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童—燕娜.泰勒


在這個重口味橫行不夠獵奇還會被嫌棄的年代,燕娜.泰勒(Janne Teller)這部稍微帶點陰暗色彩的『惡童』(INTET)其實還好而已,劇情走向並不算太難猜,人物反應符合現實,甚至連美術館願意出大錢買下最終藝術品都不意外,若真有這樣渾然天成的作品,當然可以是集體創作藝術。不過我們應當想到的,十四歲的自己,的確也正值探索意義的年紀,若當初能有這樣一部作品可讀,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那些教科書裡沒有的、大人們含糊其詞的、老爸叫你問老媽老媽推給阿罵阿罵要你問神明的大哉問,能有人替你把整個搜尋過程詳實寫出來,省得你冒著風險再埋頭重跑一趟,這該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這並不是北歐版『蒼蠅王』,這不是野孩子的故事,裡頭的角色們生活在文明國家、出身中產階級、受良好教育,他們只是迷惘了,跟你我曾有過的迷惘一樣,差別在於他們更戲劇性地發洩及尋找出口。這也不是啥『動物農莊』,一群小動物聚在一起只能談同樣一件事嗎?難道沒有提些不相干的名著你們就不會賣書了?

讀這本書的過程,我忍不著要想,若
『惡童』被臺灣的某些家長團體知道會做何表情(喔我當然不會妄想它會成為正式課程的指定讀物,臺灣教育界可還沒進入帝王時代),此書連在號稱自由開放的歐洲各國都曾步履顢頇。身為一位從小在閱讀上並沒有受限過多的孩子(其實只不過是爸媽懶得管,而且看書總好過打電動),我必須要說這本書絕對可以安心給小孩子看,即使國小高年級太早,那麼作為中學生必讀書單,也絕對是可行的。那個年紀原本就是在探索、挑戰各種教條的時代不是嗎?能先接觸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嗎?小孩真的該與世隔絕、在充滿愛與粉紅色泡泡的環境下成長嗎?即便他們將來面對的大都不如此單純。頂多到時候會開始對粉紅色獨角獸入迷,然後家長們又要開始擔憂了。

這本書的基調當然是黑暗殘酷的,但不就該從文學作品裡去觸及這般惹人不快的事物,學著去思考去批判去自我檢討,才能讓我們在正式上場面對實為灰色的社會時,不至於被殺個措手不及,而在面對不公不義的新聞報導時能更自然而然地有同理心,面對複雜議題時能更懂得轉換不同的思考方向。小孩子或半成年人也許思慮不夠週延,但若永遠不給他們機會練習,又要如何奢求他們成長呢?

本書中文版的小缺陷,個人認為是出在翻譯上。能從丹麥原文翻譯固然值得嘉獎,但譯者的生平顯然缺乏臺灣文化的浸潤,於是文字意思到了卻總覺得缺乏一些水分,依稀可以猜出原作者的文筆恐怕沒有被好好的轉化為正體中文。另一個老問題是書腰放雷,原本看書背介紹尚稱平實沒提什麼重大劇情,竟然被書腰一句話把整個情節全帶過去了,臺灣出版社可以別再這麼蠢了好嗎?

書封圖取自聯經出版。由衷企盼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過程裡有機會讀讀這本書。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