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島怎麼還不沈


為什麼世界末日還不來?科學界宗教界都不斷地在釋放假消息,但我們只看到世界越來越糟,似乎爛到骨子裡卻還能讓人驚嘆地繼續爛下去,具體展現何謂程度無下限。本以為自己早已脫離憤世嫉俗的年紀,果然知道是一回事,實際身處其中仍是不同的。

超不爽!為什麼這世上不守約定的人這麼多呀?為什麼我的人生就要浪費在這些泡沫般的承諾裡,整整五年有多少時間耗在等待?尊重一下對方很困難嗎?

又是漫無目標的等了又等。曾覺得科學家一年有個兩三篇發表天經地義,每天都在做實驗有些成果不是理所當然的嗎?花了幾年的辛酸經歷才體會到,原來有那麼多關鍵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收穫的努力真是前輩子修來的福氣,可不是隨處可得的,那些折磨你心性的徒勞無功,才是尋常的必經之路。

到底是哪個該死的傢伙說首個孩子會最任性,像我這般好講話的可不多了。的確是也不可能對著老闆摔電話,可老被一些明知為謊言所安撫,還是覺得不甘心哪。

一如標題的發洩文,已屆下班時間尚未收到回信,還能怎麼辦呢?

主圖來自格林童話收錄的某短篇故事『固執的孩子』(Das eigensinnige Kind),今天才知道自己當年讀過的版本插畫出自 Otto Ubbelohde 之手。這場消耗戰是勢必要打下去的,即使被鞭笞被折磨,我也不會把手收回去。

雲圖—大衛.米契爾


這是繼『雅各的千秋之年』後,我的第二本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當然這順序很奇怪,其實『雲圖』(Cloud Atlas)小說剛出版就曾想過要買,不過總之是沒下手,後來看了『雅各』才又回頭去找,書皮已經被套上電影劇照了,也立刻能理解為何這本能成為米契爾目前最被稱道的作品。

我沒打算要在此簡介這本書的內容及寫作手法或分析它受到多少名作的影響,會搜尋到這個破部落格想來已經先遶境過不少宗廟了。作者埋藏了大量的啞謎在字裡行間,當然我們讀者或狂熱份子可以依照自己的腦海藏書量,盡力把每個梗都挖出來,一如導讀和一些心得文常做的,順便拿些神作出來比較,吹毛求疵作者火候不夠好讓自己顯得聰明博學(然後被丟下樓去)。但是,能讀過這麼多書固然值得驕傲,要把這麼多思緒揉合再消化為全新的創作,就是截然不同的格局,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只能寫寫書評,有些人會成為偉大的小說家。

六個故事間當然是有連結的,拆成一前一後的手法也很有趣,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的過程中時常得翻回前面去看先前遇過哪些人發生哪些事,從這角度來看,其實直接寫成按照時序的六個故事也未嘗不可。拆開自然比較有話題,許多討論也集中在這裡,但『雲圖』不僅如此,有些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因而總共有六個故事就成了必然,我們人人不也都讀過歷史卻仍不斷犯著同樣的錯?

附帶著我也看了電影版,我完全能夠體會那些我稍微掃視過的嚴厲批判,我想這也是某部分我不愛看電影的原因:你花了一個禮拜讀完一本小說,又怎麼妄想能把當中所有的精華塞進一部三個鐘頭的電影裡呢?難道什麼都講不清楚就是有深度?不過這並不是一部爛電影,相反地,導演很努力地改編了所有故事讓它鑲嵌入極度有限的時間內,演員也很傑出,化妝師更是值得敬佩。當然,再創作後著重之處就與小說不同了,就像胎記這件事在小說裡並無那樣的比重,輪迴也不如此明顯。所以,這是一部不完全符合原作,但若能不帶著成見觀賞依然值得一看的電影。

小說本身在文字運用上的技巧,例如語言的簡化,則很可惜的沒有(辦法)在翻譯中呈現,電影的表現也不夠深刻。作為一個媒材,小說終究是不如電影來得受歡迎(可以試試看用雲圖當關鍵字查影評和讀書心得),所以如果你看完電影覺得很失望,又仍不打算放棄這個故事,建議還是讀讀小說吧!值得花點時間的。

書封圖取自博客來。

自以為是的程度突破天際該如何是好?


就甭管他吧!人總得學著自己成長,這是旁人無論怎樣都幫不上忙的,尤其當對方自我封閉、自殘兼純討拍、充滿定見受不了一切新觀點時。此時給予的任何建議都成了過耳雲煙,彼岸的固執依舊紋絲不動,討論在有一搭沒一搭地進行,但若稍有不慎刺激到敏感之處,立刻不是崩潰就是爆炸。人生還有很多美好事物值得關照,何苦來哉淌這種混水?

難得返鄉也難得在短時間內真正地跟不少人接觸,幾天下來除了公務外大抵都是兩人隔桌閒聊的狀態,現下對著電腦才終於有喘息的機會。總感覺社交才是最累人的活哪!面對面交談求的是即時回饋,外部反應還不能漏餡出真實想法(那總是太過傷人),會談結束後出門了才想到剛才應該怎麼說好卻都太遲了,加上在家生活怎樣也不比一個人無拘無束,說是吃好睡好卻只覺得更加疲憊。

這年頭還會找單身男子出來聚會的,怎麼想也都是同為缺陷人種的階層了:尚未成家的、工作不順的、存款不足的、人際關係不良的、狗不理的,總之就是整天被報章名人批判的那群拖累國家發展的壞胚子。

除了自己,我還不曉得又對不起誰了。

趁著還有學生身分搭了便宜高鐵,這幾天也在三個車站附近晃了一下。臺灣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各個地方特色給抹煞掉。先將原先的古老土氣(骯髒)與多樣性(不整齊)消除,東摻點日式風格,西添些歐美風味,加個國台客英語發音,再把膚色過黑性向不對數量過少的人攆到角落視而不見,就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自戀可笑無信心的大雜燴臺式風範。

雖然只是跟幾個人生失敗組的聚會,一致的反應卻都是這個島沒救了,這當中可也是有積極參與行動的人。嗯,走投無路的話我會繼續留著做些無用的嘗試。

附圖為斯里蘭卡的高蹺漁夫(stilts fishermen),圖取自 Wiki。雖然偶爾可以隔空呼喊交流打氣一下,不過要釣上魚還是得靠自己,祝福你們別被浪捲走了。

惡童—燕娜.泰勒


在這個重口味橫行不夠獵奇還會被嫌棄的年代,燕娜.泰勒(Janne Teller)這部稍微帶點陰暗色彩的『惡童』(INTET)其實還好而已,劇情走向並不算太難猜,人物反應符合現實,甚至連美術館願意出大錢買下最終藝術品都不意外,若真有這樣渾然天成的作品,當然可以是集體創作藝術。不過我們應當想到的,十四歲的自己,的確也正值探索意義的年紀,若當初能有這樣一部作品可讀,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那些教科書裡沒有的、大人們含糊其詞的、老爸叫你問老媽老媽推給阿罵阿罵要你問神明的大哉問,能有人替你把整個搜尋過程詳實寫出來,省得你冒著風險再埋頭重跑一趟,這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這並不是北歐版『蒼蠅王』,這不是野孩子的故事,裡頭的角色們生活在文明國家、出身中產階級、受良好教育,他們只是迷惘了,跟你我曾有過的迷惘一樣,差別在於他們更戲劇性地發洩及尋找出口。這也不是啥『動物農莊』,一群小動物聚在一起只能談同樣一件事嗎?難道沒有提些不相干的名著你們就不會賣書了?

讀這本書的過程,我忍不著要想,若
『惡童』被臺灣的某些家長團體知道會做何表情(喔我當然不會妄想它會成為正式課程的指定讀物,臺灣教育界可還沒進入帝王時代),此書連在號稱自由開放的歐洲各國都曾步履顢頇。身為一位從小在閱讀上並沒有受限過多的孩子(其實只不過是爸媽懶得管,而且看書總好過打電動),我必須要說這本書絕對可以安心給小孩子看,即使國小高年級太早,那麼作為中學生必讀書單,也絕對是可行的。那個年紀原本就是在探索、挑戰各種教條的時代不是嗎?能先接觸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嗎?小孩真的該與世隔絕、在充滿愛與粉紅色泡泡的環境下成長嗎?即便他們將來面對的大都不如此單純。頂多到時候會開始對粉紅色獨角獸入迷,然後家長們又要開始擔憂了。

這本書的基調當然是黑暗殘酷的,但不就該從文學作品裡去觸及這般惹人不快的事物,學著去思考去批判去自我檢討,才能讓我們在正式上場面對實為灰色的社會時,不至於被殺個措手不及,而在面對不公不義的新聞報導時能更自然而然地有同理心,面對複雜議題時能更懂得轉換不同的思考方向。小孩子或半成年人也許思慮不夠週延,但若永遠不給他們機會練習,又要如何奢求他們成長呢?

本書中文版的小缺陷,個人認為是出在翻譯上。能從丹麥原文翻譯固然值得嘉獎,但譯者的生平顯然缺乏臺灣文化的浸潤,於是文字意思到了卻總覺得缺乏一些水分,依稀可以猜出原作者的文筆恐怕沒有被好好的轉化為正體中文。另一個老問題是書腰放雷,原本看書背介紹尚稱平實沒提什麼重大劇情,竟然被書腰一句話把整個情節全帶過去了,臺灣出版社可以別再這麼蠢了好嗎?

書封圖取自聯經出版。由衷企盼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過程裡有機會讀讀這本書。

三日讀書、食有肉


花了整整三天,打破平日的作息習慣,早出晚歸至不熟悉的地方實驗。處理了三罐樣本,搞砸了其中一組,弄清了一個之前有疑義的鑑定,卻也冒出了更多的不明生物。這已算是近來最卓然有成的一段時間了,而最終一張張乾淨俐落的圖表也是肇始於這種緩慢、混沌、塗塗改改的累積過程。

整個暑假發狂似的進展著,無論自己或外界,無論充實或頹廢,茫然中各種期限嘎然而至,讓你不得不手忙腳亂推出個「還過得去」的版本應付。對難以取悅的人而言不總是如此嗎?永遠都是半成品或堪用品,而人生中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設立一個尚可接受的標準,一旦觸及便絕不回頭地驅車前往下個目的。

時辰表更加嚴峻了。有人說成熟男子就該給人猶有餘裕的感覺,這應該是無所匱乏的人講給資源不足的人生敗組聽的吧!什麼東西都不夠的時候是要肖想什麼餘裕什麼以逸待勞啊?灰頭土臉地調校半天把砲彈打出去別落在自己頭上就菩薩保佑了,還要有什麼奢求的話,只盼能在一片混亂中保有自己單薄的原則罷了。

主圖的 Turbanella 取自 oceana.org。眼有盲點心存偏見時總是怎麼看怎麼不像,一旦搞清楚就驚訝當初怎麼會那樣想,人就是這麼矛盾的生物哪。

一個都不留


終於,整間實驗室幾近清空了,雖早有準備寂寞感仍略為襲來,老頭子那副被遺棄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趁著應當正忙時稍微打掃了一下,密閉空間長期累積的落塵量依舊令人驚訝,大約有等量高度的塵埃與有毒物質保存在我體內了吧?

心裡的預想是如此狀態可能促使我想儘速離開,於是衝勁大發進度突飛猛進勢如破竹,不過這幾天看來似乎效果不彰的樣子。

難得交稿了有可以喘息的機會,卻因為各處的偶發狀況亂成一團。原先打算藉機返鄉省親,無奈舍弟考期將至竟被勒令改期;那來趕工好了,結果工廠改建進行中,好死不死就在這兩個禮拜,只得東存一點西沾一下硬湊些工具空間來操作;想繞遠路換個場所施工,卻還是受制於當地主管行程,恐怕只能硬擠個幾天出來;然後該死的斷水斷電大學又在這個月例行停水停電。是有沒有這麼剛好?

其實可以進行的待辦事項還山積著,反正就自個兒找縫鑽便是了。

近來外頭頗不平靜,心裡有些想法卻也僅能提供精神支持,想想還是算了。這年頭心意啦表態什麼的太廉價了,光憑眾人的理性和平呼喊尚且不能喚回或改變什麼,更何況是那不知所以然的鍵盤支援呢?

寫到這突然覺得,我本來也就都一個人在自言自語不是嗎?旁邊有沒有人是有差逆?

主圖是鼬獾,明明也是很可愛的動物,可惜不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而招致雙重標準的歧視。圖片取自 ARKive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