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


一整年裡少數校園大淨空的日子,心情自是愉悅,縱使偶爾滴雨還是能開心出門,可能延續了前幾天意識到自己還有努力標的的緣故。雖這樣說,新舊年交替之時卻沒有想要活動的慾望,窩在往常的空間內既不用功也不頹廢;這一年來終究還是沒什麼變化啊!

不知何時發覺自己竟有贖罪的意圖,六年又十個月的罪。總還忍不住想自我調侃,對方都不在乎了又要背負著這些作啥?就這麼拮抗著轉眼間時限也翩然而至,只是,過了這關又何如?是要轉型成社交寵兒或網路小甜甜嗎?(無理)

說一成不變其實也不盡然,還是開始出腳一步步緩慢卻穩定的踏著,或許趕不上最後一班船,港口仍在便是。

年齡漸增,看到某些劇情仍會熱淚盈眶,不過在面對現實世界時卻越來越冷血,喪失感受性似乎是很自然又讓人哀傷的老化徵兆,那個蹲在地上觀察螞蟻一看大半天的孩子只留在老人家的遙想當年了。

不走上這條路的話會有什麼不同?但不走這條路我還是我嗎?

想太多的人難以理解想不夠的人為何總看不清,反之亦然。連臨睡恍惚之際或夢中都還在和現實與夢想拔河,幾次撕扯開來卻連停駐嘆息的空間都沒有,梳洗完畢又是一天之始,有更多等著要思考的。

我到底是太心急或裹足不前的人呢?辨別這個不太重要吧!

主圖取自 wallpaperswiki。外頭剛開始冷但引頸企盼著前方的融雪。

有希的聖誕節


宛如儀式一般,平安夜裡我又點開了『長門有希的主場』(或者你要堅持是『涼宮春日的消失』也行);嚴格說來明明只是一部單純的戀愛動畫,當然製作團隊優秀的表現不在話下,但若要挑個前十名動畫作品,這部沒什麼真正石破天驚的創舉或爆點,多半會被甩到很後頭的位置。

硬要說的話,大概是情節的共鳴吧。跟某些我自身的經歷有關,也跟這時節總是寒風徹骨的天氣有關。類似的像『秒速五公分』也有不少支持者,但我畢竟不是那種受歡迎的角色,生涯裡存在感稀薄要比耀眼的時刻多得多,感同身受恐怕要少些。所以,長門有些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在,我說不清楚,也不太可能清楚。

寂寞、堅持、守護、混亂、心痛、妒忌、調和,與更龐大地壓山倒樹排海而來的更多寂寞,長門在劇中擁有的僅是無盡的等待和落空的期盼。這不是這世代的人們一直身處的景況嗎?明明連結著世界各處身旁卻空無一物、一群人思想同步著同時又彼此猜忌、知道一切之必然但無力阻止、因為開始懂得夢想,而選擇權卻常常不在自己手上。於是我們痛哭流涕,我們只能無聲吶喊。周遭仍平靜無波。

前天是入冬以來這亞熱帶海島第一回真正的冬天,昨個卻撥雲見日暖和起來,雖然還有些寒意不過暫且鑽不進毛茸茸的冬衣。大抵是年底經費過多得消耗完畢的緣故,聖誕前夕接連兩場所內活動,卻都無意參與,一方面沒啥談得來的朋友在,一方面沒這心情。倒也不是刻意想營造悲劇氣氛之類的,只是在那種滿是人氣的空間中總有種窒息感。

考慮這篇該配什麼圖而耗去不少時間,總是盯著每個場景自問:「這時的長門在想著什麼?」太過精明與太過嶄露頭角哪個要更不幸呢?或者合起來會最慘?如果聰慧是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那麼撥土把自己埋起來會好些嗎?

電影散場後已太晚,不適合來一杯,便直接睡了。

瘋言瘋語


前幾天陪同袍瞎扯時被說了一句「你怎麼會是S」,心頭一緊,難道我表S實M的秘密被發現了?!好在只是一場虛驚,局外者的歪打正著罷了。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明明時間是很公正的,為何有些人所接觸理解的範圍狹隘地令人驚異呢?

雖然被警告不許一天只吃兩餐,但還是依然故我地如此過了一個學期,還想維持長跑習慣是無理了,不過倒也沒出啥大毛病頂多是更沒胸部,現代人只有攝取太多營養的問題罷了。這樣算是叛逆期延長嗎?我也不曉得,不過弟弟怎麼惡搞自己卻都不被在意,平心而論我是有些看不下去的。

眼前擺著麻煩至極卻又非做不可的工作時你會怎麼處理呢?寧願無聊到躺在床上滾來滾去也不願伸手、能拖多久算多久,總之目前我就是這個狀態。請不要因著好意而指點我,不必告誡我勿忘初衷之類的金玉涼言,把床壓平後總是得接著上路的。

某大教授幾乎已經完全處於退休心境了,閒著無聊三不五時就晃過來討罵挨,我也不好讓他失望而返。感覺好像某種奇特的寄生關係。

最近沈重的東西多了點,偶爾得發篇廢文平衡一下。主圖是『愛麗絲夢遊奇境』裡帽匠與三月兔正在把睡鼠塞進茶杯的一幕(我以前是不是用過這張圖呀?),圖取自 Wiki


沒有什麼年底的實感。

這幾天氣候陡變,南部的驕陽灼得像窯烤,長袖衣物幾乎要穿不住,把最後一絲冬季氣息燃燒殆盡。嗯,沒什麼用,還是有人堅持全球暖化是個騙局。昨個日落後盯著紫色橘色漸層的夜空中纖細卻存在感十足的新月,沒引起什麼愁緒或欣喜,迷惘卻逐漸清晰了起來。

實驗持續著然而進展緩慢且沒有任何壓力或者被推一把的感覺,一切跟去年和前年和大前年雷同,這終究是個沒有變化的一年。成長自然是有,人每日一過不就又死了一天嗎?至少肚子上的脂肪也來來去去個幾回,但只有這些可提也著實太寒傖了些。

整整四個多月沒見過老闆,戶頭上次正式進帳也是十個月前的事了,要怎麼叫人還維持著鬥志與希望?這回碰面(如果沒又改期的話)大抵也是無盡的抱歉,可是被磨去的那些怕怎樣也回不來了。

例行上街補貨時,努力想吸收點周遭的節慶空氣,回到家卻只覺得格外空虛。過節氣氛光靠血拼與商人行銷果然還是不行呀!尤其搭上那些偽裝的折扣,過個幾天再看到帳單時。

我還是繼續趴著好了(倒)。附上曬太陽趴睡的海鬣蜥示意圖(Wiki)。

無聲潛航


檯面上諸多風雨,我卻靜止不言,不是因為冷血或無話可說,只是,憑著當下的激情與滑鼠點按,真的成就不了什麼,也釐清不了什麼。無論站在哪邊要講些漂亮話都是再容易不過的事,就像那些飄在空中的擾人棉絮一般。事過境遷,真正會留下的其實是腦海裡不斷旋轉攪拌的那團混沌,或許讓你更接近完人一些。

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我選擇暫不表白,反正現在說了也沒人在意,幾千幾萬分之一不足為提的力道,頂多成了爛媒體用來哄騙社會大眾以成就自我偏見的數據。我仍繼續逞能,只為了追尋一個點,讓我的聲音得以傳到更遠的角落,期盼到了彼時,也許更能搞懂自己想說的究竟是什麼。當然這也並非毫無風險,可能到時候我說的話已經沒人能聽得懂了。

時代看來風起雲湧,然而回首過往,每個十年的跨越不都如此?每個世代的人不都曾迷惘過?或許相較之下今日輪子轉快了點,但終究沒有給人停下腳步喘息的空間。絕大多數的人類所能讀懂且願意讀的,僅有短短三兩年罷了,近來恐怕更慘,變成以「季」做為分野,再長就興趣缺缺了。人們不再在乎十年二十年後的風景,悲哀的是即使算上二十年,也不及人生長度的一半,一切苦果終究得自行承擔。Homo sapiens,這 sapiens 取得實在不那麼精確。

今年的最後一個月了,這樣,算是一種成熟嗎?別說了,鏡子快壞了。

圖片取自,帆船上的纜繩。

交心


某學姊來訪,將近十年未見,期間各自的旅程風雨飄搖荊棘滿佈難以一言道盡,也沒有時間讓彼此都講完故事,但因著幾幕的既視重疊,仍足以串連起那些未接續的部分。

算是我近年來最坦白的一次了,像倒垃圾一般一股腦把這十年來的一切全濃縮吐出來,以往通常是由我擔任垃圾桶的角色,橫跨數個領域的小團體生活也難以對單一個人說清楚來龍去脈。信任真是種特殊的關係,原以為很難再有機會做這種事了,尤其彼此的親友圈愈有重複包袱愈多更是如此。

所以,還是有不少人能堅持著自己的一貫卓爾獨行,我又有什麼好怨歎的呢?人們總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卻常常只是不願意停下腳步張望一下四周,掩耳遮目來營造自身的悲情罷了;其實人總被其他人所環繞著,伸手與否端視個人抉擇。

這幾天把『新世紀福音戰士』補完了,從電視動畫到新劇場版,不論各版本劇情改動與各種替代衍生物的紛爭,個人覺得這整個系列當中是有成長軌跡的,劇中角色、製作團隊與觀眾們同時。這話題太熱門且幾個山頭互不相讓,基於尊重各自解讀的原則,還是就此打住吧!人總是得長大,忘了在哪寫過「可不可以不要長大」這種話,現在了解那是不可能也不應該的,人不能永遠泡在羊水裡頭不是嗎?

剩下的是時間問題了。

圖為有名的河馬與陸龜好朋友,照片取自 Wiki

夜行馬戲團—艾琳.莫根斯坦


我不太確定該怎麼形容『夜行馬戲團』(The Night Circus)的讀後感,我在看到一半的時候寫下一整篇的讚美,為了怕忘記還標注了一些特別討人喜愛的細節(後來實在太多而放棄),看完後卻只得全部打掉重寫。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很吃電波的小說,但若不帶任何成見去讀(也就是別管那些披天蓋地的廣告詞彙),能嚐到一點點新鮮的創新氣息,或許值得在整個小說歷史上含蓄地記上一筆。

首先,作者艾琳.莫根斯坦(Erin Morgenstern)仍如此年輕而這石破天驚竟是她的處女作!幸運的是一些尤其在後期顯現的疲勞與俗套可能在未來的作品裡消去,不幸的是目前看來這本書恐怕已經獲得太大的成功;尤其知道這本書即將改拍為電影。請原諒我對電影這受大多數人擁戴的媒材的歧視,畢竟兩三個小時要講清楚一個故事是不夠的,光影效果與演員特質又拉走了理應放下想像力的空間,於是留下的餘韻往往與一場自慰差堪比擬(再次深感抱歉)。很顯然地基於成本與商業的考量,成品與原作將會有雲泥之別(我已經可以想像那些惱人的電腦特效),但對一個創作者而言要想繼續存活卻又沒有更好的禮物了,由衷期盼作者未來的作品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我承認我對美國作家有偏見(話說你偏見還真不少!),相較於歐洲幾個傳統小說強國,美國就是比較浮誇,或者、請原諒我的粗鄙……沒文化一些。呃,當然,Allen Poe 很棒,我也很喜歡 Raymond Chandler 和 Lawrence Block,但說到奇幻小說(fantasy)這個分支,果然還是歐洲的擅場。但在『夜行馬戲團』出現後,如此偏見已經可以揚棄了;雖然我承認它也因此而被我略過一次。

這是一部扎扎實實的原創奇幻大作,有魔法,但不是從前的那些定義,設定不再只是一本厚厚的設定集,而是自然而然纏繞糾結在字裡行間內,所有的角色特性、背景、物品皆各安其所。莫根斯坦是個人特色鮮明的敘事者,例如書中魔法的來源不再是名字,名字這東西遠不及人們以為的那麼重要,這種等級的不同流俗在書裡俯拾即是。而隨著歲月流逝,雖然角色群們外表沒有變老,但這橫跨數十年的時空仍舊留下深可見骨的刻痕,活了千年歲數的鬼魂不再詭異地掛著年輕人的天真。看到有人批評愛情進展太快,原來這些年來的帳篷不足以成為情書?

若書介沒提,有多少人可以讀出這本書與愛麗絲的連結?這也是個人感到失望的部分,後段的羅曼史拉走了太多重心,並不是寫得不好,只是沖淡了奇幻的濃度,有種回到塵世的不悅感。艾琳.莫根斯坦的敘事能力是最令人驚嘆的才能,賽莉雅在應徵時顯露的那一手值得反覆回味;留白也是,故事進行間不時有些空白顯然不是無物可代入,只是放給讀者自行補完。

總之,我還是會期待著文字魔法師的下一次施法。

書封圖取自皇冠讀樂網

一夜白


白髮開始漸漸藏不住了,原先僅是一兩根的愕然,而今卻成了悠長潛伏著的恐慌。已經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發覺自己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熬夜了,那該是個極度緩慢滲入骨髓的過程,像某些惡性腫瘤般發現時往往已是末期而藥石罔效。

下午喝咖啡開始會擔心是否影響晚上睡眠。今天應了邀請黃昏時多攝取了一些咖啡因,所以晚餐後又轉回實驗室繼續稍早時趕得不夠多的進度,算是近來少見在實驗室待超過晚餐時間的。以往很自然地就可以一直窩著且樂此不疲,現在卻因為環境因素而不再如此;是的,我仍深信這是因為環境與周遭人們的影響。不過,若我想替自己衝鋒的話又會如何呢?此時也沒什麼擋著的玩意兒了不是?

曾誤以為自己是帶著祝福而有滿滿的奧援,但發現伸手卻什麼也抓不著,寂寞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呀!無怪乎現代人們不分東西平台媒介喜歡的總是那類作品,卻又自詡有深度而築起高牆非請勿入,似乎有些惡性循環,但反正是人嘛!我闔上書,把書放下。

樹懶的圖片取自 Wiki,只是近來寫照罷了,抓抓。

計數


訪問學者回去了,這幾天雖然被英文轟炸但也難得地沉浸在學術氛圍裡(在學術單位內有如此感慨也是頗諷刺的),翻著文獻討論僅得以管窺的謎樣生物,在便利商店外頭聊的是全球化的影響與都市叢林內偶遇的行為生態小實驗,雖然在餐廳裡一堆東西不能點但我們不再僅專注著食物而開始有些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這樣的生活不好嗎?可惜短期內難以再現了。

從小就聽著當下的知識份子呼喊著要革新求變,隨著狂風在耳邊呼嘯,人的臉孔不停地變換,呼得卻總不脫那幾句口號,所以這些年來臺灣變了嗎?似乎有,但那僅是因為沒有任何事物是恆久不變的,我們仍以帶著偏見的視角窺看世界,然後用扭曲的自私強加在四周企盼大環境隨著我們的需求與慾望而修整;當這些東西(怨念?)層層疊疊團聚起來,於是成就了我們臺灣。發現一切不盡如人意,我們仍習於指責他人,從未想過自己是造就一切的一份子。是的、是的,這就是我們。

老闆之一又再次開啟充耳不聞模式,只得繼續挖開另一組樣本,繼續那漫長地勞心勞力過程,反正,也沒太多生命可以燒了不是嗎?

圖片取自 Wiki,腹毛動物門(Gastrotricha)是最近在煩惱的主題。是說,有這種東西可以煩惱的感覺還不壞。

野蠻暴行

學校不知道在想啥,竟然花錢幫樹理光頭!原本蓊鬱茂盛的枝枒,經過一整天讓人崩潰的電鋸聲後,餘下一片光禿殘枝,看到逃竄的松鼠被嚇得無處可躲只得藏在建築物內的盆栽裡,那些早接到警訊不知飛往何處的鳥兒們又如何了呢?現代人為了貼近自然不都還花大錢買柴油休旅車上山輾平一切只為了看油桐花或櫻花?怎麼學校或城市裡就稍堪慰藉的自然卻又如此輕易地被抹煞。

整棵樹除了主幹其餘全被毛手毛腳地砍除,這真的好看嗎?如果只是怕殘枝掉下來砸壞師長們的愛車,應該也還有其他比較細緻的作法吧?雖然因為樹種關係底下常常滿是落葉落果,但這也是當初植樹校方的選擇不是?為什麼做決定的總是那些整天待在冷氣房開會的腦包?

原本想放上照片,但回頭想想,這種行道樹被亂鋸一通或過陣子剷掉重種的景觀在臺灣隨處可見,而且更令人心寒的是其實很少聽到什麼反彈。所以還是罷了,何必在自己的地盤擺上那些擾人思緒的照片;只是我對這塊地又失去了一點信心,如此而已。

Yesterday


這幾天,一直迴盪在耳畔的是 The Beatles 的『Yesterday』,總還忍不住跟著哼,一遍又一遍。我並不算是特別喜歡批頭四(多奧妙的翻譯),但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時機心情下,旋律就這麼著不經意地流洩出來,待覺察時早已深深銘刻在腦海。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

聚會結束了,有點悵然的原因多半不是因為現場沒酒精飲品,甚且可預見大概不必一個月就會有下一攤;所以,這若有所思的牽掛又是為何?似乎有些事還沒做,有那麼點情感仍未抒解。久違的捷運上形形色色的人們、花上一張小朋友大吃一頓,卻沒在心底留下太多印象,我好像回家了又好像沒回去。

另起爐灶繼續冗長的實驗流程,貴賓的來訪激起了一絲火光,卻也僅此而已。缺少的鬥志與熱情該如何取回?或者只能鬱鬱呼喊著昨日種種?

Suddenly, I'm not half the man I used to be.

即將又有一隻雛鷹離巢,還掛在窩裡的總免不了望著窗外若有所思。不過,還努力不夠吧?還努力不夠。

Now I need a place to hide away.

主圖取自 Wiki

以尖爪利牙開路


雖然實驗室開始整修而殘破不堪甚至無水可用,各藥品藏在堆積如山人得側身而過的紙箱內,每個步驟需要的儀器分散各處只因從未有前人符合我的操作習慣,無人帶領只得獨自摸索試誤每個步驟,實驗失敗一整天心血全沒了也只能期待明天會更好⋯⋯;但總之,我確實在緩緩進展著。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某本我未曾觸及的正面能量書籍這麼說著。那,當感覺周遭都聯合起來欺負、妨礙你時,又代表什麼呢?表示我其實不怎麼想做這件事?我只能回答去你的,拎鄒罵才沒那麼簡單被打倒!

是的,我近來有些情緒低落,因著這樣那樣的緣故,但我依舊明瞭自己所為何物。當年那個在職場上默默吞下委屈的我已不復存在,況且當時也進行了甜蜜復仇,縱然是傷人一百、自損九十,但至少標示著本人不是吃素的。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Tous les Matins du Monde),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但中學時買了薩瓦爾(Jordi Savall)的專輯。在那個易感暨情懷總是詩的年紀,我學會了這句話字面上的意義,不讓悲傷隔夜是一路至今最大的武器,反正再慘,也不過如此而已。

專輯封面取自 amazon

師徒之爭


教授與研究生,看似拮抗的兩端,其實也是可以有共同目標的,奈何看到的通常是前者。

在網路上風氣習於不問青紅皂白先打上位者的情況下,常常可以看到一面倒對教授的撻伐,個人通常不樂見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畢竟遇過一些不同的例子,但必須承認兩相衝突時吃虧的往往是學生居多。

不過,不懂得替別人想的人越來越多了,教授或研究生都一樣。這幾天發生一些事,讓我對當前兩位老闆的評價徹底地打了折扣。一位言而無信已成慣犯;另一位在徒生大審之日前佐以無關重任,被質問後竟兩手一攤:「不然你要我怎麼辦呢?」我想我這輩子不會忘記那個眼神,當一個人失去責任感、倫常、工作熱誠後,原來是如此醜陋,與自身從前批判最力的對象相差無幾。

想起以前某任老闆問過我的:「你覺得一個老師能否指導學生做他不懂的東西呢?」答案是可以。但問題是,當這學生投入後遭遇困難時,這個老師能給予怎樣程度的支持?或者只是袖手旁觀把難題踢給別人罷了。

我再也不要對你們有所期待了,真傻。

圖片取自 Taipei Times,不曉得該放什麼圖好。

鬼束様、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無風無雨地又迎來這天,沒有新專輯沒有新活動甚至沒新照片,官網上一如過去數個月一般低調。不過在這麼不穩定的情況下,沒消息亦稱得上是好消息了,只能如此無奈地想。

跨過了那個每年都會有些新發展與新變遷的年齡後,若沒步上成家立業之「正途」,那多半都是這麼不上不下地掛著,自慚形穢又不甘心、希冀著什麼又踟躕不前、覺得被虧欠又想付出。講得自己很懂的樣子,其實在鬼束的歌中亦找不到答案而漂浮著,伴隨著音律與縹緲的歌聲,近期還多帶著一份沙啞。同樣動人、同樣地泫然欲泣。

我們都老了,明明都正值應當衝刺高峰的時期,世界卻不靠在我們這邊。於是我們嘆息、我們逃避、我們哼著歌、彼此舔舐傷口;然後甩甩頭、遙望遠方、督促自己繼續走下去。耳機裡傳來鬼束ちひろ時而低沈時而高亢的嗓音,伴著我們的步伐與心跳,和那縷不知早已飄往何處的思緒。

沒什麼新宣傳照,拿張今年的照片頂著先。

Russian Standard Vodka—伏特加的準則?


喝酒請勿開車、未成年請勿飲酒

這瓶相當有梗(也有種)的俄羅斯斯丹達,竟然膽敢在伏特加聖地俄羅斯自稱是「標準」,但年齡卻意外地輕(初生之犢?),1998 年才蒞臨世界。到底有怎樣的魔力?

酒瓶造型仿俄女皇安娜一世的大鐘,加上周期表科學家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的簽名,讓酒還未開就有話題可以把妹,酒廠也真是用心良苦,不過這些其實就行銷用語罷了,重點還是酒好不好喝。

喝過蕭邦、雪樹、灰雁、雷卡、冰川等非「絕對」伏特加的人,應該都對那種純淨脫俗感印象深刻,不過若也喝過 Stolichnaya,就會很清楚斯丹達也是一樣的俄羅斯味,這樣講可能很籠統也不精確,畢竟兩者味道不同,但真正的(俄羅斯)伏特加愛好者應該能理解我在說什麼。伏特加應該是乾淨但飽含香氣風味與口感的,斯丹達很明快地做到了這點。

價格應該是 Russian Standard 最大的優勢,能夠這麼便宜入手真正的伏特加,那些被 Absolute 搞壞印象的人請再給 vodka 一次機會吧!

酒瓶圖取自德國維基,英文的那張比較不像我喝的。

咕嚕咕嚕


這幾天原本想藉著某研討會之便去拜訪幾位舊識,結果事到臨頭還是怯場了。想到對方若問起近況,還真是一言難盡,卻又完全擠不出一點值得提的,多半只能僵在當場。

有人說跟研究生聚會最忌諱問何時畢業,但不問這個,兩個不甚相熟的人又該聊些什麼好?其他行業又何嘗不是如此,不如意事總不愛人家問,偏偏人生裡逆風的時節總比順風的多,果然朋友還是該找能共苦的呀!互舔傷口這等噁心事,還是別在外人眼前獻寶的好。

為期三天的研討會結束了,終究還是無法成行,仍窩在熟悉的地方坐在慣常的位置上做著重複的事。害怕改變使我一如既往的踟躕,但我那不畏懼挑戰的心,早在數年前那場幾乎毀去我一切的大挫敗中死去了。就這麼點冥頑不靈,還請大大原諒。

主圖是夜裡運轉中的旋轉木馬,就好像我那找不到領頭羊的繞圈圈人生似的。圖片取自写真素材

不和諧音之死


民主基地臺灣又少了一個聲音,客不客觀姑且不論,我們總是需要一些不同意見的,無論是在何種領域何種情境下,無論是否偶爾腥羶腐臭。世界既然不如國立編譯館寫得那般美好,又何須急著粉飾太平?

我一直對「異見」有狂熱,受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教育,為的不就是學著去忍受這些逆鱗嗎?碰撞才得以激起火花,正因為人是目光短淺的,故需要多方試誤、激烈爭辯、窮盡各種角度,不求最終有個完美的共識,但求所有人都更神智清明一些。

網路初平民化之初,原本是個容納各種雜音的宇宙,或許聲音傳達之前得經過漫長毫無反應的漂流,但終究是有那麼個肥皂箱可以任販夫走卒發言,台下有沒有聽眾也不那麼重要。混亂是可預期的,然豐富多樣也是可期待的。彼時權勢者尚且還不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不過影響力是雙面刃,當開始受到矚目後,冠冕堂皇的箝制就隨之現形。我們有一萬個貌似忠良的理由進行各種限制,然而一旦轉為單行道,這條路就再也行不通了。

當然不和諧音製造者不是全無缺點,因著刺激感官與購買慾望的商業理由,這場浪潮也帶來一些反效果。我們看到不知自律、以自由為名的群眾暴力,但扒糞者難以保持手部清潔倒也無可厚非,健全的社會應該要求一個平衡,而非恣意地以大人的理由將一切剷平。

縱使我相信熱力學第二定律,我深信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但一個群眾可輕易接觸的管道就這麼隕落總是令人心傷。當然,一個商人的離開不代表整個團隊的崩潰,可是一切不再一樣了,這是個劣幣驅逐良幣的警訊。一個物種的消失不代表地球的毀滅,不過環境到底發生什麼事,是我們所介意的。

如果一個地方看起來失去希望,縱然他掛著牌子寫著祖國,還沒著苗的我們該如何自處?盼望著下個浪頭過來能帶我到其他地方罷了,即便生存機會依舊渺茫,可我不想蒙眼度日。

主圖為各式蘋果,取自蘇黎世市官網

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宮崎正勝


這本『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知っておきたい「食」の日本史)全書比較著重於各類食材的引進歷史與在地轉變,與我原先想像的食物本身在日本的演變史有些差異。此外各章節是依照主題討論,故常常在讀到某個年份時得自行轉換一下才能想像當時的餐桌全貌,這點對日本歷史不熟的人來說會有點吃力。全書提供豐富的相關資訊,許多有趣的知識相信在未來嚐到這些食物時都會令人會心一笑。

作者宮崎正勝最後對日本社會提出的飲食危機警訊值得我們深思,我認為有相當程度的臺灣人仍在睡夢裡,即使偶爾有些農民的抗爭,但知識份子們的聚焦相當薄弱且倏忽,沒隔幾天新聞轉向後就再也沒人提起。這個挑戰或許不必太久就會成為臺灣的首要問題。

全書不少翻譯與排版的小毛病,主要是一些名詞的翻譯原本就困難,但一些顯然的打字錯誤也不少,例如第六章的標題全部被第五章的代替了。

遠足文化的書讓我非常感冒的一點就在排版很愛留一堆空白,搞得一本小書變成大書。是的,我當然知道現在的書都是論斤稱兩在賣,但我個人寧可花比較高的價格買一本排版適中好收藏的作品,也遠勝過那類在版面狂灌水弄得整本有一大半是白紙的東西,現在是在寫論文還十四號字兩倍行高嗎?當中最令人髮指的當屬『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原本對這個標題頗感興趣,到書店翻開看一眼就完全冷感了;什麼鬼排版好好一本書就這樣毀了!遠足的高層你們就繼續用這種思考方式來愚弄讀者,我這輩子就把你們列為拒絕往來戶!

書封圖取自博客來。

鬼島社會檔案—濁水溪公社


!注意!本文不適合內心脆弱、看到肉球會驚呼、聽到粗話會掩耳、沒有捷運會到不了的朋友入內閱讀。

短假


來了來了,老闆終於當完台勞回來惹,每個人都收拾起玩心結束長假回學校了。雖說長也不過兩個禮拜,但想想臺灣人能放長達兩週的假期,除了學生時代的寒暑假外就不再可能了,連過個農曆年想放到一整個禮拜都還得靠彈性假這種近似借貸的鬼東西,好像生來就欠老闆荼毒一樣。

趁此空檔把論文條理順了一下,看來還有不少道高牆需要克服,先前就有的問題也依舊存在。一年要想挽救過去日子的全部失誤,好像要求太高了些……夠了!別再拿這種藉口來替自己開脫,還有命在不就表示仍不夠努力嗎?

翻翻行事曆,上回聚會已是五月時的事,所以才如此失魂落魄?或者這也只是飲鴆止渴罷了?每天做的一點點事還真的都只有一點點,懷念那個飆車急駛的自己。

一絲希望微弱燒著維繫著每日的往往復復,熄滅的當下或許只是嘆息,在那之前的磨難才是最難熬的;我想,我開始懂得那位苦難兄弟當時的感覺了。(拍拍)繼續燒吧!同志。

主圖的南瓜取自写真素材,方便的找圖網站,也許以後會多加利用。

もう誰にも頼らない


終於開始推進度後,突然發覺錯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 workshop,僅靠自己一人
想追蹤所有的資訊實在太難了,這已經不是能獨立作戰的年代了。身邊沒有人跟我做同一個方向,甚至全臺灣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要成為專家似乎沒啥競爭,但這第一步可踏得顫巍巍,只怕還沒踩穩就要跌個狗吃屎了。

埋頭跳進這個自己不熟悉的坑裡,雖曾有人拍胸脯保證會幫我,不過憑著這句就樂天地滿以為遇到貴人,未免也天真了些。只是,連短暫相處過的人所說的話都不能信,這樣的人生也太辛苦了點,我又要上哪找懂得怎麼利用我的人呢?

盯了幾天的顯微鏡,又再度插在一片泥濘裡。在心中呼喊著救命,多半是不會有人甩我的,結果還是得靠自己。亦步亦趨地匍匐前行,已經顧不得地上的荊棘與血污,稍有所得便欣喜若狂,卻也沒人可以獻曝,現代人會封閉自己其來有自。

難道我也要「失敗了失敗了失敗了失敗了……」這樣寫滿一整頁來哀悼自己的抉擇嗎?還沒到那時候,雖然 reset 鍵已經壞了。

主圖與標題的梗均來自『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圖取自官網。是說能同時理解我上頭寫的和這個梗的人……真的存在嗎?

烤你的頭!


中秋節的問候為什麼變成「烤肉了沒」呢?真是個商人統治的世界!

中秋已不再是嫦娥奔月月兔搗藥的日子,人們對傳統神話故事也不再有興趣,反正只是拿來做做月餅廣告罷了。中秋跟七夕和聖誕(或其他諸般節慶)一樣,只是大吃大喝逛街破處中出的日子,也是翻牆劈腿吵架分手的日子;人們總有萬千理由去做同樣那幾件事。

要說我憤世嫉俗請便,反正這年頭遇到異己之人(天主教國家稱之為異教徒)不拿個大帽子給他戴上某些人就渾身不對勁。

不過,也多虧了中秋,這幾天給了我一個閑靜的校園,雖說現在窗外的摩托車聲又持續不歇好一陣了。

陰天。啥也見不著。

主圖來自網路,原作者的網站有其他有趣的圖片可以看。

知識、經驗與鑑賞力


品味到底是如何養成的呢?

今天在路上看到某人的T恤上印著楷體的「正義」二字,瞬間抱歉感油然而生,我原以為只有外國人或中文水準不足的人才會犯這種把不合時宜的文字穿在身上的錯誤。此外,標楷體出現在非紙張上的場合都讓我覺得很呆板。

你怎麼能穿著正義?正義,是個隨人各自表述定義不清的名詞,就像大概不會有人穿僅寫著「神」的衣裳(啊是哪家的神還是神經病的神哪?);會覺得這樣很酷,跟一些外國人把自己也搞不懂意義的漢字刺在身上有什麼差別?而只有兩個字的正義又算什麼正義?你想穿皮衣皮褲騎著重機濟弱扶傾?搶救弱勢上網按讚不手軟?左批廢死右打人本腳踢國光石化?或是西裝畢挺上法院一邊把手伸進別人的口袋裡一邊雄辯滔滔?這些都是正義,但都不光是正義兩個字可以說得清的,基本上你穿著系服可能都比這件更有個性些。

這類的錯誤若是外文那笑話更多,但臺灣人外文不好是可以體恤的,中文不好則跟自詡為中華文化傳人的形象不符而引人發噱。

最近聽到有老師在大嘆鑑賞力不知該怎麼教,我想這恐怕不是一兩位老師一朝一夕內可以拯救得了的。這年頭看電視已經沒啥屁用了,還是多讀點書吧!沒事出門走走,去澳洲當當臺勞也好過窩在井邊成為高學歷的青瞑牛。

主圖取自 A geek in Japan。雖然跟本文不完全相關,不過,嗯,我必須說這字體和配色還選得蠻美的。

新季開張


迅雷不及掩耳地、在我還來不及調整作息下就開學了。校園裡再度充滿了狀似前途光明的大學生們,而非一只只神色匆匆愁眉深鎖的研究生,晚餐時段又開始一位難求,囂張跋扈的機車數明顯增加了,一切又變得嘈雜熾熱起來。生氣蓬勃?也可以這麼說。

記得說過自己比較喜歡寒暑假期間的大學,但總沒天天過年的,學校裡頭沒學生還成話嗎?不過把這當成必要之惡在抱怨似乎也超過了些。自己仍是幸運的,沒代課沒當助教,不必對網上每年都有的抱怨新生素質流程(某些案例頗讓人讚嘆造物主的神奇)感同身受。

另一方向看,新學期也意味著布穀鳥聲聲催了。事隔數年本所又完成了一回博班口試,兩個月後又會送走另一位質素較佳的,接著據說某個跟我不對盤的傢伙也野心勃勃;這該歡慶本單位大豐收或者擔憂品管來著?想想還是該先煩惱自己才是。

在這季節錯亂的年代真的會有時間停滯的錯覺,不看衛星雲圖上的東北季風與熱帶低氣壓,根本分不清今夕何夕,只是懵懵懂懂地一日復一日後惡夢驚醒。期盼自己當年創下的小小奇蹟能再現,倒數……

主圖為羅丹(Auguste Rodin)的名作『地獄之門』(La Porte de l'Enfer)
,圖取自 Musée Rodin

Yuri Dolgoruky—俄羅斯水晶酒廠鉅作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的啦~

水晶酒廠除了 Stolichnaya 系列外的另一名作,此名來自於莫斯科的創建者 Юрий Долгорукий,然後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至少三種不同的羅馬拼音方式,連英文維基拼法都不一致,這裡依據找到的俄羅斯網站圖片檔名為準。

優雅的瓶身設計使得這款酒頗具觀賞價值。磨砂瓶正面有 Yuri Dolgoruky 在莫斯科的雕像圖,透過透明玻璃可以看到莫斯科紅場上的聖巴索大教堂,前方稍下處大教堂的紅色剪影則襯著俄文商品名。彷若一扇窗的設計完美強調了伏特加透明澄澈的特質。

由燕麥與黑麥釀製,Yuri Dolgoruky Vodka 帶有清晰的穀類香氣,入喉後刺激較一班波蘭伏特加明顯,但吞嚥感卻意外地溫和,後韻的甘甜則令人難以忘懷。對伏特加有狂熱者務必不能錯過此品項。

抓抓抓抓抓抓抓


因皮膚狂癢的問題,今早又去了一趟某附設藥師的藥局,原本覺得是季節溼氣造成的過敏,但上一條藥膏完全無效,已經開始嚴重影響睡眠了。結果秀了患處給藥師看,她嘴裡碎碎念出一串宛如咒文:

這個抹藥可能沒效、比較像是免疫系統的問題、作息正常、盡量不要外食、外頭用的油很髒、肝臟在排毒……

被一卡車關鍵字轟炸,一大早腦袋又還沒清醒,只能傻傻地點頭應和。結果空著手出門在車上吹風時才突然想到:「靠!剛剛是在說多氯聯苯中毒嗎!」腦中開始飄起過去看過精彩萬分的病理圖片們,嗯,沒到那麼嚴重就是了。

目前狀態,要禁外食大概是不可能的,不過看來最近要開始調整作息才行。偶爾又覺得現代人活太久了,導致原先設計的軀體超過使用年限,開始分批報廢後又苟延殘喘數年才悲慘地死去。不過又還有好多事該做未做,想想還是怕死一下好了,雖然仍是有些消極地。

放病理圖片怕嚇到人,本想放張脫毛鸚鵡,不過恐怕還是影響食慾,就放張我當前的桌布好了,記得是很久前在國家地理雜誌網站抓的。最後強調一下,我有好好洗澡。

蝕痕


赫然發覺自己身上的衣服開始出現荷葉邊,這件也不曉得穿了多久,反正幾乎隨便都是五年起跳。打破幾個茶杯後發覺沒庫存了,曾經擁有足以搭配當日心情的杯子數量為榮,這樣的收藏習慣是何時消逝的呢?上一台電腦幾乎回天乏術了,幸虧目前當差的小銀很稱職,只是若有啥不測估計也沒下一筆經費可用。消費習慣的改變其實就肇因於可用資本的限制。

這書……再唸下去真的要自我毀滅了。

自我投資是個很空洞的名詞,多半用來騙人參與某些付費課程,美其名曰進修實則賠了夫人又折兵。人要成長何須那些名目呢?當代想自我充實,管道之多,最大的挑戰就是找出哪個是最適用於自己的。另外也要謹記,任何事都是有代價的,沒有捷徑這回事。

總之這場混水是淌下去了,隨著身外物的風霜日增,給自己的期限也步步進逼,感覺還是少了些緊張感。金錢事小,燒最大的是青春,記憶力和體力都在急速萎縮,出差一趟連以往的游刃有餘都不復見了。

人是什麼時候何種情境下才發現自己老了呢?忙著急奔的人多半沒時間分辨吧?所以仍是我太過鬆懈寬恕自己?

主圖是中美合作麵粉袋製褲子,圖片取自馬祖資訊網;當然我的衣物還不至於這麼老就是了。

收網了,不過才開始呢


終於出差成行,步上了久違的墾丁,七年吧?碰水則是十年前的事了。相隔多年再看更能體會墾丁劣化的嚴重程度,縱使大街上依舊遊客如織,天卻不那麼藍了,海濱的垃圾種類也讓人匪夷所思。若連遊樂方式都開始趨同演化,到了戶外還要有冷氣超商隨行,這社會還有什麼創新可以期待?

田野採集果然不如文獻裡那樣輕描淡寫,搞不懂那些精細的操作是如何達成的。浪來浪去,人在海中翻滾,是要怎麼把沙土樣本切成一公分的薄片呢?還要定量勒!實驗的最大變異還是來自於操作者之手。

一個救命而臨時拼湊的主題,也不能有太多要求,但這套總不能在口試時講,好在還有時間可以想說詞,時間長短就視拖延的程度而定了。

短暫地寄生追憶


剛失戀的人最忌去依附一個你其實對他沒有太大興趣,但對方可能因此以為機會來了而深深投入,這就像是寄生。

以上摘自網海某處。然後我要告解:是的,我錯了。只是曾經對自己的無感沒自覺,甚至以為相處時的那種快樂正是沈浸在愛情中的表現,其實很可能只是拉到浮木的喜悅而已;等到真正開始交往才發覺荊棘叢生,根本無法再下去一步了。

往好處想,至少我選擇了在驚醒的同時抽身,但對於對方,卻也沒什麼愧疚感,是因為良心泯滅?我想不至於,只是如此關係原本也是屬於追求愛情之旅中常見的風景。要了解自己對一個其實並不熟的人是否真的喜歡或沒太多興趣,是很困難的。

但因著那回,我終究還是選擇了退卻,這種近似寄生的感覺並不好受,我不認為真的有人能沈溺其間如同其他愛情遊戲般,除非你原本就當這是場兒戲。

於是,人們又兜著圈子團團轉了起來,轉得飛快。

印魚與檸檬鯊的照片取自這裡

為分心開脫


為何總有一堆不懂誰會出資支持的研究指出,現代人上網、玩電腦遊戲、即時通……上癮,然後狀似嚴謹地算出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害,什麼每天幾小時一年造成經濟損失達多少(一個莫名龐大的數字)云云。那、為什麼沒有人算算一個人每天的健康工時是多少?超過八小時的工作,那些杯水車薪的加班費(這年頭若還有這種「恩惠」的話)是不是合理?另外,連續工作數個鐘頭跟做半個小時休息十幾分鐘比起來是否真的更有效率?不是又整天在說看電腦螢幕半小時該休息嗎?

這些偽科學到底為何如此流行?那些從不在報刊雜誌裡交代清楚的計算公式又真的合理嗎?有多少人能夠心無旁鶩地專注於一件事數小時呢?至少我是不行,我以為自己要更貼近正常人的領域一些。一小時只做一件事完全不分心就個人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務,勉力要達標只會讓效率更加低落,此即人性而已,若真那麼容易,人們又何必花上大把精力去想辦法彌補那些分心造成的損失。

所以說這是個資方的世界,總有太多這類耳提面命要求我們注意這個那個,卻沒人在乎所謂人都擁有的個體差異性與人性,硬要把那 n 個樣本轉換成全世界還擴大解釋,只是管理者自己也懶得考慮變異的投機取巧。Karel Čapek 不愧是先知,當年在『萬能機器人』(R.U.R)裡描繪的世界,如今仍光可鑑人。人們還是早點創造出符合需求毫無反饋的奴隸吧!如此可合理地降低人口數,地球上其他生物也真正有救了。

對當今媒體幾乎已不再有期待,總之不也是個賺錢的行當,套上過多的理想與冠冕只是徒增失望罷了。偶然翻翻拿些文字塞眼睛也就夠了。

以上,只是看了某篇一如往常味如嚼蠟的報導後的發想。主圖為『R.U.R』劇中一景,圖取自 Wiki

剪卡


這張卡大約是在眾銀行濫發信用卡那年頭辦的,彼時學生申辦根本不需薪資資料,只要確認父母有錢幫忙還就好,所以唯一的審核是身份證和電話聯繫家長。

對我這種不樂意欠債每月轉帳繳款的人來說,信用卡最大的用途是 ET$ 和網路購物,後者通常是國外商品,其他所謂優惠根本用不上,剪卡的同時損失累積的數萬點數一點也不心痛,因為上萬點甚至連個像樣的皮夾都換不到,還得貼上看來遠超過物價所值的金額。當初會想辦卡也是某人遊說的關係,人世無常果真不假,竟有個曾經影響自己甚鉅的陌生人存在,即便以為早已切斷一切交流,但總會在無意間發現某些不自覺的習慣與斬不斷的連結。

某位友人因為這家銀行成為卡奴,長期背著利息百分之二十的債務,這些合法的高利貸業者還有臉出來嘲笑自己的客戶。當然欠債是自己的錯,然而卻似乎沒人真心考慮過這樣的龐大利益結構是否真的合理,自由經濟?這是撕裂與加深階級差異的手段吧!

其實因為需要我手頭還是有另一張卡,不過這家不會有人整天在最忙的時段打電話來要你保險,換算外幣匯率與手續費也比較低;現在想想我居然還能忍受這種爛服務十幾年,懶惰果然是邁向富裕之路的大敵。別再被發卡銀行的廣告騙了,如果它們提供的優惠你一個月用不上一次的話,還是把這種麻煩省下來,理財的第一步,就是把不需要的先除之而後快。

倫敦塔秘密動物園—茱莉雅.史都華


還是忍不住想稱讚英國人的小說技藝,茱莉雅.史都華(Julia Stuart)的這本『倫敦塔秘密動物園』(The Tower, The Zoo, and The Tortoise)便是個很好的例子,清新的題材、幽默的互動、乾淨流暢的敘事,即使結構本身稱不上特殊,就是個講人與人間種種互動的小故事,但每位愛書者都會希望夜裡身旁能永遠有這樣的一部作品。

清脆爽利的筆法,劇情像是小跳步般地哼著歌蹦踏前進,每個人物每件事輪流串場而不混亂絆腳,不知不覺間每座塔都成了讀者的舊識,結尾每條支線各得其所,心思縝密地安排使得編織痕跡毫不得見。劇情的密度讓我每回都忍不住翻到後頭看看還剩多少版面,是不是真的來得及收尾。

歷史的甜美,這也是個人認為之所以英國小說家人才輩出的原因之一,同樣是動物園,擺在倫敦塔裡就多了那麼點文化氣息。吃牛肉者們口耳相傳的稗官野史,場景裡一磚一瓦都藏著數百年的幽魂,甚至連每隻動物都有自己的家傳故事;而這些,並不是一夕間喊個口號頒個法令就足以水到渠成的,希望臺灣的文化教育界能體認到這點。

稍感缺憾是動物的描寫太少了,看書名原以為動物們會是主角,一些生物相關的描述也有點鄉野奇談的感覺,或許是配合倫敦塔裡其他的市井傳說吧!另外,飼鴉師的角色營造太過薄弱,像是硬湊個反派出來,也是唯一我比較不欣賞的地方。倫敦地下鐵失物招領處的部份則是個人最喜愛的,總讓人期待接下來還會出現什麼驚人的貨色。

譯者丁世佳的文筆亦是一大亮點,從自介就可以看出翻譯絕不是交差了事,而是對文字有熱情者,所轉化出來的作品自然不會是凡物。當初在糾結是否真的該帶這本時,也就是這小段譯者簡介讓我下定決心毫無顧忌的下手。

書封圖取自時報文學網站

近日流水記事


無意間發現部落格似乎也放起了暑假,最近更新頻率很顯然地少了,不過真的生活太過平淡沒梗,一直下雨一直延期的日子連自己都過得很疲憊。看看前幾篇的陰鬱後,上來抱怨的想法蕩然無存,日子已經夠糟了,何必還要拿灰色到處沾染呢?

最近再次重看了『灰羽連盟』,跟初次囫圇吞棗兼之雜配其他動漫部落格心得相比,多了點自己的體會。「原來也可以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哪~」的感覺。

批評太簡單而創造太難,狼吞虎嚥容易而反芻太累;說過好幾次自己自願撿了明知荊棘滿佈的道路走,而今再來滿腹委屈訴苦嗎?不是的,只是總還有喊累的權利吧?選了難走的路並不意味著享受磨難的過程,我應該還沒到那麼 M……吧?

打這篇文的同時外頭的雲開始堆積,雨滴毫不留情地點點落下,一副能耐我何的模樣,卻也只能由他去了。

這不是個流行歌功頌德的年代,而是取巧扒糞還能振振有詞地辯解,群體暴力卻又盼望自個兒能受到注目的時代。種種矛盾交織卻又可笑地緊密融合恍若一體,醜斃了但又覺得理所當然,或者其實人人都這麼想才造就這一切?

圖片取自網路。別再下雨了。

奧林匹克無感結束


莫名間奧運就這麼著結束了,本屆除了上 Google 首頁玩玩小遊戲外,幾乎完全沒有參與,無論看轉播或討論串。對這類國族競技感到厭了,輿論到最後總免不了種族仇恨與歧視,真正的運動家精神還有誰在乎,有人在注意未奪牌的選手嗎?錦上添花與落井下石才符合人性。

這類大拜拜式的比賽,總少不了掃興的半吊子評語,要無視嘛看都看了,可能也是我心胸狹隘的緣故就是。連「我去參加表現都比較好」這種鬼話也能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出口,還是自己在家喝喝膠逃白就好。

也可以說是因為我對這個國家越來越無感了,什麼都要速效要全能的話,在這個講求精密分工與專業的年代中大概只有慘遭淘汰的命運。為什麼明明同樣是經過過度教育、身處資訊爆發與全球化的現況,在這個小島上就感覺特別地盲目呢?愛國到底是為了什麼?有個傢伙明明對你不好又甩了你,只不過偶爾拋點甜頭出來,你還要天天去他家樓下守著嗎?

本來沒打算跟風討論這種正在熱頭上的活動,不過今天看了某篇評論,忍不住想跳出來靠北。人總是喜歡比較,因此倫敦奧運難免被拿來與上一屆北京比;我直接講我的結論,倫敦所展現出的文化深度與地方特色是那種靠金錢堆砌樹小牆新的暴發戶銀彈展示無可比擬的,也是某些永遠以功利衡量一切的人永遠也不會懂得。

臺灣人的全民運動果然只剩下政治了。

主圖為本屆奧運男子馬拉松冠軍烏干達(Uganda)的 Stephen Kiprotich,圖取自 Wiki

Rain—Madonna



下雨時你會聯想到哪首歌呢?

雖然還有其他許多選擇,不過在我腦海裡旋律自然隨著雨水滴答聲傾瀉而出的通常是 Madonna 的『Rain』。

在這個天后氾濫的年代,晨間咖啡還燙到不能入口,隨便打開報紙就會跑一隻新種出來,不過根本不必跟那些年輕姣好的美眉比肩,娜姊的魅力與地位是難以撼動的。反正她不是人類,所以怎樣奇裝異服如何驚世駭俗都是可以被允許的;然而在這樣說地同時,我仍必須指出 Madonna 絕不僅僅靠著奇言異行去譁眾取寵,而是真正有實力又懂得經營自己的藝術家。

這首『Rain』由她自己與 Shep Pettibone 所作,詞曲動人自不待提,這支 MV 即使拿到今日依舊可觀,Madonna 的不俗清晰可見。而這,不過是她數不盡的優秀作品其中之一罷了,大概還算不上最好的那群。

討人厭的連日陣雨與山坡上連綿不絕的黃色小溪交織而成的惱人雜音中,為各位獻上這首——『Rain』。

長假


所以,我的暑假算是結束了。

趁著風不調雨不順之際返鄉,卻沒想到家裡的壓力鍋正好也到了爆炸臨界點,無力收拾滿室殘垣,只得暫時留著外表的和諧假象熬過這幾天。讓時間與當事人自尋出路吧!長久以來的沈痾豈能妄想一瞬解決,況且除了自我心理調適外我也沒能得出任何治標的藥方。

親子間的戰鬥從未止息也難以找個權衡標準,但總之對的事就是對的、錯的事就是錯的,絕對不會因為心懷善意就能把錯的轉為可接受甚或是對的;尤其在子女的教養上更是如此。「我是為你好!」這種屁話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小時後不懂事也許當真如此,但到了開始會自我思考有點見識後,還能這樣通吃嗎?現在將來,無論面對任何人,我能避免自己講出如此託大的話語嗎?

見網友、談保險、走上不少路、吃飯睡覺打東東,其實扣掉舟車勞頓勉強也才算得上四天。正常人需要多長的渡假時間才夠呢?或者仍是找事情塞滿自己的行程空檔絲毫不得閒?或者上工時總三心兩意稱不上在工作所以天天都放假?

調酒的圖片取自這裡,內有作法可供參考。

需要發洩一下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先是行程衝突改期,再來是臨時有任務,然後是颱風、退休同仁歡送會,延期再延期,接下來又要有什麼花樣來著?我人生中理論上生產力最高的黃金時段就在這四年來不斷地延期中蹉跎過了。

宿舍網路又掛了,然後過幾天有連番的停水停電,這個暑假上帝打算還要給我多少考驗呢?通過這些重重阻礙的話我畢業後就能保證找到工作嗎?家庭會和睦子孫會孝順嗎?過奈何橋或搭渡船的時候不會被推下水嗎?

總覺得自己的耐性和(僅存的)理性在崩毀,周遭的人一直在說謊和違約,所有的命運管理人都不按牌理出牌,所有的同袍都自顧不暇了沒時間搭理我,伴著我的只有戶頭裡不斷減少的數字與烏雲罩頂。就這麼著偏激下去真的好嗎?我會不會某天也擎起武器衝進某條鬧街或賣場裡掃射只求個死刑?

這樣想未免也太悲觀太憤世嫉俗了些,去去去,多想點正面光明的事情吧!可能沙灘有某個美女待在洋傘底下手上拿杯冷飲等著我的臨幸;若真有此事我多半會覺得是某種仙人跳或是這位女士有些先天上外表看不太出來的缺陷或奇特嗜好之類。我想還是不要再想好了,讓颱風把這些負面思緒和我體內過多的黑膽汁全帶走吧!雖然颱風好像不來南部……

去死吧!這個世界!

主圖取自 The Guardian,挪威烏托亞島(Utøya)大屠殺後在奧斯陸紀念犧牲者的活動。我其實頗欣賞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對抗邪惡,此絕非懦弱或消極,對照一些本地輿論,不曉得臺灣何時才能登上文明的階梯?放上此圖希望能藉此消除此地一點暴戾之氣。

白髮漸增,馬齒徒長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有些詩詞意境果然是碰到方能明瞭,當年高中入學時傻傻地呆背這首『將進酒』,還以為只是些老掉牙的俗諺拼湊罷了,當真失敬。

曾經有段時間不願意凝視鏡中的自己,深怕映照出來的是群魔亂舞,等到重返正常社會後,攬鏡一照才赫然發覺一頭烏黑已在不知不覺間染白了幾根。前些日子再次審視,似乎又多了些,知道自己會漸漸變老,原來是這麼令人驚嘆的事情。

原本想出門逛逛,繞了幾圈受不了滿街的人車就又掉頭回來了。早已不再適應群體生活,幸虧在這年代這不算是一種缺陷,不與人交一樣可以活得很好,反正網購外賣用不著踏出家門。明明都市化在全球都是趨勢,房子一格一格擠得像蜂窩似的,人們卻離彼此越來越遠,有種殘酷地可笑。

晚上還是打了頓牙祭,雖然規格對一般人而言有些迷你,但就個人來說已是一大突破了,想想去年我還只是看了鬼束的現場演唱會 DVD 就結了呢!

柏林動物園的北極熊 Knut 與他的生日蛋糕照片來自這裡

明日復明日


又是延期的一天,原本的計畫再次亂了套,不過想想我也尚未做好萬全準備,沒什麼好怨的,重起爐灶把先前冷落一陣子的部份再次拾起。

比較靠近我的那位先生仍是生雞蛋沒放雞屎有。除了三不五時過來擾亂外,還分配些灑掃庭除之類的工作得完成,之前無聊時隨口提的進度問題,看似關心一旦忙起來又再次被束之高閣,大概閒著時才會又再被想起。

爐灶架起後便是充滿挫折的初次摸索,當然手拙和沒經驗也是問題,但最心寒的還是要啥沒啥的窘境。其實跟敝單位缺經費已經沒什麼關係了,而是個人各自為政、上行下效的結果;突然想到第一份工作時老闆耳提面命的,東西用完或壞了沒關係,趕快訂快修就好,重點是維持實驗室的正常運作。環睹周遭一片死寂,對未來也不必太期待了。

曾試圖給予的意見連下文都沒就無疾而終,想來不被期望的建議提了等於白提,那就一起沉下去吧!恕小的不奉陪了,丟金子進湖裡都還會噗通一聲呢!

倏然有孤軍奮戰之感,難不成將來在謝辭裡我只要感謝自己撐住了就好?回家時刻意淋了下雨,疾來疾往的陣雨打在身上有些痛,卻也將自己打醒了些。

附圖取自 eHow.com

去你的國立斷電大學


我對這間學校快失去耐心了,曾經是個人的國內學府首選,現在看來只是個愚蠢的誤會。

昨晚又再次突然全校停電,根據經驗我還很準確的預估了大約得花一個小時多來復電,至今完全沒看到任何公告通知大家到底發生什麼事。(喔~公務員週末放假是吧?我差點給忘了!)復電後宿舍網路便開始不穩,講沒兩句話斷線一次,最後索性全斷個乾淨好完全摧毀你僅存的希望,網路恢復已是午夜時分。

我似乎不是第一次在這裡抱怨敝校停水停電斷網這回事了,但偶一為之也罷,這種每學期數次的頻率真的太扯了。上週院內無預警停水一整天後來也沒看見任何解釋,或許上頭有公文吧?但學生不太重要所以不必告知?

這學校近幾年花了大把銀子行銷廣告,還加上一些不值一提家醜不可外揚的狗屁行為,意圖把自己推向國際百大,但基礎建設這等水平,實在令人憂心與不抱期待。一所號稱研究型大學,連基本水電網路都搞不好,試驗途中斷電了,那些損壞的儀器、浪費的樣本,可曾有人出面負責?為期數天的實驗,最後一天到研究室發現停水了,試問單兵該如何處置?好的不學淨想天鵝屁喫,這等程度也妄想擠身三流大學之林?

這社會教育發生了怎樣的問題,我們的各單位領導人都是這類看上不看下的傢伙?因為如此這般,學校被學生戲稱為國立斷電大學、國立猴子大學,乍看很有趣無傷大雅,可後頭目標高中生看到這些評語會做何感想?而那些學生畢業後又會怎樣批判母校?曾經,十年前,某位這所學校的畢業生知道我正在這裡讀書後驕傲地提及某些校內師生均能心領神會的景色,我能感受到他以畢業於此為榮,而今,我已許久未在這間學校的畢業生口中聽過任何一句好話了。

老掉牙的寓言故事總會提到,實力與心裡頭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看來現實社會裡多數人不這麼想,因為那些耗時太久短期看不到效果?在忙著推翻陳腐的同時,是否該先思考一下新的觀念到底好在哪?附圖拿自這裡

衝出裂痕


又開始進入無盡地撞牆迴圈。

實驗遲滯,上頭又是一個急死太監一個毫無動靜。天氣正好,經費卻都拿去出國玩,要出差買儀器卻喊沒錢。小說看完了,逛遍書店卻看不上任何一本(或者這是出版社的問題?)。周遭的人都太忙,沒心思記得所有的瑣事,因此一些曾經的口頭約定後來也都不了了之;我是很容易記得芝麻小事的人,現在想想這真不好。大概只有跑步和 D III 稍有進展而已,卻也沒啥特別值得提的。

漫畫家古谷實的『青山綠水好自在』裡,那個跨下生菇喊著沒有目標的男人竟然是如此醜陋的傢伙,現在看來跟我也相去無幾。

入暑後睡眠時間越來越扭曲,夜裡輾轉反側到晨起日上三竿,總覺還有事該做未做而如鯁在喉,凡事又提不起勁,絞盡腦汁也吐不出幾個能分享的文字。原來不只三日不讀書,書讀太多消化不良也是會言語無味的。

狀似衝突地覺得有些乾裂又有些潮濕,不過我是很滿足於當前的天氣,所以,一切還是事在人為吧?

主圖來自這裡;原來還有這種網站,感覺蠻方便的。

Chopin Vodka—波蘭之子


理性飲酒,請勿過量。

雖然喝過不少伏特加,不過蕭邦這回是第一次嚐到,大概以前剛開始喝的時候太過追求冷僻難尋的選擇,這個曾經稍有名氣的品牌反而一直被錯過。

蕭邦伏特加相較於他的同鄉雪樹更有個性一些,不若凍飲的雪樹那般溫柔,但基本上都算溫和派的伏特加。如果純飲這支都會覺得嗆的話,大概不太適合喝伏特加,俄羅斯那幾款刺激性只會更強而已。香氣淡雅,帶著一點淺淺的醫院的味道,入喉順暢,即便在室溫下依舊不覺嗆辣,缺點是不小心會比平常多倒一些。不建議拿來調,調了就浪費了,酒體本身的氣味會完全被蓋過去。

另外,伏特加在臺灣果然不好賣呀!感覺一些小酒商進貨越來越少,常常幾個月看下來就是固定那幾瓶孤零零地縮在一角等著被帶回去。這瓶蕭邦的瓶塞也爛了,不曉得放了多久,斷裂的軟木塞就只好被推進瓶內與蕭邦肖像一起載浮載沈。

註:為避免被認出身在何處,照片經過胡亂處理,瓶裡左上角那塊淺棕色的就是軟木塞。

最後一隻豬—帕提克.霍夫曼


『最後一隻豬』(Die letzte Sau)是部難以形容的作品,以一個東德家族用傳統方式屠宰一頭豬來描繪整個大時代的變遷,不是我個人習慣的筆法,不過我想或許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小說出現。

因著對德國與歐洲的不甚熟悉,所以許多內容難以領會,於此同時有些譬喻似乎又稍嫌露骨,但這畢竟才是帕提克.霍夫曼(Patrick Hofmann)的第一本書,值得讓人關心一下他的後續發展。另外這部包羅萬象的小說想必也讓譯者為難,尤其是屠宰與解剖方面的敘述翻得稍微生硬了點。最後那些關於這隻豬的各部位處理細節,或許有人認為沒必要,但個人認為那正是西方小說家寫實功力勝過東方的原因之一;在這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要想每個人都有共同的回憶與經驗太難了,讓讀者自己去意會想像很可能是得不到任何共鳴的。

這宛若一場鬧劇般的殺豬儀式,即使我們嗅不出裡頭的德式幽默,也能輕易感受到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濃厚氣味、嘈雜聲響、血跡與葷臭(是的,素食者恐怕不適合讀這本書),那些略嫌粗俗無文的生殖器笑話更是讓我們彷彿置身現場。看得出來所有枝微末節的瑣事其實都串連在一起,那等於是描述整個東西德合併的近代史,然而知道該是怎樣發展是一回事,是不是真的看得出那麼多關聯又是另一回事;我承認對於後者是有困難的。

東西文化差異在這本書裡也清晰可見,我想東方傳統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大概對『最後一隻豬』裡描寫的親子互動很難感同身受,不過讀小說的魅力不正在此嗎?我很喜歡作者在臺灣中譯本裡的留言,尤其是對大腸包小腸的評語:「也許是因為我的同胞不習慣意外的驚喜。」

封面圖取自聯經出版文化空間,封面設計個人頗喜歡。順道一提,這本書網路上的心得好少,果然沒花錢請部落客幫寫推薦文宣傳效果有差嗎?(冷笑)

福無雙至


就像每隻狗都有屬於牠們的日子一樣,人生在世總也有些不順的鳥日子;而今天,對我來說就是這麼樣的一天。

從凌晨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開始,似乎就註定了今個兒低血壓兼腦袋不清醒的宿命,迷迷糊糊中也不確定吃下什麼地嚼去一餐,連路人問一條隔兩個街口的路都指錯方向。好不容易喝下當日咖啡正覺得頭殼裡的混沌緩慢理出頭緒了,就在洗杯子時順手把杯子砸在洗手台上,還連帶割出一個口子,撿好碎片後第一個反應竟是先去上廁所,等看到血滴得到處都是才驚覺傷口頗深。然後是本日唯一好運,剛好有個小天使帶著OK繃,雖然想過要上醫院,不過還是貼著讓他自然復原就好。

然後就是大太陽底下風塵僕僕地趕路,途中永遠都是不連續紅燈,跟老闆談實驗卻吐不出像樣的想法弄得好像自己沒在唸書似的,東碰西撞身上多出不少瘀青,以及一些不太想再回憶起來的枝節瑣事。不曉得有沒有哪個有人性的單位有倒楣假這種東西的?其實好像頗有需要才是。

這種時候就會理解為什麼宗教信仰永遠都有市場,人們總覺得自己沒做錯就該凡事一帆風順(也只會在這種地方講道理),一旦不若己意就開始矛頭亂比指天罵地起來,其實運氣又有何道理可言呢?

雖然很想躲在被窩裡充耳不聞度過一天,不過終究是熬過來了,該有的表現算不上好但也勉強及格了,今天還是早些就寢吧!

主圖取自網路;很久以前看到就覺得這張一定會用到,順手存了下來,果然是用著了。

商討事項列表


老闆不在家,暫時有些許喘息的空間,整天掛在旁邊問些無助於現實進展的五四三與政治新聞複誦真的頗惹人厭煩(最近有變本加厲的傾向),不在省得我還得想梗酸他。不過靜下心想,最近還真是乏善可陳,無趣但纏人的瑣事依舊太多、文獻閱讀進展尚可但收穫不大、許久沒有提振精神的聚會了。一天接著一天時光飛快地跑著,紙上談兵卻仍只是模糊的抽象線條,的確有些細節要留待現場決定,然而這股不踏實的感覺又怎麼著揮之不去呢?

猛地發現上回的討論日竟然是在整整四個月前,看來我最近給自己和學長的壓力都太小了。該談的事項怎麼列都覺得少了幾樣,到時候會不會又跟先前一樣漫天青鳥卻只抓得到鳥羽一把呢?當面溝通的能力仍急需加強呀我!

從學分數夠不必再修課後開始,就完全失去了
當學生的實感;是我之前跑得太快、當前太過遲滯、或是原本的心態就該調整呢?總覺得自己與同袍格格不入,當然周遭的空氣原本就不太跟得上時代,可我原本也不是那麼正統按部就班的乖孩子(雖然循規蹈矩之類的評語不知道出現在小時候的成績單多少次),不顧他人只以自我感覺作為標準真的好嗎?

人生,隨時隨地都在問自己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然而即便這些問題一個都沒有獲得解答,還是繼續走下去了(或是被扯著跑)。那些中斷這一切的人們,是想通了什麼,或是想不通什麼哪?

主圖是貼在本棟建築裡的莫名其妙警告標語之一。

該不該繼續讀呢?


今天在某處看到的討論——「想唸博士班,那碩士就要唸好。……」個人頗能認同;適不適合這種事就像感情一樣,常常要碰上了才知道,但碩士無疑地是博士的前哨站,若在此階段就零零落落,那麼繼續強求下去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

有些人碩士唸得不開心,會覺得是碰到不好的指導教授,但這常常是自我感覺良好又其實沒那麼好。碩士期間若沒有好好學習不進則退,出來往往會變得比用功的大學生還糟糕,而且變得更加世故更懂得察言觀色更難纏,也更容易拖垮博班的整個實驗室罷了。

碩班讀得好不好翻翻論文就知道,一個題目做了兩三年,即使教授指導不力自己也該摸出些名堂來,別忘了這已經是研究所教育了,旁人僅能提點,萬事還是要靠自己才行。

當然,我不否認自己足夠幸運地在大學期間就遇到好教授的引領,但,認為自己在碩士班期間過得不快樂的人,怎麼會以為自己接下來找到的就是良人而能在往後動輒三五年的光陰裡如魚得水呢?而快不快樂跟學到東西與否是絕對有正相關的。

的確,我與友人也會批評自己的指導教授,不過於此同時我們也懂得檢討自己是否有不足之處,完全不認為自己有錯的人絕對是大錯特錯。這年頭「寬以律己,苛以待人」者眾,要知道在選擇實驗室的同時,就已經註定你往後的命運了,而這可全是自身的抉擇,又怎能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呢?

附圖取自 PHD Comics。這似乎是開始讀博士以後的另一個常見問題,下次再說。

この世界を誰にも語らせないように—石川智晶


石川智晶的第三張個人專輯——『この世界を誰にも語らせないように』,當初是為了湊購買張數順道上她的官方網站才注意到發佈消息,在臺灣果然是顯得十分低調。雖然已經入手好一陣子了,而且還沒仔細研究過歌詞,但單純放著做為背景音樂就感覺是一張令人身心舒暢的好作品。

一如以往地收錄了不少著名動畫主題曲,不過這是一張整體感比較強烈的專輯,帶著一點特殊的民謠曲風,一股迷濛神秘感貫串整張大碟。

石川智晶是少數快歌慢歌都有一定水準的歌手,更難得的是快慢唱起來都呈現出她特有的質感,而她那兼具穿透力與感染力的嗓音也吸引著一票死忠支持者。這有點難以形容,不過聽了『不完全燃燒』與『逆光』後應該能感受到她的特色,而這兩首也是這張專輯裡我個人最喜歡的。

幾部 MV 拍得一直讓我覺得很有鄉土味,但又跟石川姊的氣質很合,有興趣可以在 YouTube 上找到。

人擠人歸鄉路


因著非己所願的緣由,又在華人大型假期期間擠火車了。

從離家就學開始就對在這類連假或大型節日間返鄉極為反感,什麼端午中秋年假母親節總統選舉之流,總要花上兩倍以上的時間與精神在大眾運輸工具內與眾人糾纏不清。團圓的目的沒達到,倒是先把心情搞得極差無比,所以只要能夠選擇,要回家一定會刻意錯開這些熱門時間點。

不過人長大後總會開始多些大人的原因讓你不得不屈從於流俗不可;這週也不例外,下了整週的雨加上重病交迫,還是得在擠死人的端午節南北奔波。加上平常絕對不會踏上的臺鐵小支線、各式交通車轉搭與等待、潮濕悶熱的天氣,結果就是在回程火車上狂睡三個小時,明明周遭人來人往,還一直有人黏在我椅背旁,卻還是睡到不省人事。

當然,這種火車上的睡眠根本無助於恢復體力,只是讓自己更累些罷了。週末整個耗在通車上頭,實在很難說自己有分享到任何喜悅,以後有喜事還是替賓客們想想,辦在比較合乎人情義理的日子與地點吧!

附圖是有名的聖誕島地蟹集體遷徙,圖取自 BBC Brasil

失業即失格


看到某處在討論老公失業的問題,才驚覺原來臺灣女性的普遍想法竟是如此,一位不過辭職一個月的丈夫,已經開始被檢討到底是不是要吃一輩子軟飯了。原來一直以來我對男女平等都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誤以為大夥追求的是真平等,而從前幾個未解之謎也豁然開朗。

當初我被甩正是開口向前女友表明自己想辭職專心考試與申請學校的時候,現在想來這才是一切的主因。那句「我媽問起你現在在做什麼為什麼不去考個公職時,之前我還可以說你有在工作,現在呢?」我終於他媽的徹底懂了。

還有從前出國暫居過的那戶人家,彼時他們正是最困苦的時候,剛移民不久,丈夫在家進修想換個較好的工作,僅靠太太教鋼琴來賺點收入。當時女方曾說過:「聚會時朋友都說我很有勇氣,讓先生這樣先停掉工作。」那時還頗疑惑,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老公要進修所以太太先賺錢養家,夫妻倆共體時艱不就是如此,婚前誓詞幾乎都有呀!現在看來果然是太天真了。那些留洋的太太們骨子裡根本還脫不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華人思想,嘴上都講著男女平等,其實只是責任男人扛有好處才搶著要平等罷了。

沒工作可以有千百種原因,但似乎只要失去工作就男性失格了,人生原來還不給出錯或選擇的機會,年紀到了就只得咬牙苦撐下去。工作與吃軟飯當真是如此非黑即白的關係?

於是,我決定,只要有哪位女性說出願意工作養我,我絕對照顧她一輩子!(我怎麼覺得這句話好像從前也寫過……)主圖保育園的圖取自這裡

O sole mio

太陽!今天終於出太陽了!下了一整個禮拜的鳥雨終於有日頭的感覺真好,重感冒似乎也好了一半(當然沒這麼爽的事,看樣子還要拖上一陣子)。

據說是梅雨季末期了,出梅前的雨勢總是最無禮最惹人煩心的,這週天氣也恰如預報一般地板完全沒乾過,大海也持續地騷亂不安。雖然後頭還有個颱風可能引入西南氣流再來數日的豪雨,不過今天的日出已經夠讓我滿足了。

前幾天全在重度流行性感冒的威壓之下度過了,躺在床上半夢半醒負隅頑抗的時間比清醒著還多,所有的進度全都停擺。小時候三天兩頭往醫院跑,不知何時轉變成久久中標一次就是大病一場。這回甚至還一度擔心自己幾乎要病發身亡。

這次流感來得又急又猛,晚上才覺得怎麼突然一直流鼻水,睡到一半就發高燒了,然後眼睛痛肌肉痛喉嚨痛,症狀鮮明地彷彿深深烙印在身上。第二天凌晨被熱醒,喉嚨像是被炭火乾燒過,爬下床喝了幾口水正想去上廁所,一股難以形容的……惡靈把我拖住,只能趴在桌前喘息,其實當下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否還有呼吸,只是好像痛苦乍然從五臟六腑奔洩而出。提起精神朝門口走去,走了兩步卻忍不住攀住上床的階梯好支撐身體,不知過了多久,等我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已在距離剛剛三步遠的地方拉著門把半蹲著,門微微開啟,下意識伸手摸了摸額頭,發覺整個手掌都是水,這時才驚覺全身衣物早已被冷汗浸到徹底溼透。

隔天起床燒退了,不過其餘症狀依舊,就這麼拖到今天還沒痊癒。

咳到連找圖的靈感都沒剩,就原諒我養病中偷懶一下。

可以安靜的在一旁守護就好嗎?


因為親友們的「善意」提醒,我唯一的戰友開始萌生退意。這也不是第一次,要說到放棄,我們彼此都不曉得曾經想過多少次了。踏上一條崎嶇且滿佈荊棘的道路,絕非一般報導喜歡任意扭曲加上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因為不知道該做什麼只好繼續念」那樣,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衝了,幾經挫折飽受訕笑後,才發現原先該支持自己的人開始拼命扯後腿,這要我們用何種表情來面對?

博士生需要的不是那些三姑六婆的建議。是的,我們當然知道你們是為我們好,就像聯考前燉來的那碗富含堵塞腦血管物質的豬腦、那堆永遠寫不完的補習班題庫與公職應試守則、永遠時機不對的相親約、時不時地提醒你某某嬸婆的兒子已經拿了國外名校博士準備飛天了、某某阿姨的女兒嫁給醫師現在整天數鈔票、前不久去算命那位半仙提到我現在正是轉進時期需要大破大立;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他媽的就是不喜歡!

請正視我們已經長大成人的事實,請搞清楚我們與你們所走的是不同的路,不是什麼都可以用經濟學的停損點那套來衡量。喔!拜託請別告訴我我以後會後悔,我也沒多少個以後讓我來後悔了,什麼都要用傳統價值來估算的話當初又何必讀書呢?也許我們目前身陷泥沼讓你們忍不住想拉一把,但現在換跑道等於否定我們前幾年的一切努力,而且難道另一條路就是最安全簡單的?跑業務、考公職,這些都沒有門檻不必準備或重新學習,那些已經在裡頭打滾數年還賺不到考不上的都是傻了嗎?

我們將會到達彼岸。別人我不敢說,這位戰友與我是可以的,幾年下來或許我仍是不成材,但誰夠格倒也還認得出來。等一切結束後,我們再來考慮其他的事,可以嗎?

主圖取自維基,只是想找一張很吵的圖,就連到臺灣的養鴨場了。

線上的爆發


有人說囂張總沒落魄來得久,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說我差不多快可以由黑轉紅了?只是這話好像從沒人反過來說的,就當作自我安慰吧!

目前正經事仍是在泥沼裡拖行的狀態,卻還是搭著流行趕上了 D III 熱潮,如同跟朋友聊到的,人在最忙亂時反而更會弄些有的沒的。其實我人生的第一款遊戲就是當年的 D II,甫時初工作加上補習兩面夾殺之下,壓力大得不得了,當時雖已是版本末期,但上線大殺四方仍是前半生完整奉獻給聯考的傳統價值犧牲者的唯一解藥。而今,雖已沒了當初那股衝勁,身上背負的也不若以往,卻還是找不到足以宣洩的出口,BZ 賺的,是社會心理問題的生意吧?

壓力少了,對遊戲卻也就沒那麼執著了,跟從前相比想要停手倒也還不太難,要讓人學會自制原來如此簡單卻又叫人灰心。

主圖是為了討個吉利放的小紅莓採收情景,取自 Wiki;快點轉紅吧我的人生(是說這應該是農曆年節該做的才對)。

FAMOUS MICROPHONE—鬼束ちひろ


鬼束ちひろ的英文翻唱專輯『FAMOUS MICROPHONE』(有名なマイク),相信對她的歌迷來說這是一張引頸期盼已久的作品。鬼束的英文歌有種我認為僅屬於東方人特有的矜持及內斂,與原唱的西方歌手們比起來自然有股特殊的韻味,加上她那又不甚東方的寬廣音場,使得她的演唱獨樹一格。

CD 入手後雖然只聽了幾輪,但唱到『I Need To Be In Love』時還是幾乎要淚崩,鬼束這首翻唱曲陪我度過無數個不知所措的夜晚。『The Rose』的演繹亦是非常之好,將她的音質與演唱能量發揮到極致。稍微殘念的是沒有收錄『One of Us』、個人非常喜愛的『Foolish Games』、被罵頗慘但如果不理會原唱當成自創還不錯聽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

這張專輯的小缺點是幾首美國西部曲風的作品似乎放得不夠開,少了一點馳騁大草原的感覺。鬼束自己寫的『Bitter Flavor Road』是非常有趣的嘗試,也許在未來的專輯裡也能聽到類似的作品?

不過轉頭看看第一週的銷量……唉,也就這樣了。還在觀望的快點去買!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