被揪出來。其實我們尋求的並不是特權或好運,只是個公平的對待罷了。

也分隔夠久的時間了,加上原本就不能算太合拍,終究還有些隔閡,但截至目前為止都是能夠理解的程度,原本要找與自己同步率高的朋友就不是容易的事。人的獨特性與一致性,往往都在不適當的尺度彰顯而造成矛盾,這也算是人生的醍醐味之一。

要求不能太高,難得也有好事可以寫。期許在接下來的最後一年(預計)能過得愉快。

主圖的『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取自 Wiki

鬼束様、HAPPY BIRTHDAY!


雖說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不過又來一張精選實在對當前的經濟狀態有些負擔,希望這張『GOOD BYE TRAIN〜ALL TIME BEST 2000-2012』能有機會買到 iTunes Store 的版本,日版還是留給社會中堅人士吧!至於新單曲則維持近期的風格,一半舊曲風一半為新的搖滾走向,而且這回連專輯名稱都分兩邊了——『This Silence Is Mine / あなたとSciencE』。雖然大部分人還是比較懷念當年充滿靈氣的鬼束ちひろ,不過人總是得學著長大,又過了一年,我們是否也跟著世界一起有所成長呢?

主圖是單曲封面,我喜歡這美術風格,一定要買的啦!

Hello, Mavericks.


順手把系統更新為 OS 10.9,開心玩耍中。Mac 的改版真是跟 Win 差別很大,更新後速度提升頗多,絕對不會叫你該花錢去加強你的硬體好讓軟體發揮更大效能云云,買束花還非得順便打掃家裡嗎?是說目前工作娛樂幾乎整個生活都跟電腦完全掛勾了,也曾幻想過不一樣的生活,只是短期內大概不可能成真的。

實驗徐徐前行中,暫時也沒什麼可說的,時間還是咬得很緊,卻也沒加速能開,只得穩定做一點是一點。心裡有不少理論剛冒出來又瞬間被摧毀,仍不死心地隨著進展慢慢疊床架屋,這也算是做科學的醍醐味吧!不能坦然面對箇中甘苦者大概很難撐得下去。

據說有故人將短期來訪,會對目前尚稱煩悶的日常注入一點新的元氣嗎?或者同是天涯淪落人只能彼此互道珍重?仔細想想自己跟從前的我也有些差異了,雖然仍是悶葫蘆一只,但多半多了些世故,如此還能如同以往地交談?也只有等碰面了才知道。所謂「短期」來訪也是很值得吐槽的,約聘任期三個月,難不成以後每三個月得找一次工作?鬼島的就業環境實在越來越可笑,也讓人越來越笑不出來。

學長大人一如既往地投石入水連撲通一聲也沒有,這又該如何是好?總覺得開始進入丟出一堆問題卻又不期待真的會有解答的時期了,這也算成長?

熱門作旋風


忙到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當然萬事有些進展,但偏偏最重要的進度還卡著。

最近看了幾部被捧得一塌糊塗的作品:『冰與火之歌』、『半澤直樹』、『進擊的巨人』。想來我與大眾口味果然有點距離,並不是說這幾部不好看,我可以毫不扭捏地給它們評八十分,但回頭看看滿街六七十分的良作,差距真的有那麼大嗎?更何況,其實仍有不少更傑出的經典長期孤獨地藏在角落,看看『電腦線圈』、『來自新世界』、『殼中少女』,這些不好嗎?

其實最先提到的三部名作,在我看來就是爽片無誤,正義一方對抗邪惡勢力(請不要告訴我沒有正義方或正邪不明確云云,有人會把自己代入非視角人物或大和田或無名巨人嗎),縱然中途可能損失慘重,但終會奪得最後勝利。三者的各種設定都在許多類型小說裡可以找到範本,當然,就目前看來它們的表現都不差,相信都能從一而終,但,也就如此而已。

若僅以發便當數量來判定,那阿嘉莎.克莉斯蒂的『一個都不留』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作品了,不過即使單看推理女王自己的書,這部能否排上第一都很有爭議。重要角色會不會死、甚至會不會有人死,不該是判定作品好壞的依據,只是顯然有死人比較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死的是讀者自以為不會死的角色則更是如此。況且若要比死人,『來自新世界』可是絲毫不遜色的凶險之作。

『冰與火之歌』,可以說是另一部『魔戒』、『龍槍編年史』,一部沒有精靈矮人等種族的奇幻作品(但有龍和異鬼),它可以算好看,但正如我最初讀到『魔戒』的宣傳詞「有一半的英國人看過此書,另一半則正要看」一般,真正讀後有種上當的無力感。人們很容易去捧所謂長篇史詩作品,尤其相關人物設定越多越繁複越好,彼此還要有各種喜愛仇視關係,最好一張圖講不完,這樣就能標榜細膩有深度,而且可以輕易地藉由對此作的了解把自己跟其餘俗人劃清界線。其實在『魔戒』之前就有人做過類似的嘗試,那部小說叫『追憶逝水年華』,很可惜讀了此書在一般人眼裡只會被當成時間太多而不是有深度。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是真正非看不可的。

許多號稱劇情派或給分嚴厲的影評者都一致給了『進擊的巨人』幾乎滿分的分數,它是不賴的作品,但劇情真的那麼好?我還以為主角變身早就是彰顯威能的標準配備了,主角除了不斷耍中二指責別人和講些漂亮話外,還做了什麼改變世界的努力?他身上背負的秘密跟傳統的血統論有很大的差異?而他身邊那些更誠懇努力的人死去的原因為何?不就因為不是主角嗎?最近重新看了傅瑞德對此作的評價,這才發覺為何我老是看不慣那飛來飛去的立體機動裝置,這實在是很青少年向的設定,當然我還不至於認真去分析這些設定的科學合理性,只是那美工刀型態的武器和巨人那顯然過多的牙齒看了實在讓人有些崩潰。話說回來,這是作者諫山創的首部作品,而且還沒二十歲就想好了,那真的很棒,未來也值得期待,但要把它捧成近年來第一神作實在太過頭了。牛媽的長篇『鋼之鍊金術士』並不會輸給它,且若要比爽片,『黑礁』同樣是拳拳到肉,足以探討的深度真的有比較差?

同是堺雅人的演出,我對『Legal High』的評價要高得多,『半澤直樹』這樣的正義笨蛋,把復仇手法完全現給對手看,對手偏偏還是會套牢,實在讓人有主角威能全開過關打怪的感覺。而意氣用事地挑戰巨大僵化體制,這難道不是很奇幻嗎?有沒有一種騎士屠龍的感覺?反觀古美門律師雖號稱不敗,可不擇手段善惡不分,到最後真相大白往往給人到底誰才是對的、或其實根本無所謂對錯之分的尾勁,最棒的地方就在於腳本從不說教,一切留給觀眾決斷,這難道不就是深度思考?

這幾部作品都是很容易代入當今現況的,尤其在這群眾都有末世恐慌或被迫面對現實的無奈小島,想一頭鑽進想像世界情有可原。可是看了熱血作便自以為小蝦米吃大鯨魚,其實現實的自我離幻想中的理想甚遠,這些僅是稍堪自慰的無害安慰劑罷了,偶爾吃吃還行,要真以為世界依此運轉那未免太天真了些。

其實,我只是很不爽某些人捧作品卻老愛把其他東西一律打成垃圾的態度罷了。明明沒啥時間卻還是吐了一堆,總之,日子還要過。主圖是最近看到的課本塗鴉集裡最愛的一張。

溫柔的忘卻


已經忘記是否曾寫過這段,不過既然回想起來,而且影響了昨夜的睡眠,就再來記錄一下。

整個景象是隨著光陰流逝慢慢清晰的,伴隨著長時間的自責與煎熬、迷惘與撞牆,行屍走肉到自己終於不再鑽牛角尖為止,方才掀起一點簾幕。一個人變心後,說得字句就不代表什麼了,因為她必須隱藏真實的心意,讓自己不至於被背叛的心理負擔所壓垮,若此人仍有良知的話。於是,當下的指責與怨懟,都僅為卸責之辭,硬要想個透徹徒然耗盡心思而已。

人尚在療傷之旅途中,對方卻已接受他人的求婚了。事後看來再明顯不過的徵兆和標記,當時只覺一團混沌。為何突然特地來訊祝我一切順利?又怎麼可能順利得起來?原來那就是她的訣別方式,如此而已。

最後一次的見面,絕非藉機,當真是為了正事而不得已矣。碰面後沒多寒暄幾句,默默送了鬼束ちひろ退隱多年後重新出發的新專輯『LAS VEGAS』;不確定她或其他人是怎麼想的,這張專輯對我而言的意義是重生。送給對方,也給了自己一個了結。這方是我的訣別。

已經無法回頭了,魂魄卻還沒有歸來,仍舊遊蕩在外思索著一切的原因,過度理性偶爾會成為痛苦的根源。還能有什麼原因呢?朋友口中的一本網路相簿打破了沈默,婚紗照揭示了現實,又再過個幾年,無意間在某學弟的網路空間裡確認了時間軸,這才想通一切,也才真正地走出陰霾。

沒有行事曆提醒已經再也記不得那些曾經意義重大的日期了;曾以為很熟悉的親戚朋友,雖尚且不至於面目模糊,卻再也不那麼重要了;有些瑣事怎麼也想不清楚,只能棄置於回憶的角落裡。然後,我才說,我忘了。

標題和圖來自『涼宮ハルヒの消失』主題曲『優しい忘却』,茅原実里的這首歌可以說完全反映出這些年的心境,或許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這麼喜愛這部劇場版,明明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戀愛故事罷了。

你現在是幾年級啦?


四十歲後找正式職缺難度陡然上升?發表只有一兩篇剛過門檻去外頭無法與人競爭?非熱門領域加上老闆不給力卡缺難如登天?沒放過洋英文不好血統不純備受歧視?僧多粥少的世界早日轉職斷尾求生才是正途?

是的,一直都知道有這些問題,所以還是得替自己安排萬不得已的後路,卻怎麼想都只剩下高考一條路,有那麼點淒涼哪!

學長閉關一個月後依舊音訊全無,進度永遠比預期的要慢得多,發覺自己快適應這種糟糕的生活,深感不妥又無計可施,只能把麻痺當作人體自我保護機制。何嘗不知如今是困境,人生的問題就在於,發現時早已身陷其間藥石罔效,連呼救的機會都沒了。看著先烈的覆轍,覺得還是按照自己的標準闖關好些。

幾年前要勸人別入坑得費盡心思解釋,還要擔心被掛上害怕競爭所以勸退後進的惡名;如今要當麥田捕手都找不到亂跑的孩子了,再怎麼天真無心機的小動物也不至於如從前的自己那樣蠢了。以坊間的觀點來看的話。

暫時管不著鏡裡看到的是什麼了。

主圖是比利時畫家 René Magritte 的 Not to be Reproduced(La reproduction interdite),圖片取自 Wiki

現狀滿足症候群


突然又想起幾年前剛入學時的情景。當然不是指大學,彼時那位意氣風發的自己可真消失好一陣子了。

與老母兩人搬運行李一路南下,丟在宿舍後一起去吃個飯、拜過關公、牽了寄下來的機車,就此開啟久違一個人的新生活。室友並不算友善,意外打破眼鏡後在等待配鏡的過程中,重度近視下連出門都成了問題,卻又遭遇獼猴來襲搞得滿室狼藉;那時候真的有種不如去死歸去的感覺,思考到底是如何把自己逼入如此境界。後來才發現配鏡的校內店家是有名的大黑店,又是另一回事了。

這幾天因著系所整併規定修正,添了個掛名老闆。其實也沒所謂,反正本來就一個人規規矩矩沿路走,多蓋幾個章不影響大局,也不至於妄想能多出什麼實質幫助就是。指導博士生也能這麼輕鬆,到底是有些人太蠢或是某些人太精明呢?

有在工作的日子就不乏新發現(與新問題),終於實際目睹可愛的水熊了,還沒來得及拍照,先用網上的照片撐著。圖片取自 WeirdBugLady,總有一天該入手一隻的,是說總有依稀的印象用過這張圖?

想想,現在已經算很幸福了不是?

新.白州—精心包裝後靈魂頓失

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

雖然似乎評價不甚好,但因價格因素且暫時沒什麼選擇,加上對山崎十年印象不壞,所以入手了新白州,這回卻是有些失望的。

這年頭威士忌敢拔除年份推產品稱得上勇氣可嘉,然雖以泥煤為主打,但泥煤味頗不明顯,且跟整體香氣味覺口感不搭,變成什麼都有卻都不足且相互拖累的一瓶酒。包裝是頗具質感,標籤紙質很棒,塑膠旋蓋的設計個人也喜歡,相信不少人都有傳統木塞倒酒不便的困擾(還是我比較手拙?),但這真的是少數可舉出的優點。

因著日本品牌在臺灣的優勢,或許送禮時可勉強一試,自己要喝還是換些其他選擇好了。

薄雲遮月


總要到這種時候,才會驚覺自己脫離現實社會有多遠。

空蕩蕩的實驗室,卻配上遊客如織的校園,滿溢的外來車輛佔據每一方柏油路面,作為觀光景點的教學機構還真是諷刺,不曉得哪個才是重點。或許是營利來著?

昨晚要到外頭找飯吃時,發現慣常去的幾家小店都歇業了,或者是門開著一家人板凳一擺就外頭烤起肉來。看來我的確忽視了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的威力,而且風格愈趨南部店員臺語口音愈多的,更顯得注重大節團員這回事。只是走到哪都有半條街在烤肉這光景也實在讓人感嘆臺灣人的一窩蜂模式,入夜後也果不其然地開始響起煙火聲。這幾年感覺島上一切的異質化都在強力被抹平,仔細想想從前真的並非如此,或許是資訊流通後某種類似地球村的效應。

開始習慣這作息後已數不清過了多久,到時候必須向這一切道別時可能會有些感傷吧?不過現下卻還是巴不得能夠趕快離開,或許稱得上安逸,但絕對離期望裡的人生很遠很遠哪。所謂舒適圈,可不如外頭看起來那麼輕鬆寫意,僅是掙扎時的抖動被當成悠遊激起的波紋罷了。

Google 的節慶塗鴉越來越有品味了。

未立下死志的青年


主圖是最近在浪費時間的東西,餅乾點點點。想玩點這裡警告!點擊後落坑恕不負責!

殺時間的好物,很可惜目前我的時間實在算不上多(抱頭)。養成的壞習慣是每隔兩三分鐘就切換視窗去看金餅乾出現沒,好處是盯著顯微鏡的時間被分割成碎片了,如果這樣探頭探腦真的能讓眼睛休息的話。不管那麼多,阿罵們快衝呀!

才開學就已經覺得疲累了,是說開不開學對我又有什麼差呢?每年例行的迎新活動在樓下如火如荼展開中,只可惜老化的心已經感受不到活力四射,腦海裡也只剩下對噪音與人群的抱怨,還有那千篇一律的拜火儀式、火球舞和團康活動。

沒啥營養的一篇,只是宣告我還活著。

總共還有幾次開學呢?


所以,就是要我繼續等就是了。暑假轉眼間即將結束,難兄難弟仍陷在泥坑裡彷如昨日。大清倉後這下甚至連同舟共濟的人都沒了,整天面對一間空蕩蕩的房間,好處是沒人吵想做啥就做啥,壞處是啥都做不成。

小崩潰的週末,宿舍開始湧現一家大小搬運工人潮,大學生們又將擠爆寧靜的校園;其實也還好,無視技能開到最大的話,很多作息都可一如既往。焦慮的仍是自己的研究進展,腦中滴答響的時鐘片刻不停,連在夢裡也不例外,交織其間的布穀鳥鳴更添驚恐氣息,卻只能強打起精神安慰對方一切終能熬過去。

單位裡貌似有很重大的改變(俗語叫整併),但熟悉內情的人即知一切換湯不換藥,上頭列席的傻蛋們真的了解自己將要迎接什麼嗎?妄想所有的改變都能招致新生?可別忘了之前幾次自業自得後的抱怨。就這樣慢慢把自己給纏死好了,反正小的之前幾次建言也入不了你們的眼,這年頭萬事還是宜先求自保。

The show must go on.

沒有持續那種讓人抓狂的降雨終究是好事,不過是踏入第六個寒暑罷了,早該習慣了不是嗎?以上發言可參考第二段結尾。

主圖為紀錄片『Microcosmos』(小宇宙)的封面,很意外地我竟持有這張 DVD,所以我的確是有段人生不需要擔心寅吃卯糧嘛!圖取自 Wiki

鬼島怎麼還不沈


為什麼世界末日還不來?科學界宗教界都不斷地在釋放假消息,但我們只看到世界越來越糟,似乎爛到骨子裡卻還能讓人驚嘆地繼續爛下去,具體展現何謂程度無下限。本以為自己早已脫離憤世嫉俗的年紀,果然知道是一回事,實際身處其中仍是不同的。

超不爽!為什麼這世上不守約定的人這麼多呀?為什麼我的人生就要浪費在這些泡沫般的承諾裡,整整五年有多少時間耗在等待?尊重一下對方很困難嗎?

又是漫無目標的等了又等。曾覺得科學家一年有個兩三篇發表天經地義,每天都在做實驗有些成果不是理所當然的嗎?花了幾年的辛酸經歷才體會到,原來有那麼多關鍵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收穫的努力真是前輩子修來的福氣,可不是隨處可得的,那些折磨你心性的徒勞無功,才是尋常的必經之路。

到底是哪個該死的傢伙說首個孩子會最任性,像我這般好講話的可不多了。的確是也不可能對著老闆摔電話,可老被一些明知為謊言所安撫,還是覺得不甘心哪。

一如標題的發洩文,已屆下班時間尚未收到回信,還能怎麼辦呢?

主圖來自格林童話收錄的某短篇故事『固執的孩子』(Das eigensinnige Kind),今天才知道自己當年讀過的版本插畫出自 Otto Ubbelohde 之手。這場消耗戰是勢必要打下去的,即使被鞭笞被折磨,我也不會把手收回去。

雲圖—大衛.米契爾


這是繼『雅各的千秋之年』後,我的第二本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當然這順序很奇怪,其實『雲圖』(Cloud Atlas)小說剛出版就曾想過要買,不過總之是沒下手,後來看了『雅各』才又回頭去找,書皮已經被套上電影劇照了,也立刻能理解為何這本能成為米契爾目前最被稱道的作品。

我沒打算要在此簡介這本書的內容及寫作手法或分析它受到多少名作的影響,會搜尋到這個破部落格想來已經先遶境過不少宗廟了。作者埋藏了大量的啞謎在字裡行間,當然我們讀者或狂熱份子可以依照自己的腦海藏書量,盡力把每個梗都挖出來,一如導讀和一些心得文常做的,順便拿些神作出來比較,吹毛求疵作者火候不夠好讓自己顯得聰明博學(然後被丟下樓去)。但是,能讀過這麼多書固然值得驕傲,要把這麼多思緒揉合再消化為全新的創作,就是截然不同的格局,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只能寫寫書評,有些人會成為偉大的小說家。

六個故事間當然是有連結的,拆成一前一後的手法也很有趣,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的過程中時常得翻回前面去看先前遇過哪些人發生哪些事,從這角度來看,其實直接寫成按照時序的六個故事也未嘗不可。拆開自然比較有話題,許多討論也集中在這裡,但『雲圖』不僅如此,有些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因而總共有六個故事就成了必然,我們人人不也都讀過歷史卻仍不斷犯著同樣的錯?

附帶著我也看了電影版,我完全能夠體會那些我稍微掃視過的嚴厲批判,我想這也是某部分我不愛看電影的原因:你花了一個禮拜讀完一本小說,又怎麼妄想能把當中所有的精華塞進一部三個鐘頭的電影裡呢?難道什麼都講不清楚就是有深度?不過這並不是一部爛電影,相反地,導演很努力地改編了所有故事讓它鑲嵌入極度有限的時間內,演員也很傑出,化妝師更是值得敬佩。當然,再創作後著重之處就與小說不同了,就像胎記這件事在小說裡並無那樣的比重,輪迴也不如此明顯。所以,這是一部不完全符合原作,但若能不帶著成見觀賞依然值得一看的電影。

小說本身在文字運用上的技巧,例如語言的簡化,則很可惜的沒有(辦法)在翻譯中呈現,電影的表現也不夠深刻。作為一個媒材,小說終究是不如電影來得受歡迎(可以試試看用雲圖當關鍵字查影評和讀書心得),所以如果你看完電影覺得很失望,又仍不打算放棄這個故事,建議還是讀讀小說吧!值得花點時間的。

書封圖取自博客來。

自以為是的程度突破天際該如何是好?


就甭管他吧!人總得學著自己成長,這是旁人無論怎樣都幫不上忙的,尤其當對方自我封閉、自殘兼純討拍、充滿定見受不了一切新觀點時。此時給予的任何建議都成了過耳雲煙,彼岸的固執依舊紋絲不動,討論在有一搭沒一搭地進行,但若稍有不慎刺激到敏感之處,立刻不是崩潰就是爆炸。人生還有很多美好事物值得關照,何苦來哉淌這種混水?

難得返鄉也難得在短時間內真正地跟不少人接觸,幾天下來除了公務外大抵都是兩人隔桌閒聊的狀態,現下對著電腦才終於有喘息的機會。總感覺社交才是最累人的活哪!面對面交談求的是即時回饋,外部反應還不能漏餡出真實想法(那總是太過傷人),會談結束後出門了才想到剛才應該怎麼說好卻都太遲了,加上在家生活怎樣也不比一個人無拘無束,說是吃好睡好卻只覺得更加疲憊。

這年頭還會找單身男子出來聚會的,怎麼想也都是同為缺陷人種的階層了:尚未成家的、工作不順的、存款不足的、人際關係不良的、狗不理的,總之就是整天被報章名人批判的那群拖累國家發展的壞胚子。

除了自己,我還不曉得又對不起誰了。

趁著還有學生身分搭了便宜高鐵,這幾天也在三個車站附近晃了一下。臺灣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各個地方特色給抹煞掉。先將原先的古老土氣(骯髒)與多樣性(不整齊)消除,東摻點日式風格,西添些歐美風味,加個國台客英語發音,再把膚色過黑性向不對數量過少的人攆到角落視而不見,就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自戀可笑無信心的大雜燴臺式風範。

雖然只是跟幾個人生失敗組的聚會,一致的反應卻都是這個島沒救了,這當中可也是有積極參與行動的人。嗯,走投無路的話我會繼續留著做些無用的嘗試。

附圖為斯里蘭卡的高蹺漁夫(stilts fishermen),圖取自 Wiki。雖然偶爾可以隔空呼喊交流打氣一下,不過要釣上魚還是得靠自己,祝福你們別被浪捲走了。

惡童—燕娜.泰勒


在這個重口味橫行不夠獵奇還會被嫌棄的年代,燕娜.泰勒(Janne Teller)這部稍微帶點陰暗色彩的『惡童』(INTET)其實還好而已,劇情走向並不算太難猜,人物反應符合現實,甚至連美術館願意出大錢買下最終藝術品都不意外,若真有這樣渾然天成的作品,當然可以是集體創作藝術。不過我們應當想到的,十四歲的自己,的確也正值探索意義的年紀,若當初能有這樣一部作品可讀,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那些教科書裡沒有的、大人們含糊其詞的、老爸叫你問老媽老媽推給阿罵阿罵要你問神明的大哉問,能有人替你把整個搜尋過程詳實寫出來,省得你冒著風險再埋頭重跑一趟,這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這並不是北歐版『蒼蠅王』,這不是野孩子的故事,裡頭的角色們生活在文明國家、出身中產階級、受良好教育,他們只是迷惘了,跟你我曾有過的迷惘一樣,差別在於他們更戲劇性地發洩及尋找出口。這也不是啥『動物農莊』,一群小動物聚在一起只能談同樣一件事嗎?難道沒有提些不相干的名著你們就不會賣書了?

讀這本書的過程,我忍不著要想,若
『惡童』被臺灣的某些家長團體知道會做何表情(喔我當然不會妄想它會成為正式課程的指定讀物,臺灣教育界可還沒進入帝王時代),此書連在號稱自由開放的歐洲各國都曾步履顢頇。身為一位從小在閱讀上並沒有受限過多的孩子(其實只不過是爸媽懶得管,而且看書總好過打電動),我必須要說這本書絕對可以安心給小孩子看,即使國小高年級太早,那麼作為中學生必讀書單,也絕對是可行的。那個年紀原本就是在探索、挑戰各種教條的時代不是嗎?能先接觸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嗎?小孩真的該與世隔絕、在充滿愛與粉紅色泡泡的環境下成長嗎?即便他們將來面對的大都不如此單純。頂多到時候會開始對粉紅色獨角獸入迷,然後家長們又要開始擔憂了。

這本書的基調當然是黑暗殘酷的,但不就該從文學作品裡去觸及這般惹人不快的事物,學著去思考去批判去自我檢討,才能讓我們在正式上場面對實為灰色的社會時,不至於被殺個措手不及,而在面對不公不義的新聞報導時能更自然而然地有同理心,面對複雜議題時能更懂得轉換不同的思考方向。小孩子或半成年人也許思慮不夠週延,但若永遠不給他們機會練習,又要如何奢求他們成長呢?

本書中文版的小缺陷,個人認為是出在翻譯上。能從丹麥原文翻譯固然值得嘉獎,但譯者的生平顯然缺乏臺灣文化的浸潤,於是文字意思到了卻總覺得缺乏一些水分,依稀可以猜出原作者的文筆恐怕沒有被好好的轉化為正體中文。另一個老問題是書腰放雷,原本看書背介紹尚稱平實沒提什麼重大劇情,竟然被書腰一句話把整個情節全帶過去了,臺灣出版社可以別再這麼蠢了好嗎?

書封圖取自聯經出版。由衷企盼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過程裡有機會讀讀這本書。

三日讀書、食有肉


花了整整三天,打破平日的作息習慣,早出晚歸至不熟悉的地方實驗。處理了三罐樣本,搞砸了其中一組,弄清了一個之前有疑義的鑑定,卻也冒出了更多的不明生物。這已算是近來最卓然有成的一段時間了,而最終一張張乾淨俐落的圖表也是肇始於這種緩慢、混沌、塗塗改改的累積過程。

整個暑假發狂似的進展著,無論自己或外界,無論充實或頹廢,茫然中各種期限嘎然而至,讓你不得不手忙腳亂推出個「還過得去」的版本應付。對難以取悅的人而言不總是如此嗎?永遠都是半成品或堪用品,而人生中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設立一個尚可接受的標準,一旦觸及便絕不回頭地驅車前往下個目的。

時辰表更加嚴峻了。有人說成熟男子就該給人猶有餘裕的感覺,這應該是無所匱乏的人講給資源不足的人生敗組聽的吧!什麼東西都不夠的時候是要肖想什麼餘裕什麼以逸待勞啊?灰頭土臉地調校半天把砲彈打出去別落在自己頭上就菩薩保佑了,還要有什麼奢求的話,只盼能在一片混亂中保有自己單薄的原則罷了。

主圖的 Turbanella 取自 oceana.org。眼有盲點心存偏見時總是怎麼看怎麼不像,一旦搞清楚就驚訝當初怎麼會那樣想,人就是這麼矛盾的生物哪。

一個都不留


終於,整間實驗室幾近清空了,雖早有準備寂寞感仍略為襲來,老頭子那副被遺棄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趁著應當正忙時稍微打掃了一下,密閉空間長期累積的落塵量依舊令人驚訝,大約有等量高度的塵埃與有毒物質保存在我體內了吧?

心裡的預想是如此狀態可能促使我想儘速離開,於是衝勁大發進度突飛猛進勢如破竹,不過這幾天看來似乎效果不彰的樣子。

難得交稿了有可以喘息的機會,卻因為各處的偶發狀況亂成一團。原先打算藉機返鄉省親,無奈舍弟考期將至竟被勒令改期;那來趕工好了,結果工廠改建進行中,好死不死就在這兩個禮拜,只得東存一點西沾一下硬湊些工具空間來操作;想繞遠路換個場所施工,卻還是受制於當地主管行程,恐怕只能硬擠個幾天出來;然後該死的斷水斷電大學又在這個月例行停水停電。是有沒有這麼剛好?

其實可以進行的待辦事項還山積著,反正就自個兒找縫鑽便是了。

近來外頭頗不平靜,心裡有些想法卻也僅能提供精神支持,想想還是算了。這年頭心意啦表態什麼的太廉價了,光憑眾人的理性和平呼喊尚且不能喚回或改變什麼,更何況是那不知所以然的鍵盤支援呢?

寫到這突然覺得,我本來也就都一個人在自言自語不是嗎?旁邊有沒有人是有差逆?

主圖是鼬獾,明明也是很可愛的動物,可惜不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而招致雙重標準的歧視。圖片取自 ARKive

檯面下的現實


向來都是精彩可期的七月,今年卻全耗在冷氣房裡度過了。無特殊活動、沒值得慶祝的節日、沒有有趣的意外,只有日復一日的日常。

雖然也曾埋怨過為何別人的研究生涯是歡樂滿堂,自己的卻落魄不堪,但沒主動爭取機會是事實,來這鳥地方也是自個兒選的,半點不由人。而今坐困桌前,亦是補償先前逃避省略過的步驟而已。

一天改不了幾個字,這可不是什麼誇飾法,是的確整天下來紮紮實實只改了兩三個動詞、互換了句子位置之類的,國小時擅長五百字作文或成年後寫社論的人恐怕很難體會這種處境。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經驗,但也確實無法跟門外漢解釋清楚,從最近熱門的幾件新聞來看,我想我能夠體會學者們與記者大人間的鴻溝。

不過拖延不可是無止境的,若真能在接下來這學期裡完成預定進度,聲稱自己適合走這行會更有說服力,因為假若旅途順暢,未來的數十年或許都得在這個迴圈裡度過。現實總不如從外頭窺看來得那樣有趣。

點子出自格林童話的『三個紡紗女』(Die drei Spinnerinnen),圖是羅馬神話的命運三女神,由 Alfred Agache 所繪的『Les Parques』,取自 Wiki。其實類似形象的神話人物很多。當初讀到這個故事時有震撼到年幼的我,因為懶惰女主角竟然就這樣爽爽過一輩子了,喂這跟教科書上教的不一樣呀!三位紡紗女鮮明的外觀也烙印在我身上好一陣,真正努力工作的人是顧不及自己的外表的。原版格林童話的寫實與殘酷是建立在這類小孩都能懵懂理解之處,而不是後世那堆自以為是莫名其妙的刻意改編,單純的色情暴力情節是很廉價的。

官方公告:歉意解除


長期沒回家省親,結果擺在案頭的一本小說一直都沒翻,才發覺原來現在只剩下舟車勞頓途中會看書了。人實在是一直在轉變著哪!各各階段都不同,那些每個人都曾說過的永不改變到底是口號或謊言呢?

今天是分手七週年紀念日(哪來的這玩意兒),還記得當初立誓要在這段跟交往時間約略等長的日子裡贖罪(是贖三小罪?),現在罪清了,人卻不知道清醒了沒。多半是有的,至少行事曆沒提醒的話已經完全想不起她的生日了,或許就順勢把這日子給取消,至於所謂的紀念日,也只是恰好與某位共同好友的生日同一天才會記得。日子真的跑得飛快,想來大女兒都上小學了,我卻還在讀這念不完的學位。

算過下半年緊繃的時辰表後,背中的大發條也總算上緊了些,雖然距離全速運轉還頗有一段距離。想找回失落的韌性,曾經不那麼容易被擊倒的,或者這也是老化的一種?

某位還深陷女色的傢伙,耗去大半年也夠久了,再不醒來我就不等你了。

頭髮已經長到會刺進眼睛,補過的牙已開始崩解,北方尚有一堆待辦事項,手頭該做的卻遲未完工,好想要個真正的戰友與假期呀!

主圖在賣的是贖罪券,圖取自 Wiki

燃燒自己,照亮??


不求回報的奉獻能夠換來什麼呢?如果說啥都沒有,會不會令你感到意外呢?總有人以為無私的奉獻因為很偉大所以應該得來更深刻的報酬,但狀況通常是正因為無所求,所以受方也不當回事,最後才來痛罵對方不懂知恩圖報,人家可能還在詫異呢!

送走本風中殘燭的單位裡最後兩位小朋友。總要到近身搏命刀刀見骨時才會發覺他們這段期間所受到的訓練有多麼薄弱,不過該做的做了也就沒所謂,反正上頭看來也不太在乎品質,簽名的又不是我。已經算不清楚自己做過多少這類無用工了,橫豎沒預期會有回饋,所以幫助程度也就求個心安就好,不需要出手的部分也樂得輕鬆。

拼了一整個晚上,難得地半夜才回到寢室,成果大約是「我若在五年內死亡,會多兩個人幫我難過吧?」五年後就不敢保證了。人們總愛哀嘆現實社會的冷漠,卻往往忘卻人與人要能彼此連結是需要長時間溝通與相處,也就是說,有互動的!單想靠自己的腦內妄想小劇場與偶一為之的會心一擊(自我認定)就要對方難以忘懷,未免太一頭熱了。

如往常靜謐的週末,既然周遭已開始萎縮,也到了不得不強逼自己破繭的時候了,暑假,再多衝個幾步。

主圖的煤火取自 Wiki。東西燒完就只剩灰了,頂多再給你幾顆舍利子罷了。

這下又想跑了


持續努力卻始終沒有收穫,真的會將一個人的熱情磨耗殆盡。

颱風來襲的週末,這棟建築比平日更加人煙稀少,雖然工時不見得與成就呈正比,但來此之前還真沒見過五點準時下班週末不必上工的實驗室。縱使我坐在位置上也未必在認真工作,終究還是比拋下一切到處去爽的人要好多了。

頒獎時聽到名單除了些微詫異腦海只餘一片空白,看著得獎者接受英雄式的歡呼,沒有羨慕也不存在嫉妒,只有憑甚麼!不過轉念一想,有這結果不也不意外嗎?若一開頭就毫不掩飾地對不同領域的成果嗤之以鼻,過程的努力與精打細算全被當作無用工,又要怎麼期待能得到公正的判斷呢?文人相輕自古皆然。

雖說相較於旁人,我已經算是很不在乎他人看法到近乎我行我素的地步,但長期不受肯定未來又茫然無措的情況下,還是有些許崩潰的前兆。事隔半月也就低潮了半月,研究生涯數年來該爽的沒爽到,被抱怨的缺點卻幾乎完全概括承受了。

還是要儘快脫離此處,縱使外頭亦是狂風驟雨(前不久才聽說連下個階段都有四年條款了,偉哉政府),但面對未知的挑戰總勝過深陷已知的牢籠。

主圖來自『淘氣的尼古拉』(Le petit Nicolas),雖然也有其他翻譯不過我還是習慣從前讀過的水牛出版社的版本。當年看著他們一夥人一事無成卻又熱鬧非凡的日常大計畫,心裡不是沒有不少欽羨的,卻只能在補習班狹小座位裡放空遙想而已。圖片取自維基

Highland Park 12 years—北方島嶼上的高原騎士


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 未成年請勿飲酒。

為了回憶而再次入手的品項,當然是新版扁瓶的。頗受好評的酒款,平衡是最大的特色,值得作為威士忌入門初嚐選擇。

淡琥珀色的酒體,帶有石南氣息的泥煤味,顯然與艾雷島遠親的海鹽風味不同,一般接受度應該也比較高。我也懷疑過所謂的石南花香到底該是怎樣?後來發現,水割一下花香就湧出來,但於此同時口感也就差多了,我還是不適合那種纖細的喝法,頂多喝完原杯子拿去裝點水就是了。

圖片取自官網

滿腔不甘


事過境遷後,才開始感到不服氣。在正式的評比中被打倒,我是決計無法認同的,這並非十年前的景況,此時令人不忍卒睹的水準,我竟然還位居其下段!這口氣都吞下去以後還要混嗎?先前在他處聽人聊過品味問題,連教育者的評論品味、在職科學家的研究品味都若此,還要談啥基礎科學的發展與未來?換湯不換藥的整併又以為能救得了誰?

不過也未必是壞事就是了,若能把這股腦兒不滿全發洩在手頭的文章裡,轉化為證明自我的能量,讓那些傻子瞧瞧真正的品質也好。目前也僅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還算是個嚴以律己懂得自省的人,雖然也可能只是幻想,但這回也壓抑得夠久了,每天還要賠著笑臉恭迎師長,正視自身窘境外仍得幫忙一些不知感恩的傢伙。真的很氣,卻不知該發洩在誰身上,今個榮退的那廝就算了,他也因為脾氣好被我虐得夠久了。

不斷地挫折不是未曾讓我懷疑過自己是否真的那麼優秀,而今我也坦然承認自己不是什麼一線人物,但那層建築裡的人形研究資料收割器?饒了我吧!我無法忍受把衡量自己的標準降低到如斯地步!

也罷,對貴所不再有任何期待,你們就慢慢窩著腐爛發酵吧!我真的很想很想離開了,但還是得靠自己,沒人會伸手的,對吧?

主圖是正在大口嚼食毒蠅蕈的蛞蝓,聊表我目前憤怒的心理狀態。圖取自 Wiki

璀璨外界與稍嫌複雜的陰暗內藏


畢業季,突然間要送走一堆朝夕相處的傢伙,原已狹隘的生活圈硬生生剝落一大半,說毫無感觸是絕對不可能的逞強語,至少也對坐困愁城的自己有些傷感。雖身為六年級的一份子,卻因生涯拖延而不得不與衝襲七年級世代的狂暴浪潮正面對決,心是怯懦的,手是顫抖的,可如今也退無可退。

戶外蒸騰的高溫與喧鬧的蟬鳴宣告著夏季的到來,爬格子的工作未曾止歇,但似乎到完工仍有一段距離,跟前幾年相比當然是好得多,計算時間後卻無法樂觀以對。依舊是每天兩句的進展著,一點一滴踏實地在建構劇情,方才能發覺自己與世界間的鴻溝,抱著既開心又無力又戒慎恐懼的複雜情緒,修改每個看不順眼之處,卻怎麼也改不完,估計不久後的惡夢就會有類似場景顯現。

望著對面棟宿舍漸漸減少的光斑數量,方才落日餘暉的燦爛仍殘存在視網膜,宣告著一年內校園最宜人最寂寞的一段時期已揭開序幕。甚至想不起前幾年的暑假是怎麼熬過的,自己要如何安排每個無所事事的日子,依稀記起從前才恍然大悟或許這烏龜個性早在小學時就種下了……還是別去想那被推著走的默劇年代比較好。

主圖是 Greg Girard 和 Ian Lambot 的作品『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封面圖取自 amazon,前者
九龍寨城的照片忽然又在網路上流傳起來。我喜歡在夜裡盯著灰黑建築透出的點點光線與模糊人影,讓我想起當年在汐止的美好,與無處不在的九龍寨城。

何必說再見


我一直都不是當司儀或主持人的料,站在對象跟前便能隨心所欲地自我表達,總覺有種夢幻色彩。分離之時該如何道別呢?這亦是我始終沒能學會的一課,太激動了怕嚇著彼此,太冷靜卻又顯得冷血。屈指可數的幾次經驗都只有感受到笨拙,如今既然覺得自己長大了,那是否又有什麼改變嗎?拜拜顯得太過平常,再見卻又再也不見,保重似乎與減肥計畫背道而馳,揮手好像急著趕什麼走。

高中時那最後的再會,顯得有點傻氣,因為對方似乎沒在盯著我,我那大角度的搖手多半表錯情了。在南港時的經驗,一是驟然消失,一是輕擁入懷,都是被動且腦海空白的,好像飄在牆角注視著自己的別離。七年前的永別是愚蠢的,完全沒理清那團絲線球,而一個勁地將所有的責任攬在自身,滿以為這就是有擔當的男人了,其實卻更孩子氣些。機場外的再見,碩大的明月當空,冷冽的北陸空氣,帶有宗教情懷的擁抱。而後的拜別是殘酷的,站在捷運內手執拉環擋住一旁赤裸裸的目光,根本不存在憐憫,一種我行我素的再也不見。

跟無機物的道別倒是處理的詩意得多。一條橡皮筋,寫滿自己孩童的妄想,在才藝班返家的雨夜朝著街道射出,彷彿對著童年告別,即將踏入補習地獄。寫滿想念的信紙,沒能埋在樹下卻投入垃圾車裡,卻也到了相同的場所。幾張角度詭異的照片,無視所有攝影法則,僅有自己清楚為何是如此取景,伴著回憶燒入相片內,依然觸景生情。

我似乎總在邁向下個階段時省略了告別的手續。其實一瞬的分別是很少見的,通常是更為冗長的過程,如被風化的磚瓦一般,一開始僅是些不那麼平滑的表面刻痕,而後緩慢、幾乎察覺不到地崩解,漸漸地你遺忘過去種種,而完成了一場告別式。

最近幾次的別離均十分平淡,就好像往常一般互道再見。總覺得還能再碰面,不過就小小的臺灣(地球)嘛!卻似乎不是如此,失去的很難找得回來,再聚首也不會是當年熟悉的彼此。好在若有幸再會的場所總是越換越高檔,證明彼此都活得不賴。

我仍舊不太會道別,只得讓時間幫我完成這道程序。失去就像拼圖一般片片接合起來,等最後一張放上去,才恍然大悟自己已完成手續;與其發覺時才喟然長嘆,不若平日多善待身邊值得重視的人。

主圖為 Raymond Chandler 的『Farewell, My Lovely』,取自 Wiki。我沒能學會 Marlowe 那般帥氣的再會,不過當時有這些作品陪著,真好。

七宗罪之暴怒


最近脾氣似乎不太好,其實我原本就很容易暴怒,中小學時代翻桌與拔刀砍門的事蹟因為並不值得驕傲所以也很少提起;矛盾的是卻也有不少人稱讚過我脾氣好(或者是我沒意會過來的另類好人卡?),從對不適狀態與重複工作的過人忍耐力來看,似乎也對,所以一旦突破臨界點爆炸也常常嚇壞人。

今個又對著老闆發飆了。我不是個很喜歡把自身不幸歸咎到大環境或遷怒旁人的人,多數人都是有選擇的,因此困於窘境跟自己也脫不了關係,但這些當初猛敲邊鼓還拍胸脯保證要幫忙到底的人,現在卻笑嘻嘻地指著我說你看看你,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十歲以後的男人,沒錢頂多被人笑,沒有原則就可以安心去死了。身為指導者卻將把關的工作推給其他所謂專家,試問你沒搖頭其他人難道當真砍得下手?然後再威脅現役人員還有把柄在你手上,這像話嗎?你不喜歡別人拿你最在意的事開玩笑,我又為何要喜歡人家拿我畢業開玩笑!還好意思提朋友兩個字,你今天貢獻大半輩子到退休卻連個推心置腹的朋友都沒有,除了還在當差的丫環沒人真心理你,卻不知反省仍在執迷不悟。小的縱然說話白目但可都是以直相待問心無愧,偏偏要去信任那些笑面虎奸商,罷了!您請自便!

主圖是水神共工。原本最先想到的是祝融,不過想想還是性格暴躁的共工比較合適,撞山的莽漢配合頂撞上司的蠢蛋再恰當不過。

Return to Me—October Project

http://youtu.be/Gm9kQdIFObY

電影『炸彈追緝令』(Blown Away,這是什麼鬼翻譯片名)的主題曲,當然我沒看過電影。

這首是大約高中時期在某張合輯內聽到的,當下就很喜歡,也曾讓 CD 在此處重複讀取,之後卻再沒接觸過 October Project 的其他作品,對此曲的印象也漸漸消逝在回憶裡。前幾天亂逛時無意間想起歌詞裡那句反覆吟唱的「Retuen to me」,感謝上天你管上竟然有;Ballad 就是有此種威力,沒幾個單字組成的歌詞,卻總在對的時機直指人心。

回到我身邊,每個失戀過的人都曾如此癡想,但這首歌對我而言更像是招魂曲,該回來的是自己的魂魄,而不是那個注定不會回頭的人。

溼熱遲滯的空氣


被催搞了,真難得,訝異之外還多一分欣喜,至少老闆沒當真放我自生自滅。

「若我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支柱突然垮了怎麼辦?」我只能說,這是幸運無比的菁英份子在空閒時講的配茶屁話,在你們這班人等尚含著金湯匙雙眼迷濛還沒走出保護傘時,就有一大群無暇呼救的人親身在面對這類問題並用盡生命在嘗試抵抗著了。根本不記得自己是否曾有餘裕想過這些,只記得撞破一道又一道門,卻怎麼都走不出迷宮的焦慮,當前頭毫無參考座標時,除了繼續找門來撞,又能怎麼樣呢?

尚且還不至於自稱不幸。雖然有人拿顏回來比喻我,但憑良心說我的日子過得並不壞,縱使一天只有兩餐,但桌上的酒瓶常在,買書社交餐會也參加的不遺餘力,睡得不好但上工時間無比自由,老闆們的干擾薄弱到令人嘆息,父母親戚暫時也沒啥扯後腿之行為,沒什麼人盯著也沒什麼壓力。

又是毫無生產力的一週,大概是沒壓力的副作用。

設定好的期限一次又一次地延宕,上回如此是什麼時候呢?多半是申請學校考托福那陣子,每天等著接拒絕信接到手軟,考試成績以五分為單位來回震盪著,一次一整年的拖延彷彿永無止境,那股恐懼和茫然的回憶至今仍會把人從惡夢中嚇醒,附加遭受背叛的最終一擊,足以使人沈沒個一年半載(非比喻)。

室友似乎得離開了,沒帶著學位的狀態,暫時得以獨自享用蝸居一戶。慘痛的案例會不會使眼前人警醒,就走著瞧吧!

圖片取自ウィキ

經不起考驗的戀情


幾位好友接連失戀,為何總是相似的劇本?

在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爪牙沾上鮮血的同時,也是學生情侶們關係崩解的熱門時段,這通常不會即刻發生,而需兩三年的醞釀。為什麼?因為見多識廣而開始懂得審視自己衡量四周,出個國眼界開闊後發覺自己值得更好的,為什麼不呢?然後就是開除一旁那傻楞楞目光短淺的傢伙的時機。

一開始總是呼天搶地、總要捫心自問做錯了什麼、總得細細檢視一路走來的足跡,而後自責、撕扯、否定自我、痛哭、悔不當初(同時也是參加三鐵或馬拉松的高峰期)。待一切平靜之後,或許又要個幾年,終於舉足踏向下個階段,方能在一個漫長且逐漸清晰的脈絡裡明白,原來造就這些是因為某方的改變,當發現只有自身在成長對方卻依然故我,不是太辛苦了嗎?又不是你娘還得拉拔你長大!

我們別無選擇,只得低頭繼續向前。這時代、這階段、這性別、這年紀的罪,只得一肩擔起。

人們對示弱者總是過於心軟,對真正無力者卻習慣以高標準評之,尤其是像從前的自己,看著怒氣都湧出來。於是總有一批人一再地心碎、卻又一再地對下一批身處同樣窘境的人殘忍,理應受譴責者卻翩然離去。雖然即將過去七個年頭,我承認心裡依舊有太多的慾望與不滿想要爆發,所以我並非不能理解親友們的偶然脫序,曾經的自己並沒有處理得比較好。但,這除了自怨自艾還能怎麼辦呢?

哀痛過後請別忘記行進方向,朋友們,你們將到達彼岸。遺憾的是這並不是個有現世報的可愛世界,咱們只能學會祝福對方一切都好,也不必擔心,她們的確通常都比我們好。唯一稍感哀傷的,身歷其境又尚未忘卻的人不斷在減少,讓我們連舉杯的對象都找不著了。

主圖是頂著牛奶壺的少女銅像(事發後),當然只有在故事裡她才可能真正打破,放在這純粹僅能聊表自慰而已。這故事竟然不是出自伊索寓言,維基百科真是惠我良多。

2012 年度日本電視動畫


本年度個人評選最佳日本電視動畫作品為——古籍研究社系列『冰菓』(氷菓);細膩呈現日常主題而不借助各種超脫現實之要素,可以說是最適合這個世代的作品。這個喧嘩的時代已不再有救世主、不再出產大師、甚至也不再有神作,而是靠著一群庸庸碌碌之輩推動巨大的齒輪而轉動。

稍微懂得寫作的人便知,日常系作品是最難寫的,要吸引目光只要搞個世界末日、萬眾矚目的英雄、腐敗的政府組織、有魅力的邪惡勢力、奇幻妖怪或機械人或突變生物、加點似是而非的高科技豆知識,明明都成了萬年老梗卻很容易就能引起共鳴,而且支持者還可以鄙視譏笑你只會看些凡俗作品不若他們有深度。以日常推理為主打的『冰菓』,上述的東西都不存在,有的只是平日隨手可得的小插曲,雞毛蒜皮的問題,鼻屎般的動機而無汪洋般的殺意,沒解決並不會造成人類毀滅或股市崩盤,甚至連相關人物的生活都不致於產生什麼不便,一切事件通常只肇始於一個較平常人稍微好奇些的高中女生。

京都動畫的作畫自然是無可挑剔的好,但更引人注目的是細膩的人物演出,角色微妙的表情變化與小動作。例如第四話裡千反田在捏飯糰時,肩膀自然的擺動,很生動也很可愛,這類場景在本作中俯拾即是,我卻不認為有其他動畫公司曾經做出類似的細節。雖然可能有批評者要跳出來扣個賣萌的大帽子,但個人覺得若這種等級的魅力都不允許展現,整個演藝娛樂圈可以直接廢掉了。京阿尼的運鏡與分鏡能力仍是十分出色,適時的背景音樂與鏡頭切換讓原本平舖直敘的劇情更顯張力,例如第五話養子老師的大半生快轉,相信是只讀小說得不到的樂趣。

第五話也是本作晉身為經典的最重要關鍵,古典部社刊名稱的由來,這一整段令人起雞皮疙瘩的俐落演出值得一看再看。另外『庫特利亞芙卡的順序』(クドリャフカの順番)也是我非常激賞的一章,埋梗之深且所有的小細節與分支事件都隨著謎底揭曉而水到渠成,讓人既失落又忍不住拍案叫絕。又例如第十九話,僅僅兩人窩在小房間的對話就衍生出有趣的一整集,原作劇本與演出都功不可沒。

京都動畫在『K-ON!』兩季的大成功後,接連推出『日常』、『冰菓』、『中二病也要談戀愛! 』、『玉子市場』等四部風格迥異的作品,若純粹以利益導向眼光來看並不能算是划算的投資,要想賺錢其實套用原有的成功模式即可,但他們並沒有這麼做。個人認為以公司發展的長遠目標而言,這是個合理且勇敢的嘗試,這當中除了『中二病』算是符合動漫市場主流外,其他三部都顯然不是市場偏好的走向,而的確也是前者銷售成績最好。如此的多方試煉與投石問路,讓我在此斗膽地提出,京阿尼應該有著更遠大的野望,而這可能不見得會在近幾年內實現,就拭目以待吧!

這次又拖到近年中才決定最佳作品,除了想重看一次『冰菓』外,主要是又有一部跨年番讓人難以割捨。

『來自新世界』(新世界より)的動畫個人覺得是非常可惜的作品,從種種蛛絲馬跡可以嗅出原作絕對屬傑作之林,但動畫的改編稍稍削弱了原作的強度。這絕對不單單僅是作畫不穩的問題,其實畫風與配樂的搭配很好,聲優的表現也很突出,但在一些非常細節的部分發生缺失,總讓人有功虧一簣之感。原作者貴志祐介會選裸鼴鼠作為化鼠的原型是極為聰明的抉擇,顯然也做過不少功課,但動畫團隊呈現出來的化鼠卻讓對裸鼴鼠稍有了解的人感到非常唐突。裸鼴鼠是極少數(其實也就兩種)真社會性的哺乳類動物,理應讓所謂社會性物種的「怪異」生活型態彰顯其非人類特質,這點動畫完全沒有做出來,奇狼丸的角色外型設定更完全破壞了社會性物種的想像,使得其與野狐丸兩者那種對女王或團體的絕對忠誠在動畫的呈現成為詭異的存在。以其他劇情考據的細密程度,我不認為原作會忽視這種地方。另外最末對學名的引證描述會讓熟悉物種學名的人發愣,這點就不知道是否是原本就存在的問題了。

總的來說『來自新世界』也是本年度極度推薦的作品,最大的殘念是沒能精準傳達原作的細膩(即使這僅是我的猜想,畢竟還沒拜讀原作),而既然此篇文章是用來評選年度動畫作品,就應以動畫為準,也因此這部就沒能成為我個人名單上的首選。

『人類衰退之後』(人類は衰退しました)亦是此年度的亮點,利用貼近主流的可愛畫風做如此深刻的社會諷刺,實在頗符合個人的脾胃,改編後的時序手法縱然有褒有貶,但不失為一個有趣的創意,整體仍是很棒的作品。其他像『心連.情結』(ココロコネクト)、『PSYCHO-PASS』、『貓物語』(猫物語)、甚至是動畫未來(アニメミライ2012)的短劇『勿忘蛛』(わすれなぐも),都是值得一看且應該讓那些老愛大喊日本動畫已死的人閉嘴的好作品。

醉言


接續上上篇。

看著影片裡那個喝醉的自己,突然有點顧影自憐起來。我完全能夠理解你想要什麼呀!好累、頭好暈、噁心感揮之不去、想喝水、為什麼大家都在笑、也跟我分享一下嘛……想想平時不也是如此嗎?一直有身處異邦的感受,誰都不懂我在說什麼。I'm an alien. I'm a legal alien. I'm 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就這麼硬撐著鬧了一個小時,大家只是玩著牌。別對無經驗者太過苛求,想想自己該怎麼獨自活下去比較切實。

現在這個社會已經沒有秘密了,不管什麼事除了永遠盯著你的老大哥外,小弟小妹們也隨時拿起手機或相機在記錄著。第一次注視著自己的失態,有種靈魂出竅的異樣感,覺得或許什麼都不記得會比較好,但已經由不得你了;跟我那討人厭的老爸多像呀!雖然從不怕曾做過的蠢事曝光,一來人沒出名這玩意衝擊力恐怕不及網路美女嘟嘴照,二來誰沒蠢過,與其急著掩蓋一切不如坦然接受就是這麼愚蠢的自己。

唉~終究也不是什麼光耀門楣的功勳好拿來說嘴的就是了。

這些記錄能留存多久呢?依現代人的疏離程度,五年後碰面還叫得出名字的剩下五成,十年後呢?可不是百分之二十五,而是剩下百分之十了,而後更急速地向零駛去。想想那些曾差點歃血為盟的好友,尤其是十年以上未見的,當下還記得多少,名字臉孔身材舉止交友工作是否有孩子了……以上種種又跟想像差距有多少。

記憶的不牢靠程度往往超乎想像。這是偶爾在無意間 google 到某些熟悉的陌生人時的感想。還有,還是幫自己的小孩取個菜市場名吧!至於存在硬碟裡的資料,個人對資訊產業並不是很有信心(笑)。

附圖是,擊倒駱駝的那記重拳。

不中用的我仰望天空。—窪美澄


又是一本不太像是我從前會買的書,不過必須承認如此書名對目前的我有某種吸引力,『不中用的我仰望天空』(ふがいない僕は空を見た),能放寬心承認自己的不中用並坦然接受是幾歲以後的事了呢?

以『水分』一文創世的確是驚天一擊,這是篇會讓人震耳欲聾的吶喊,開頭那段沒多少字的敘述每個曾經歷過青春期的人們都會遭受衝擊,即便你未必有類似的經驗,窪美澄的文字駕馭功力自此即可窺知。但我更喜歡後面三則故事,大膽猜測這可能才是作者真正想寫的,關於人生中最低限度的救贖與希望,縱然後者常常又讓人感覺沈重起來。

第二部後每段故事開始都讓人忍不住想猜測這次的主角又是誰,似乎是不同人盯著同一件事,卻又不盡然,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眼中又怎麼會是一樣的呢?於是乎每個人眼裡的小鎮、性愛影片事件、遇事反應、還有其各自所遭遇的點點滴滴、和頂上的天空,都有著微妙的差異。每個視點都夾雜了自己的經驗、偏見與感受,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卻也都是愛著他人的。

故事主角雖然有男有女,但每個角色都能某種程度地映射在自己身上。若你是個腦內小劇場很豐富的人,曾試著模擬他人的思考方式,想找出某人為何這麼做為何那樣想,則你很難不在這本書裡的每個邊邊角角看到自己的倒影,充滿著不同程度無力感的自我。

五大主角之外,所提及的其他人也都有血有肉輪廓分明,即使僅是驚鴻一瞥都足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端視個人的既視感深淺而定。跟蹤狂的無能丈夫、亟欲抱孫的強勢婆婆、誤入密教的天才哥哥、迷戀小男童的熱血教師、強勢又有主見的女性友人、村裡那位被打的光腳小女孩、當然還有字裡行間不斷出現的各種母親,想要的話這本書可以輕易變成三十章。

不少讀後感都提到幸福,但如此這般就能算是小人物的幸福嗎?我看到的卻是每個人都暫時找到一個稍堪棲身之所,而那甚至只是躲在自己房間裡誰也不應,這樣就能算是幸福,還來得真容易哪!

書籍的裝訂設計的確傑出,很適合這部作品,也足以當成另一個獨立創作。但我個人還是偏好樸實一點的封面,精裝對於小說來說過重了點,理想上,小說只要寫在莎草紙上就行了。

書封圖取自博客來。

復遭擊沈

又喝掛了,來一篇稍做紀念。

壓力與不滿自然是有所累積,否則沒什麼道理如此放縱。2003 暑假碩班剛畢業的喘息、2006 年初尾牙對鳥上司的血淚控訴、 2013 春夏之交對被虛擲光陰的遙祭,貪杯者總是有千萬理由,其實說白了只是軟弱而已,對無力抗拒的現實一點薄弱的反擊,或該正名為逃避。

縱使已隔一日,血液裡的酒精濃度仍是偏高,想來酒精分解酶們應該已經工作運轉到極限了。幸好不再有昨天那種行屍走肉的感覺,嘴裡皮膚上那股惹人厭的殘餘惡氣也消失殆盡,灌入大量水分卻幾乎沒怎麼排出,應是體內需求量過大所致,就繼續灌唄。

整個單位上上下下唯一一個比較聽得懂我的人話的人將要入伍,今後會更孤單一些吧!所以為了歡送他,我就吐在他家的地毯上,讓他永遠記得這個日子……。大致上,就是這麼樣心虛又悲慘的故事。

為端正社會風氣,本則記事不附圖。

匆匆地中場休息


回到這個我其實已經不那麼熟悉的城市,滿街的 LED 燈與車站大樓都是在我離開的這幾年內倏然出現的,既然為期數年怎麼又會是倏然呢?記憶就是這麼不牢靠的東西。北返的時間點揀選得不錯,天氣恰到好處不熱不雨,且正逢大假期前往來的旅客人數並不多。

其實沒能怎麼休息,接連兩天的心靈療癒之旅,還不是療自己而是療別人,大城市裡人們所能傾訴的對象不多。水分攝取不足加上說了過多的話,對一個平日只是坐在電腦前灌水的安靜小動物而言太激烈了些;好吧,小動物偶爾會講些一針見血的酸話戳戳身旁的安逸份子,但那不減損平時尚稱安靜的事實。

比利時啤酒是好物,美食街的無味飯菜和複述過度的煩惱話題一下子就被沖到九霄雲外去,週末等位過久的怨氣也轉眼被澆熄。黑啤酒白啤酒和怕太娘從沒點過的水果啤酒(娘的不是啤酒而是人,愛好者別介意),最大的遺憾是總忘了上回點過哪幾樣而讓全冰箱制霸成為不可能的夢想。徒步於這個既熟又不熟的城市,周遭變了又沒變,話題好像講過又好像沒有,這種時候就不禁讚嘆中文模稜兩可的精確性。

與工程師的聚會就顯得稍無趣一些,燒臘便當加伊是咖啡,後者勉強能算上有多一絲文青氣息嗎?好在我相較於餐飲更在乎一同用餐者的素質,寫不成食記仍是愉快的一頓。餐後的台大巡禮,信步於遊客與鴿子間,可惜因禽流感的緣故小妹妹被禁止跟一隻紅鳩玩捉迷藏。繞了兩三圈後總覺得把這半年來交談的配額都用完了,靈魂有種被抽空的感覺,回程的捷運裡都忘了要看隔壁的美女了。

現在才想起來當天完全沒拍照,其實連相機都沒帶著,也難怪老找不到梗可以更新文章,部落格只適合拿來養香菇。所以主照是當天友人拍攝唯一一張露臉照——的片段,晚安了各位。

海豹彼塞


結束後去操場跑個幾圈,晚上再對著可憐的戰友狂倒垃圾後,心情已平復許多,反而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一葉知秋,一個組織的衰亡總是先有數不盡的前兆,而後乍然崩解。時間從頭,或許我仍是會選擇此處,只因自己把路逼窄了,但我不再認同這是一個足堪推薦的抉擇。這些甚且不需要我去散布,外頭早已罵名遠播,只是再次親身認證了那些指控。絕非經不起批評,只是我想要的是深思熟慮過的針砭,而非食古不化想當然爾的抨擊。

自古文人相輕,但搞得整個單位只以單一視角看事情,然後對外頭的每個地方都不順眼,自己卻又拿不出什麼傲人成績,整天光盼望著自己的腦內妄想能被「知名國際期刊」所青睞,這是怎樣?科學研究也搞名嘴化?

記得幾年前在網路上遇過一位校友,知道我是同校後老是熱情地追問校內的難忘代表風景,當時總解釋自己只是過客,主要工作還是耗在另一所學校。現在我終於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親愛的學長,學校已經變了,蘿蔔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供給陸客遊覽車的各項旅遊設施,未經環評被挖去的珊瑚礁岩台變成停車場與觀景平台,而這所曾經充滿希望與能量的年輕學校也已不復以往。

主圖是…嗯…海豹。圖取自 Wiki

悪戯道化師—鬼束ちひろ


鬼束ちひろ的單曲購入記錄。

這首『悪戯道化師』頗符合她近期作品的風格,雖然總覺得一開始旋律有點類似『ストーリーテラー』,不過有新作就是好消息。翻唱 Jewel 的『Who Will Save Your Soul』,當然我個人還是比較偏愛她演繹『Foolish Game』的味道;西洋樂手的作品是鬼束音樂之路的起點,這幾年重新釋出的翻唱版本等於讓我們看到更完整的鬼束。

縱使仍是用生命在歌唱,卻已見聲嘶力竭。但還能強求什麼呢?當歌迷自己都已被現實磨得支離破碎,要怎麼要求螢光幕上的歌手還維持著數十年如一日光鮮無暇的假象呢?

總之,這仍是鬼束ちひろ的作品,我始終認識的那位。

又是流水帳一筆


神情萎靡的一個月,我還是不太適合對自己太鬆懈,一旦定下的期限還有時間,似乎就提不起勁來工作,既然如此一開始就把時間壓死還比較好些。

長期以來的戰友早一步(應該是一百步)提出口試申請,我自然是誠摯恭喜,反正在這圈子裡就算畢業人也還在船上,更何況我們兩個都拖得夠久了,同齡的朋友早已在下個階段磨到不成人形。怨天尤人的話語不是沒想過,只是記起自己當年的堅持,卻也不那麼憤世嫉俗;自找的總是甘願些。不過工作到一半必須停手做心理輔導還是有些洩氣,你知道的,畢業前總免不了跟老闆大戰一場。

這塊我卻開發得比別人快的多,還沒畢業的跡象我那好脾氣的老闆已經開始畏懼我了。雖然這陣子發火總跟他好大喜功的個性脫不了關係,但尚未立旗就如此跋扈的傢伙想來別處應該頗少見,或者該說大多數的教授沒那麼經得起以下犯上。我只是做我覺得對的事罷了。

無意間在交談裡回想起過去遇過的幾個女孩,如果換個所謂「對的時間」碰到這些人,會有什麼差別呢?我想恐怕沒有,因為對的時間其實根本不存在,那只是安慰失敗者的托詞而已。時間不斷在轉、人也不斷來去,對錯全操之在己,別老把三心二意者翻牆的藉口與羅曼史作家為編劇而生出的那套粉飾之詞掛在嘴邊。

抱歉了,同志。外表的原罪在這人肉市場的確是存在的,可我不好意思說得太明,雖然我猜你也清楚,但同為 second-rate 這刀實在挖不下去。

主圖的罌粟花取自這裡,至於為什麼要放這張?因為目前是想放張罌粟的心情。

背負找尋


終於從某位朋友口中聽到他對上有老母的抱怨,驚訝的同時卻也有本當如此的無奈感。是呀!如果少了那些障礙與包袱,我們能多做多少事呢?我們是否就可以不必像現在一樣內外交困,是否可以不再掛心、不用非得在特殊時日做那些無意義的蠢事?甚至是否能走向與現況完全不同的道路?

當然,我自己是沒什麼資格抱怨這些事情的,畢竟我已經足夠幸運躲過不少本應負起的責任,還拋開一切遠行。好聽些是率性客氣點就是我行我素,總之雖然得不到太多奧援,倒也沒啥嚴重的絆腳石。

但友人並非如此。基本上算是單親家庭,加上唯一的手足遠在天邊,生性孝順的他只得一肩扛起所有的雜務。偶爾看到他與母親的互動,會以為他也滿足於這般生活,其實顯然不是,誰無夢想誰不要自由,但因著眼前局勢這些卻都成了奢求,就連抱怨本身也成了奢侈的事。

我其實不太信儒家文化拖垮現代社會的那一套,不過若真產生什麼包袱,我想就是這個吧。我們對讀書人有太多不切實的幻想,賦予太多社會責任,除了做學問外還得苦民所苦匡正時氣扭轉國勢,最好還能引領人類邁向宇宙。古代對於文人尚且有些基本的尊重,但時至今日這些都消失後,人們卻還是遵循著那些潛規則。我們必須安貧樂道不求榮富,不違逆君主師長,關心社會的同時並不得對學問之外的事務多做聯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這些東西寫成文字的人當年果真如斯?

現狀是無法隨意變更的,背負著這些行李,而今要走哪兒去呢?我們任重而道遠,但卻已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和使命,只得埋著頭等曙光出現。

蝸牛的圖片取自 Wiki

暫且逃避一下現實


我其實很討厭數學。當然這可以牽扯到學習過程中遇到種種挫折的歷史與小時候被狗咬等心理因素,或者單純不喜歡自己不擅長的科目罷了,在這裡不打算扯太遠,總之就是討厭。

到了分析數據的階段,看著一長串排列整齊的阿拉伯數字就想發懶,理解概念很容易,但要用自己並不熟悉的工具把解答算出來,無疑是種折磨。相較之下盯著顯微鏡看整天雖然累,我卻很輕易地可以延長工時還樂此不疲,不過故事要講完沒其他法子,也只能咬牙去做了。

曾以為自己會走上那條不太需要數學的老路子而終此一生,果然造化弄人。討厭的事、不習慣的流程、沈悶的工作、土法煉鋼式的累積,卻還是埋著頭做了,否則我怎能跟人說自己喜歡科學呢?連自己不愛的部分都能深吸口氣一頭撞進去,才足以彰顯自己的喜愛。

說了半天,其實現在應該乖乖地跟數據奮戰的,卻溜出來敲些無關緊要的文字,顯然還是在偷懶哪。

主圖為您獻上的是老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de Oude)的畫作『尼德蘭箴言』(Nederlandse Spreekwoorden),這位畫家的作品常包含大量細節極適合在繁忙的時候分心用。這幅主要是描繪當年尼德蘭地區流行的諺語,維基有提供大圖且列出畫中寓意的詳細資料真是殺時間良伴,可以前往參考。

指南—DRE


這實在不像我平常會買的書,不過對這類戲而不謔明褒暗貶的玩意我實在是完全沒抵抗力。況且 DRE 大大遠不只如此,字裡行間仍舊透出對人性的關懷與憐惜,如果這些人類不屬於政府或相關利益團體的話,當然,他們原本也沒啥人性自然也就不必關懷,這是廢話。『指南』看似完全沒解決問題,其實很多問題先天就不是拿來解決的,臺灣人總在期待著標準答案,這本書正好給個教訓。

本以為網路上的文字印成黑紙白字會很突兀,其實也真有那麼一點怪,不過作者很貼心地加筆修正了一些地方,我也大部分都沒發覺改在哪。『指南』很適合在搭高鐵(台鐵恐怕不適合因為附近的孩子太吵)、上廁所、飯後睡前等時機服用,唯紙張選得不夠好,無法拿來擦屁股。雖然捷運上也很吵,但每篇文章的長度恰好可在一般上班族的起站與終站之間消化完畢,而且拿在手上帥氣度增加不少,老是藉故跟你同車的那位 OL 想必也會因此對你傾心。

原本這些文章網上看看就罷了,方便分享連結,格主還會三不五時顯靈與網友抬槓。但出版社很貼心地設計了封皮,質感不壞,連書腰都擺上先賢遺照,買來供在書架(或神桌)上,上三炷香,讓訪客知道自己除了總裁系列或漫畫,也讀了些其他的書,頓時小套房都要膨脹成帝寶豪宅了。這年頭連看場電影都得跟吃人不吐骨頭的銀行辦卡,優惠還往往都是兩人成套的,或是送些心酸的小爆米花之類,偶爾還是拿那些錢買本書划算些。

至於本書內容想來也不需要再怎麼分析,要我也不會,DRE 大已經寫得這麼淺白了還有人看不懂(參見部落格某些留言),又能怎麼辦呢?或許寫封信去省政信箱求助或直接掛急診得了,啊,不該浪費醫療資源的,還是寫信好了,運氣好還有機會被刊出來哪。

封面圖偷自博客來。

愛情顧問


近日來因朋友沉入愛河,被迫做了不少戀愛心靈導師的工作。其實相較之下經驗值並沒有高出多少的我而言,接這工作顯然是潛越了自己的際份,如『范進中舉』裡胡屠戶所說「不要失了你的時了」,這我自然能夠理解,所以大概也只是旁觀者清佐以過來人的經驗稍加提點罷了。

很多人總愛把自己在乎的是對方的內在擺在嘴邊,仔細分析一下其實外表不合格者根本就沒放在考量名單內,篩選過後瞧得上眼的,自然是內外兼具。這其實也不打緊,看順眼固然重要,但若每個人都只想要最出眾的那幾位,人類估計很快就要滅亡了,是故身為被初篩複篩剔掉的我等人生失敗組,非得要學會取捨不可。奈何常人若非把自身評得過低以至一無是處,就是稍微自覺優秀了點,有些高於旁人對自個兒的客觀評價,於是在談感情時就免不了出現各程度不等的情感落差。

話說回來即便身處風暴之外的人較容易看清現實,卻通常也提不出啥有幫助的建言,戀愛畢竟是主觀過程,哪容得外人插入寸許。不過尋求戀愛相談的人多半也不是想要解答,而僅是想尋求認同甚或把話說出來而已,太過理性地分析利弊可能反招人厭。所以到底要談些什麼好像又不必,大夥講講心裡話然後隔空乾一杯就是了,只是過程恐怕得延續到病患痊癒為止,短則數天長則……甭提了。

很多事總在事過境遷之後許久才在莫名的時機醒悟。原來當初分手時說的那一長串令人糾葛柔腸寸斷的告解,哪些是場面話哪些是謊言哪些又是敷衍之詞,這下才恍然大悟當中的真誠成分竟如此稀薄,這些日子不斷拿來苛責自己的那把缺失根本不是重點,而後才真正的走出陰霾。此等愚蠢又鑽牛角尖甚且拖沓到大好未來(如果曾有過的話)的漫長反省過程,卻總是在夢裡驚醒後才悔不當初。聽著朋友傾訴,我彷彿看到從前的自己。

我也明白這是不治之症,只得耐心等時間過了讓他自己好,或許藉機挖開傷口避免感染,很痛又未必有效,但數年後想起可能會心安些。目前也只能選擇包容了。還有屁話就快說吧!

附圖是西藏大昭寺的法輪,圖取自 Wiki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