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隻眼的誕生 - 派克


Andrew Parker 的『第一隻眼的誕生:透視寒武紀大爆發的祕密』(In the Blink of an Eye: How Vision Sparked the Big Bang of Evolution),探討他針對寒武紀大爆發發生原因的理論。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碰科普書籍了,一方面開始步入比較專業的領域,一些記者或業餘人士所寫得科普書已經完全引不起興趣;另一方面出版速度太快,而自己又有其他想浪費時間的事務。

不過臺灣古生物相關的書籍實在太少了,所以無意間掃視到這本時有立刻抓住我的目光。其實我是很感動的,這種擺明鐵定賠錢的書竟然還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出版,所以無論品質如何都是樂觀其成的,貓頭鷹出版社謝謝您。雖然等了很久 Stephen Jay Gould 的經典『Wonderful Life』還是沒有繁中版。

愛的鼓勵後就來批一下缺點。原作者似乎仍難以掌握科普寫作的技巧,行文太跳躍式思考,很多東西淺嚐即止,一些根本不需要提及的,提到了卻又沒說完,另一些是入門重點卻也講不深入;對古生物陌生甚至非生物領域的讀者而言,讀起來可能會很吃力。譯者的部份,翻譯名詞有許多並非常用譯法,可能這個主題對譯者本身所學與之前翻譯作品相差太大的緣故,不過書末有附上對照,算是可以接受。另外科博館出版——陳均遠等著的『澄江生物群』,相信對相關翻譯會很有參考價值。

書中的重點「光開關理論」證據主要均偏向節肢動物,其實沒有眼睛的動物門非常多。對一些同樣種類繁多的小型生物例如線蟲等,光線或視覺根本不重要,但其多樣性一點都不遜色。掠食者的理論也不適用在這些小動物身上,除了大量生殖外,他們的防禦機制(若有的話)也不見得是依靠視覺來躲避,而且相較於掠食,寄生可能更是個無法忽視的種化因素。只是因為我們對牠們的了解太少,只是因為缺乏相關化石證據(節肢動物的化石比較容易留存),不能當作無眼動物們的大爆發不存在,演化的力量不會考慮生物是不是有眼睛的。

相較於遺傳或分子生物學者們過度忽視化石與古氣象等直接證據,古生物學家的問題常常在於,化石當然是相當可靠且有用的證據,但必需謹記,化石絕對不是留下當初世界的全貌,而只是部份而已,甚至可能還包含著偏差。很多東西其實並不會被化石所保留下來,而且針對化石所做的主觀陳述常常事後都必須修正,例如奇蝦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因為化石是經過篩選後的證據,所以在依據化石做結論時更應當謹慎,並考慮那些可能無法被化石保存下來的特徵。最近一個對盲鰻與八目鰻的屍體腐敗實驗也是個很好的例證。

看過此書後更是對 Stephen Jay Gould 佩服不已。Gould 後來所提出的 Parallelism,相較之下的確比 convergence 有說服力得多,而書中一些細節也讓平衡中斷理論更顯傑出。演化不是毫無方向的,他還是受制於先天的限制,這就是 Gould 所說得三角拱肩(spandrel),但這樣的想法同樣也沒在這本書裡被妥善考慮,個人認為眼睛的演化與這個概念脫不了關係。雜七雜八批評了一堆,不過作者派克的理論其實仍是頗有趣,至少膽敢挑戰眼睛的難題就足以讓人稱讚了,而光線也或許真的在寒武紀大爆發事件中佔有一席之地。

演化,是否真的有個簡單的理論就足以陳述?至少,我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情況根本不是單一因子就足以造成,不過,當然,這也是演化之所以迷人之處。書封圖片取自 iRead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