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仕事心在飛


雖然還熬在工作崗位上,不過心情卻已經在放假了;年前暫且還有一關要過,事後可能也得再做些修改,還不能完全鬆懈下來。

其實這週有辦法的早就安排好假期了,附近也因為人丁稀薄而顯得空氣清新。依稀聽到消息,有些老闆還會特地挑這幾天點名,唉,人來了又如何呢?當真勞碌一整年,便不差這一兩天的堅持,渾渾噩噩大半生,多在崗位上賴它幾鐘頭又能改變什麼。無奈這仍是個僅注重表面工夫的社會,人們還是靠這種淺薄的資訊來給人打分數;是說誰又管你給我打幾分來著。

一直試圖安排這幾天的行程,可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行李參雜了些阿堵物、宿舍提早關閉、實驗會談延後,總之大致上一如既往地晚去晚歸。一直很討厭那種連假人擠人的返鄉人潮,不過像這種鐵齒不訂票到時候有啥搭啥的隨遇而安作風,可能也讓很多人大搖其頭。幸好目前完全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照片攝於日常工作的桌面,有入鏡的就是每天都會用到而且陪伴我最久的。

家族的羈絆


原本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某方面而言可能也的確如此),尤其對家族感情頗為淡然。不過最近從幾個例子裡看出,大體上家人對我還是有些許意義的。

因為自身的成長歷程,其實很清楚現在社會上老是在討論關於教育的問題,其實絕大多數都不是出在學校教育上,而是在於家庭本身的環節。同儕壓力再怎麼大、老師們再怎樣諄諄教誨、電視節目如何污染純潔的心智,全都敵不過父母的身教言教;遺憾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人類檢討問題時都習於先跳過自己。

不管理由多麼冠冕堂皇,當孩子年幼時整天將他關在家裡或才藝班或托兒所,長大後甭想他會與雙親有多麼緊密的情感連結。然而即使是如此,即便孩子年紀還小仍不太懂得表達,父母們所說得每句話,都可能會在他們腦海裡烙下深深的印記。所以,你的孩子長大後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再像以前一樣黏著你?不像小時候那樣言聽計從?不要懷疑,絕對是你自己造成的,跟社會環境沒太大關係。

若是我的弟妹不是我的親生手足的話,他們大概都會是我最討厭的那種人。一個仍將自己關在城堡裡,憧憬著不切實際的未來幻想,未受過真正的挫折與摧殘,但卻仍以少女情懷總是詩的粉紅將自己的人生染上俗麗不值錢的不幸外殼。一個由於自身的魯莽率直受過不少排擠,但卻從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只是一勁地攻擊別人,將自己偏好的標準強力推銷且把異議者全當作冥頑不靈的次等人種。不同的方面,同樣地固執己見,一樣都是我應該難以忍受的,卻是我真心接受且引以為傲的。如果真有這種連結,這應該就是家族的羈絆吧。

我終究是離家太久了,父母難以成為我們榜樣的同時,我選擇了逃離,於是他們也失去了一個可以盯著的背影。這原本就是我的責任嗎?嘴上不認同,心裡卻是遲疑的;我想,對於家裡,我還是少做了很多事。如果有我的人生相談,一切會有改變嗎?可能很難,畢竟我也迷惘了這麼久,也在外頭不知所措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我少做了一些該做的,這是肯定的。

然而,沒有我,他們終究還是長大了,成為我所無法成為的人,仍舊是個性討厭,但可以令人傲然的弟妹們。無論拿什麼希世珍寶來換,我也是不要的。

主圖修改自『サマーウォーズ』(SUMMER WARS)官方網站提供的陣內家家譜圖。本劇場動畫應該是近年來最為老少咸宜適合於逢年過節期間闔家觀賞的推薦作品。

找到正職 一切才開始

昨晚學長請客,找到正式教職了,博後第二年,無論以何種標準來說都算頗為順利。對個人來說是個好消息,畢竟這表示本工廠出貨是有人願意收的,不過近來對這個許多念博士的朋友們夢寐以求的位置其實是越來越冷感的。

原本繼續走這條路,為得就只是想做研究罷了,不過看看現在所內老師們在忙的,卻都不是這麼回事,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承認對研究的熱情早就冷卻了。臺灣要求地是萬能型教授,研究教學行政社會服務樣樣都要兼顧,自己墊墊斤兩應該是完全無法達成的,光是每天得面對學校行政體系的各類官僚表格問卷,大概就夠我火到什麼正經事也做不成了。但是真心跟人說自己想當萬年博士後,所有人卻一致覺得「很可惜」,甚至有人認為我說謊?喔,騙你有啥好處嗎?還是現在仍活在那種國高中時期每個人問都回答沒唸書來除去對手的幼稚心機年代?很遺憾,本人並沒有那麼小心眼,而且我對自己的對手要求是很嚴格的,不會挑水準太差的人來拉低自己的水準。

聽了不少人的求職案例,結果,臺灣的學術界還是一點長進也沒有。選人的最高指導原則大多還是靠關係,個人的研究成果與能力終究不會是第一優先,惹錯了對象,面試時考官還會接到黑函哪。所以,所謂的自由民主的社會,到底是在哪方面呢?

關鍵字搜來搜去教授的形象似乎總是固定的,不脫那襲白袍、眼鏡、手持厚厚地原文課本或不明實驗儀器;今天就不放圖了。有時候,不知道真相會比較幸福。

時間長短大有關係


跟朋友們對照一下,才發現自己看過的電影好少。一方面跟我不愛看電視多少有關,不過,也許是個性使然,相較之下,詩詞與小說、劇場版與 TV 版動畫、即時戰略與角色扮演,我都很明顯地只熱衷於後者。

當然,這絕對不是說我討厭或鄙視詩詞,或許只是因為個人的領會不足以了解詩詞的精妙,所以需要更多更淺顯的解釋或對白來體會,這種情形下小說對我個人來說是個更理想的媒介。就如同我一直沒有真心喜歡看電影;兩三個鐘頭太短了,一些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電影場景或情節或許都看過,但也往往記不清晰。喔,當然我也覺得 Robert De Niro 又酷又帥,甚至像在 Cape Fear (1991) 裡極富魅力的惡棍演出都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這畢竟是極為少數的例外,更何況擁有如此才能即使不在電影這媒介上表現相信一樣能有傑出的成就,只是電影相較之下更受眾人注目罷了。

同樣在動畫裡,劇場版多半預算充足而往往有更好的作畫品質與更緊湊的劇情,不過讓我樂此不疲的卻是電視動畫。正因為預算相較之下少得多,電視版動畫往往在作畫方面沒有那麼細緻,許多場景得重複使用以節省開支,加上時間的限制、劇組人員間的配合等問題,都較劇場版嚴峻得多。然而,正因為有所侷限,所以如果有好作品出現才更讓人驚艷,不是嗎?而且因為預算較低,因此很多不那麼熱門的作品也才得以百花齊放。另外,由於時間拉得夠長,也更容易讓人融入角色,不至於有囫圇吞棗的感覺。

雖說我喜歡電視動畫,但真要我每週只看短短半個鐘頭不到然後就下週待續,也是頗有困難的,個人還是習慣等全劇終後才一次看完。大抵我是個慢熱型的人吧,需要點時間浸淫其中,也幸虧活在當下這個網路時代,才有辦法配合我這種惱人的習慣。

圖片是 Industrial Facility 設計的 Two-Timer 時鐘,取自 dezeen 的報導網頁。

慵懶的週末日常


又是極度懶散的週末,作業放在桌面一個字也沒動過,兩天就這麼過去了。只能勉強自己撐下去了,再怎樣過年前也僅剩一週多的日子要拼。

從前在嚴師帶領下養成的習慣之一,每天即使沒事也會到實驗室露個臉。越來越覺得當初我的啟蒙實驗室真是選對了,一些習慣和心態都在當時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科學的態度上。岔題了,拉回來。乍看之下只是去工作場所走走,似乎沒什麼差別,不過在許多小地方,比如每天固定看科學報導網頁、比如至少會讀點英文、比如習慣性瀏覽文獻等等。這些也許短期內完全感覺不出差異,但長期下來累積的實力,卻是我之所以在放蕩自己兩年後仍得以重回軌道的重要因素。此外,藉由平常日與假日間界線的模糊,也能減低每週固定「放假兩天收心一天」的浪費光陰模式產生。

雖然這樣說,但最近有越來越懶惰的趨勢,已經連續幾個週末沒有好好做事,甚至也沒露面了;雖還不至於擔心會再次自我迷惘,但總是個警訊。宿舍與實驗室這段獸徑,必須繼續好好維持它,即使周遭的空氣是鬆懈的、慵懶的、等退休的、度假勝地式的,還是得堅守自己僅有的優勢。

主圖為 Ursula Vernon 所繪的『Water Mouse』。純粹只是想起在『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書中,Konrad Lorenz 提及的水老鼠這種動物,習性跟本人還頗為類似。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Simon & Garfunkel



已成傳奇的二重唱團體 Simon & Garfunkel,這首『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是他們所有作品當中個人最喜愛的一首。Paul Simon 創作功力不凡,Art Garfunkel 清澈的歌聲則恰似為了演繹此作品而生,雖然兩人在發表這張專輯後不久即分道揚鑣,此曲卻不斷被不同歌手傳唱,一直到 2003 年兩人再次復合又重新公開演唱這首作品。

因為歌詞的關係,似乎每次颱風淹大水時,『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就會被拿出來重新注目一下,但這首描寫友情的作品其實適用於很多情境。而且一般來說這類福音歌曲類型的個人通常會覺得食之無味,在此卻也是例外,也許這就是好作品之所以無國界的原因。

適逢面臨挑戰之時,僅以此首祝福朋友和自己都能安度難關。

也無風雨也無情


人類果然是習於遺忘的動物,風波過後,也不過三兩天的光景,一切又歸於平靜,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勢頭正熱時跟跟風,熱烈討論(與熱烈扭曲事實、捕風捉影等等一起)個一兩天,開始感到無聊,又是淡出鳥來的日子,然後再來想辦法炒熱下個目標,稍微摻點佐料雜質也無所謂。這正是我所謂的「新聞之不可看性」,因為一直都只在輪迴,而沒有成長學習。也罷,正因為時間不斷沖刷掉那些愉快或不愉快的種種,所以人們才得以不斷地從過去中站起來,而不必背負太多包袱和罪惡感(還有責任),善於遺忘的同時也是經得起挑戰的。

主圖是 Alberto Giacometti 的 L’Homme qui marche I, 1960(Walking Man I),圖取自 Wiki。人,在不斷失去的同時,也還是繼續走著。或者,我也該學著去原諒,就如同那些偉大的人們總是原諒我等愚昧凡人一樣。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暨該死的官僚嘴臉


今天真不是我的日子,原本想專心整理思緒修改實驗計畫,卻完全靜不下心來,果然人類還是無法不受環境與旁人所左右。

先是妹妹難得找我網路人生相談,不過開頭卻也不明說,繞了半天圈子還是那個老問題。之前勸她多考慮其他因素才做決定卻都被當成背叛與不理解,如果心裡已經有了想要的答案,為什麼還非得聽別人從嘴巴裡複述一遍才甘心?然後給的答案不如預期就成了對方的錯。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吸到第一口自由空氣的同時,考驗才剛開始;不能理解的話,參考一下法國大革命發生的種種。結果耗盡整夜的心神,卻發現妹妹仍似懂非懂,也是很痛苦的。無怪乎古人常嘆知音難尋,能完全不多加解釋地與人聊天,竟也是種奢求。

今早更慘,大概從懂事以後就素未謀面的遠房舅舅突然來電,想拜託我帶點東西回家,後來才從家裡聽說這位舅舅有個留米的女兒一直想介紹給我。雖說可能有點不肖子孫的味道,有時候很慶幸祖父母輩都走得早,親戚間比較沒有非得往來不可的理由,自很小開始就不必忍受那種逢年過節才團聚的假惺惺熱情(請原諒我的直接了當)。到現在,一個連長得是圓是扁都不清楚,碰面還得跟網友會面一樣靠手機聯絡的親友(撥電話 → 看對方接起手機 → 打招呼「阿你就是那個圓仔花嗎?你好我是牧神。」),叫我該以何種心情和偽裝來面對呢?

適逢年關將近,意外頻傳,敝校也不例外。每每收到官方很明顯粉飾太平的公開信,胸中都忍不住無名火起。其實原本也覺得只是一件意外,而且是個人行為,不過官方非得用個看似冠冕堂皇的藉口來美化自以為污穢不堪的過程,就太讓人噁心了。我說,骯髒的是你們自己的腦袋吧?誰知道你們想去哪了!

另外,稍早所內的技正跑來要求,要將實驗室內沒有保險絲的延長線全面換掉。我承認自己一方面是因為懶,另一方面真的覺得沒必要,於是表達了一點心不甘情不願,沒想到他竟回我一句:「那這樣以後如果失火算公共危險罪,要關六個月。」我承認自己不夠成熟,立刻就怒火中燒,上網查法條果然沒有符合的項目,請問這算恐嚇嗎?這些該死的公務員只因為上頭的一個指示就拿犯罪來威嚇人,以為大家都不懂法律任其欺侮嗎?

唉,抱怨完畢,雖然一直不願意,這裡終究成了我倒垃圾的所在。為了改善氛圍提昇素質(來不及了啦),既然提到法國大革命,主圖就放上 Jean-Pierre Houël 的名畫『Prise de la Bastille』。Wiki 真是找圖的好幫手。

章魚?花枝?烏賊?魷魚?小卷?軟翅仔?


決定來推廣一下這張海報,前幾天試著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結果找到一堆網頁或多或少都有錯誤。其實原本俗名混用的情形就很普遍,許多漁民們自己也搞不清楚,若真對頭足類有興趣的話,還是參照專門的無脊椎動物課本並利用學名區分會比較精確。另外,這張海報也是有個小錯誤,左上角鸚鵡螺亞綱的英文應該是 Nautiloidea。(感謝原作者提供修正版本,已於 2012. 3. 22. 重新上傳。)

基本概念:具大型外殼的鸚鵡螺(nautilus)和八隻腳的章魚(octopus)一般都沒問題,有碳酸鈣內殼的烏賊(或花枝、墨魚、cuttlefish)大概也沒問題;沿近海的鎖管、小卷、軟翅仔(鰭為完整圓弧狀)均為閉眼類,有人會把鎖管稱為槍烏賊,這名稱因為容易與花枝搞混,因此不建議使用;遠洋的開眼類則稱為魷魚,如阿根廷魷、大王魷魚,閉眼類與開眼類英文俗稱均為 squid。另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種類或根本沒有中文俗名的,例如船蛸、深海章魚、幽靈蛸(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牠比較接近章魚類,所以稱為吸血鬼烏賊或吸血鬼魷魚較不洽當,雖然英文俗稱是 vampire squid)等等,就請參見 Wiki 等較為詳盡的資料,還有很多圖片可供參考。

另外,在其他網頁找到一些常見錯誤,大家都抄來抄去,所以錯誤也不斷被複製,為了避免繼續流傳下去,在這裡稍微提醒一下。首先,不是所有的章魚都稱為石居或望潮,這類比較特別的俗稱,通常是地域性當地居民對某類章魚的稱呼,不適合作為統稱。另外,小型章魚不見得是大章魚的幼生(通常都不是),小管也不等於鎖管的幼生,這些俗名都包含為數眾多的種類,頭足類光是已命名的現生種類就有八百多種,俗稱僅是很粗略的分大類罷了。另外用體型大小來區分是有問題的,這些俗稱下包含的物種體型大小差距很大,如此可能造成更多誤會,例如動物頻道裡的大章魚,絕對不是大王魷魚(為什麼會有這種誤解呢?orz)。

關於海報版權,請參見海報左下角(啾咪)。

始動!


經過了兩年半的等待,終於我的計劃書算是初步被接受了,雖然還要修改,不過排定船期而得以進行初步實驗,也算踏出了一小步。所以,這代表我今年剛許下的心願已經成型了嗎?新年新希望若在一年的肇始之際就完成了,那麼剩下的時間要做啥?

幸或不幸,離目標達成還遠著,希望這次的行動夠我完成 Figure 1,而不僅是 1-A。兩位老闆的帶兵方式南轅北轍,需求也截然不同,只能告訴自己要守好自己設下的最後底線,時間固然重要,成果的品質也不可隨便,至少,不要在五年十年後再回過頭來著急著想隱藏自己年輕氣盛時的羞愧。

持續地修正微調其實對兩造而言都是辛苦的過程,雖然知道怎麼改都不會完全滿意,但總又希望能與眾不同,結果卻老是在修辭與句讀上打轉。其實這也是未來一輩子裡可能會反覆不斷的工作模式,得先習慣才行。

雖算不上昂首闊步,不過有緩慢移動總是好的。主圖來自 PHD Comics

工作中的無事忙

越忙的時候,就越會找些不相干的瑣事來拖延做正事的時間;悲慘地是,在不怎麼忙碌的時候,你還是不會去做正事。

以上似乎是我這類「不成功人士」的通病,成功人士們相信絕對不是這個樣子的,他們必定早早規劃,凡事按部就班,絕不允許意外的發生,在擊破一個又一個難題之後,安然抵達成功的彼岸,臉上還掛著一抹輕鬆寫意的微笑。嗯,至少小時候課本或是名人傳記裡都是這樣寫的,只是我沒想過,到了最近還能在新聞裡看到有人持著完全相同的看法。

計劃書在桌上擺了一個月,雖然這段期間內補充了不少原本缺乏的背景知識,不過實驗基本架構還是和當初差不多。這當然也是有些苦衷,完全沒有先行實驗能擠出這樣的東西,一般標準來看也還過得去了,可惜,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盡力了沒。作業檔案擺在電腦桌面一整天,耳中播放著精挑細選的作業用 BGM,旁邊可能還擺杯提神的茶或咖啡,一天過去了,工作卻沒有太多進展,此時心裡的挫折感其實並沒有外表顯現地那般蠻不在乎。

關關難過關關過,時候到了唉兵(唉唉叫的兵)還是得上場。

本日就不放圖了,以免被察覺我工作的時候都在忙些什麼。

德國獵鹿大師藥酒— Jägermeister


未成年請勿飲酒,否則會被警察杯杯抓走唷!

雖說 Jägermeister 德文原意就是獵鹿大師,不過除了商標圖片外這酒其實跟鹿或其他偶蹄目動物沒啥關係,維基百科加註一句特地強調內容物不包含鹿血。德國野格利口酒是典型的歐洲香料草藥酒,由五十六種藥草、果實、植物根、香料(包括茴香、肉桂、罌粟籽、番紅花、甘草、薑等等)碾碎後泡在酒精兩三天,過濾後於橡木桶陳放一年,再次過濾後加入糖、焦糖、酒精、水調製而成,酒精濃度為 35%。

酒體本身有相當甜度,輔以濃郁的香草味,網路上查到的「德國藥酒」幾乎都是這一瓶。單喝個人感覺太甜膩了些,官方建議是冰凍後(負二十冷凍庫)飲用,其他也有加入紅牛(Red Bull)或搭配琴酒與檸檬汁等等的調酒,這些就留待有閒的朋友們嘗試後分享了。

圖片取自 Wiki

新年期待之突破現狀


這幾天看了去年對自己許下的期望,其實大體來說算都達成了,不過去年的願望換成一句話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原本就是比較保守的保持現狀,根本就算不得什麼新年新希望。總之,即使是為了蓄積能量也沈寂夠久了,今年應該要有變化,期待今年的突破。

覺得自己已經快變成反社會典型了,尼特、啃老、怨天尤人、不與人互動,縱然還是對自身抱有期許,不過沒表現出來,誰也分不清我的心志與那些週一大清早街旁的路倒有什麼不同。加油吧!欠什麼就補什麼,老是覺得「要是我每個禮拜也能喝兩次肉湯,才不會打輸你」的話,那就乖乖去喝肉湯吧。

今年一定要開始動手做實驗。出國即使還不能成行,至少也要開始有點眉目;跟國外老師聯絡一下。所有算得上好習慣的部份,都要繼續保持下去。弄到萬事具備,方不至於東風起時才手忙腳亂。

很多華文地區每年都會選出年度代表字,這裡也選出一個今年的代表字來當作對自己的期許。原本在考慮「變」,不過想想還是用更加積極的「動」來警醒自己。主圖的「動」字為清初學者傅山的作品。

喜宴馬拉松


號稱民國百年元旦的好日子,於是許多人選擇在這天完成終身大事,肚子裡有異物的也急著在當天把孩子擠出來,小朋友等不及的就殘念了,總不好夾回去。上個這樣的好日子是民國九十九年九月九,下個應該是今年的十月十日?這樣看來好日子還挺多的,不必急於一時。

雖然沒有事先約好,不過兩個同學選在同一天請客了,還恰巧一個中午一個晚上,從早吃到晚的結果,真是一整個累。雖說不是自己要嫁人,不過光喝喜酒這檔事,心理負擔可能遠勝真正跑一場馬拉松的體力負荷,據說我某位神人朋友跑完全馬當天下午就進辦公室加班了,結果這次喜宴他卻只參加一場,就又躲回辦公室去了。

久未謀面又不太相熟的朋友們碰面該聊些啥呢?年輕時可以談異性,適婚者就集中在買房養小孩的話題,男的可以聊球賽和攝影,女孩子們就服裝和那某個三八同事;總之這些東西似乎是從人類肇始至今沒怎麼變化過的,也許值得心理及考古學者們參考。那麼…這些題材、同樣的一批人,要怎麼從中午聊到晚上呢?最後只好大夥看小孩子耍猴戲,偶爾自己也下場扮蠢一下,結束了這個回合。

發現大家幾乎全仰賴 facebook 在互通有無,又再次揪心了一下想弄個帳號,但一想到要重新與世界開啟某些連結,一把火又熄了個無影無蹤。當天吃飽了環顧四周,雖說還沒銷出去的可能就是短期內不會有變化的滯銷貨,不過算來接下幾年大概都還陸陸續續會有消息。看來上回的預測有誤,這場紅色炸彈之爭還有得打。

The Elements of Style—William Strunk Jr. and E. B. White


這本書其實是當年工作時老闆自掏腰包買給我們一干同事的,原本預計當時就要把它以讀書會的方式唸完,不過總之是沒成功。事隔多年後重新翻閱此書,才驚訝於此書的精闢與經典之處,也對自己當年沒能體會老闆們的一番心意頗感內疚。

雖然『The Elements of Style』出版多年,不過寫作的風格與基本原則是不變的,這也是為什麼此書至今仍是所有英文寫作者必讀的經典。個人曾參加過留學考試的補習班,也出國到語言學校進修過,我敢說只要能把這本不到兩百新台票的小冊子讀通,這些錢統統都可以省下來了,足見此作歷久彌新的程度。

此書的內容正如同它的尺寸一樣,短小精悍而且重要到應該要隨身攜帶。一般英文寫作的課程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甚至相較之下遠遠不及本書精簡緊要。你所該做得就是好好精讀它,然後多加練習並分析手邊的任何英文句子,一定可以看到寫作能力明顯的進步。

此書的 1918 年初版已成為公版權作品而有網頁版。不過現在臺灣的出版社已經出了中英對照版——『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學習英文者應該人手一冊。圖片取自 The Sky of Gene,內有對這本書更清楚完整的介紹。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