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謀殺的城市—柴納.米耶維
Posted in 悠遊小說林 on 晚上9:53 by 牧神柴納.米耶維(China Miéville)是個值得被關注的名字。我向來討厭太過直白的政治評論,不過米耶維的小說讓我想起 Karel Čapek 或 George Orwell 等人,那個文以載道又不減故事本身樂趣的年代。如此披著奇幻皮的荒誕情節在虛構的雙子城內血淋淋地刻畫著現實,貝澤爾與烏廓瑪幾乎可以是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大城或國度,反正那想像出來的界線與刻意為之的視而不見原本就無時無刻存在我們彼此之間。
只要能夠接受那荒謬的違規跨界設定,你很難不欣賞這本『被謀殺的城市』(The City & the City)。兩城的人們自幼學習著相互忽視,連在同一條路上開車也不例外,還有各自的服裝、姿態、建築與語言可供辨識,神出鬼沒的跨界監察更是充滿了都市傳說色彩。這難道還不夠諷刺嗎?視而不見的前提竟是得先辨認出對方為異己,還有更能彰顯彼此互相在意的設定嗎?
書中跨界監察說:或許外人才能真正看清楚兩城人民的特徵,學會介於中間的方式。
一旦轉換為第三者的視角,就再也回不去了;那些曾看不見的界線、蒙在霧裡的人與物、理應聽而不聞的交談、不存在但物理學上得繞道的障礙物、甚至是原本到不了口的早餐,全都一瞬間亮了起來,這還不夠奇幻?也正因如此,違規跨界過久成了無法回家的理由,自小習來的一切禁不住幾天的破戒,是束縛太弱或分界太薄?
這本書實在太適合臺灣了,一個自以為自由民主開放卻又在城裡畫滿邊界的小島。我曾在台鐵區間車裡親眼目睹貝澤爾與烏廓瑪的形成,台北車站拉線禁止外勞集會與隔幾天同地點文化部長龍應台帶頭熱舞的事件,更是由政府官員親自示範要化為本書裡的雙城有多麼容易。不僅是外勞,原住民、新移民、遊民、流浪動物、同性戀、紅燈區、醉漢、抗議群眾,我們平時就學著視若無睹,而藍綠永無休止的惡性鬥爭更是將蕞爾小島漂亮地撕裂開……。
曾耳聞生物分類學老師舉例,若有外星人來地球抓了黑白黃三個人回去,他們會把人類分成三種。不過其實現代分類學已經不那麼簡單了,相信在細心兼以充足的科學證據下,無論膚色族群人類還是會被妥當地分為同一種的。
書封圖取自紀州庵文學森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