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漸增,馬齒徒長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有些詩詞意境果然是碰到方能明瞭,當年高中入學時傻傻地呆背這首『將進酒』,還以為只是些老掉牙的俗諺拼湊罷了,當真失敬。

曾經有段時間不願意凝視鏡中的自己,深怕映照出來的是群魔亂舞,等到重返正常社會後,攬鏡一照才赫然發覺一頭烏黑已在不知不覺間染白了幾根。前些日子再次審視,似乎又多了些,知道自己會漸漸變老,原來是這麼令人驚嘆的事情。

原本想出門逛逛,繞了幾圈受不了滿街的人車就又掉頭回來了。早已不再適應群體生活,幸虧在這年代這不算是一種缺陷,不與人交一樣可以活得很好,反正網購外賣用不著踏出家門。明明都市化在全球都是趨勢,房子一格一格擠得像蜂窩似的,人們卻離彼此越來越遠,有種殘酷地可笑。

晚上還是打了頓牙祭,雖然規格對一般人而言有些迷你,但就個人來說已是一大突破了,想想去年我還只是看了鬼束的現場演唱會 DVD 就結了呢!

柏林動物園的北極熊 Knut 與他的生日蛋糕照片來自這裡

明日復明日


又是延期的一天,原本的計畫再次亂了套,不過想想我也尚未做好萬全準備,沒什麼好怨的,重起爐灶把先前冷落一陣子的部份再次拾起。

比較靠近我的那位先生仍是生雞蛋沒放雞屎有。除了三不五時過來擾亂外,還分配些灑掃庭除之類的工作得完成,之前無聊時隨口提的進度問題,看似關心一旦忙起來又再次被束之高閣,大概閒著時才會又再被想起。

爐灶架起後便是充滿挫折的初次摸索,當然手拙和沒經驗也是問題,但最心寒的還是要啥沒啥的窘境。其實跟敝單位缺經費已經沒什麼關係了,而是個人各自為政、上行下效的結果;突然想到第一份工作時老闆耳提面命的,東西用完或壞了沒關係,趕快訂快修就好,重點是維持實驗室的正常運作。環睹周遭一片死寂,對未來也不必太期待了。

曾試圖給予的意見連下文都沒就無疾而終,想來不被期望的建議提了等於白提,那就一起沉下去吧!恕小的不奉陪了,丟金子進湖裡都還會噗通一聲呢!

倏然有孤軍奮戰之感,難不成將來在謝辭裡我只要感謝自己撐住了就好?回家時刻意淋了下雨,疾來疾往的陣雨打在身上有些痛,卻也將自己打醒了些。

附圖取自 eHow.com

去你的國立斷電大學


我對這間學校快失去耐心了,曾經是個人的國內學府首選,現在看來只是個愚蠢的誤會。

昨晚又再次突然全校停電,根據經驗我還很準確的預估了大約得花一個小時多來復電,至今完全沒看到任何公告通知大家到底發生什麼事。(喔~公務員週末放假是吧?我差點給忘了!)復電後宿舍網路便開始不穩,講沒兩句話斷線一次,最後索性全斷個乾淨好完全摧毀你僅存的希望,網路恢復已是午夜時分。

我似乎不是第一次在這裡抱怨敝校停水停電斷網這回事了,但偶一為之也罷,這種每學期數次的頻率真的太扯了。上週院內無預警停水一整天後來也沒看見任何解釋,或許上頭有公文吧?但學生不太重要所以不必告知?

這學校近幾年花了大把銀子行銷廣告,還加上一些不值一提家醜不可外揚的狗屁行為,意圖把自己推向國際百大,但基礎建設這等水平,實在令人憂心與不抱期待。一所號稱研究型大學,連基本水電網路都搞不好,試驗途中斷電了,那些損壞的儀器、浪費的樣本,可曾有人出面負責?為期數天的實驗,最後一天到研究室發現停水了,試問單兵該如何處置?好的不學淨想天鵝屁喫,這等程度也妄想擠身三流大學之林?

這社會教育發生了怎樣的問題,我們的各單位領導人都是這類看上不看下的傢伙?因為如此這般,學校被學生戲稱為國立斷電大學、國立猴子大學,乍看很有趣無傷大雅,可後頭目標高中生看到這些評語會做何感想?而那些學生畢業後又會怎樣批判母校?曾經,十年前,某位這所學校的畢業生知道我正在這裡讀書後驕傲地提及某些校內師生均能心領神會的景色,我能感受到他以畢業於此為榮,而今,我已許久未在這間學校的畢業生口中聽過任何一句好話了。

老掉牙的寓言故事總會提到,實力與心裡頭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看來現實社會裡多數人不這麼想,因為那些耗時太久短期看不到效果?在忙著推翻陳腐的同時,是否該先思考一下新的觀念到底好在哪?附圖拿自這裡

衝出裂痕


又開始進入無盡地撞牆迴圈。

實驗遲滯,上頭又是一個急死太監一個毫無動靜。天氣正好,經費卻都拿去出國玩,要出差買儀器卻喊沒錢。小說看完了,逛遍書店卻看不上任何一本(或者這是出版社的問題?)。周遭的人都太忙,沒心思記得所有的瑣事,因此一些曾經的口頭約定後來也都不了了之;我是很容易記得芝麻小事的人,現在想想這真不好。大概只有跑步和 D III 稍有進展而已,卻也沒啥特別值得提的。

漫畫家古谷實的『青山綠水好自在』裡,那個跨下生菇喊著沒有目標的男人竟然是如此醜陋的傢伙,現在看來跟我也相去無幾。

入暑後睡眠時間越來越扭曲,夜裡輾轉反側到晨起日上三竿,總覺還有事該做未做而如鯁在喉,凡事又提不起勁,絞盡腦汁也吐不出幾個能分享的文字。原來不只三日不讀書,書讀太多消化不良也是會言語無味的。

狀似衝突地覺得有些乾裂又有些潮濕,不過我是很滿足於當前的天氣,所以,一切還是事在人為吧?

主圖來自這裡;原來還有這種網站,感覺蠻方便的。

Chopin Vodka—波蘭之子


理性飲酒,請勿過量。

雖然喝過不少伏特加,不過蕭邦這回是第一次嚐到,大概以前剛開始喝的時候太過追求冷僻難尋的選擇,這個曾經稍有名氣的品牌反而一直被錯過。

蕭邦伏特加相較於他的同鄉雪樹更有個性一些,不若凍飲的雪樹那般溫柔,但基本上都算溫和派的伏特加。如果純飲這支都會覺得嗆的話,大概不太適合喝伏特加,俄羅斯那幾款刺激性只會更強而已。香氣淡雅,帶著一點淺淺的醫院的味道,入喉順暢,即便在室溫下依舊不覺嗆辣,缺點是不小心會比平常多倒一些。不建議拿來調,調了就浪費了,酒體本身的氣味會完全被蓋過去。

另外,伏特加在臺灣果然不好賣呀!感覺一些小酒商進貨越來越少,常常幾個月看下來就是固定那幾瓶孤零零地縮在一角等著被帶回去。這瓶蕭邦的瓶塞也爛了,不曉得放了多久,斷裂的軟木塞就只好被推進瓶內與蕭邦肖像一起載浮載沈。

註:為避免被認出身在何處,照片經過胡亂處理,瓶裡左上角那塊淺棕色的就是軟木塞。

最後一隻豬—帕提克.霍夫曼


『最後一隻豬』(Die letzte Sau)是部難以形容的作品,以一個東德家族用傳統方式屠宰一頭豬來描繪整個大時代的變遷,不是我個人習慣的筆法,不過我想或許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小說出現。

因著對德國與歐洲的不甚熟悉,所以許多內容難以領會,於此同時有些譬喻似乎又稍嫌露骨,但這畢竟才是帕提克.霍夫曼(Patrick Hofmann)的第一本書,值得讓人關心一下他的後續發展。另外這部包羅萬象的小說想必也讓譯者為難,尤其是屠宰與解剖方面的敘述翻得稍微生硬了點。最後那些關於這隻豬的各部位處理細節,或許有人認為沒必要,但個人認為那正是西方小說家寫實功力勝過東方的原因之一;在這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要想每個人都有共同的回憶與經驗太難了,讓讀者自己去意會想像很可能是得不到任何共鳴的。

這宛若一場鬧劇般的殺豬儀式,即使我們嗅不出裡頭的德式幽默,也能輕易感受到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濃厚氣味、嘈雜聲響、血跡與葷臭(是的,素食者恐怕不適合讀這本書),那些略嫌粗俗無文的生殖器笑話更是讓我們彷彿置身現場。看得出來所有枝微末節的瑣事其實都串連在一起,那等於是描述整個東西德合併的近代史,然而知道該是怎樣發展是一回事,是不是真的看得出那麼多關聯又是另一回事;我承認對於後者是有困難的。

東西文化差異在這本書裡也清晰可見,我想東方傳統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大概對『最後一隻豬』裡描寫的親子互動很難感同身受,不過讀小說的魅力不正在此嗎?我很喜歡作者在臺灣中譯本裡的留言,尤其是對大腸包小腸的評語:「也許是因為我的同胞不習慣意外的驚喜。」

封面圖取自聯經出版文化空間,封面設計個人頗喜歡。順道一提,這本書網路上的心得好少,果然沒花錢請部落客幫寫推薦文宣傳效果有差嗎?(冷笑)

福無雙至


就像每隻狗都有屬於牠們的日子一樣,人生在世總也有些不順的鳥日子;而今天,對我來說就是這麼樣的一天。

從凌晨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開始,似乎就註定了今個兒低血壓兼腦袋不清醒的宿命,迷迷糊糊中也不確定吃下什麼地嚼去一餐,連路人問一條隔兩個街口的路都指錯方向。好不容易喝下當日咖啡正覺得頭殼裡的混沌緩慢理出頭緒了,就在洗杯子時順手把杯子砸在洗手台上,還連帶割出一個口子,撿好碎片後第一個反應竟是先去上廁所,等看到血滴得到處都是才驚覺傷口頗深。然後是本日唯一好運,剛好有個小天使帶著OK繃,雖然想過要上醫院,不過還是貼著讓他自然復原就好。

然後就是大太陽底下風塵僕僕地趕路,途中永遠都是不連續紅燈,跟老闆談實驗卻吐不出像樣的想法弄得好像自己沒在唸書似的,東碰西撞身上多出不少瘀青,以及一些不太想再回憶起來的枝節瑣事。不曉得有沒有哪個有人性的單位有倒楣假這種東西的?其實好像頗有需要才是。

這種時候就會理解為什麼宗教信仰永遠都有市場,人們總覺得自己沒做錯就該凡事一帆風順(也只會在這種地方講道理),一旦不若己意就開始矛頭亂比指天罵地起來,其實運氣又有何道理可言呢?

雖然很想躲在被窩裡充耳不聞度過一天,不過終究是熬過來了,該有的表現算不上好但也勉強及格了,今天還是早些就寢吧!

主圖取自網路;很久以前看到就覺得這張一定會用到,順手存了下來,果然是用著了。

商討事項列表


老闆不在家,暫時有些許喘息的空間,整天掛在旁邊問些無助於現實進展的五四三與政治新聞複誦真的頗惹人厭煩(最近有變本加厲的傾向),不在省得我還得想梗酸他。不過靜下心想,最近還真是乏善可陳,無趣但纏人的瑣事依舊太多、文獻閱讀進展尚可但收穫不大、許久沒有提振精神的聚會了。一天接著一天時光飛快地跑著,紙上談兵卻仍只是模糊的抽象線條,的確有些細節要留待現場決定,然而這股不踏實的感覺又怎麼著揮之不去呢?

猛地發現上回的討論日竟然是在整整四個月前,看來我最近給自己和學長的壓力都太小了。該談的事項怎麼列都覺得少了幾樣,到時候會不會又跟先前一樣漫天青鳥卻只抓得到鳥羽一把呢?當面溝通的能力仍急需加強呀我!

從學分數夠不必再修課後開始,就完全失去了
當學生的實感;是我之前跑得太快、當前太過遲滯、或是原本的心態就該調整呢?總覺得自己與同袍格格不入,當然周遭的空氣原本就不太跟得上時代,可我原本也不是那麼正統按部就班的乖孩子(雖然循規蹈矩之類的評語不知道出現在小時候的成績單多少次),不顧他人只以自我感覺作為標準真的好嗎?

人生,隨時隨地都在問自己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然而即便這些問題一個都沒有獲得解答,還是繼續走下去了(或是被扯著跑)。那些中斷這一切的人們,是想通了什麼,或是想不通什麼哪?

主圖是貼在本棟建築裡的莫名其妙警告標語之一。

該不該繼續讀呢?


今天在某處看到的討論——「想唸博士班,那碩士就要唸好。……」個人頗能認同;適不適合這種事就像感情一樣,常常要碰上了才知道,但碩士無疑地是博士的前哨站,若在此階段就零零落落,那麼繼續強求下去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

有些人碩士唸得不開心,會覺得是碰到不好的指導教授,但這常常是自我感覺良好又其實沒那麼好。碩士期間若沒有好好學習不進則退,出來往往會變得比用功的大學生還糟糕,而且變得更加世故更懂得察言觀色更難纏,也更容易拖垮博班的整個實驗室罷了。

碩班讀得好不好翻翻論文就知道,一個題目做了兩三年,即使教授指導不力自己也該摸出些名堂來,別忘了這已經是研究所教育了,旁人僅能提點,萬事還是要靠自己才行。

當然,我不否認自己足夠幸運地在大學期間就遇到好教授的引領,但,認為自己在碩士班期間過得不快樂的人,怎麼會以為自己接下來找到的就是良人而能在往後動輒三五年的光陰裡如魚得水呢?而快不快樂跟學到東西與否是絕對有正相關的。

的確,我與友人也會批評自己的指導教授,不過於此同時我們也懂得檢討自己是否有不足之處,完全不認為自己有錯的人絕對是大錯特錯。這年頭「寬以律己,苛以待人」者眾,要知道在選擇實驗室的同時,就已經註定你往後的命運了,而這可全是自身的抉擇,又怎能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呢?

附圖取自 PHD Comics。這似乎是開始讀博士以後的另一個常見問題,下次再說。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