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愛繁殖 - 韋勒貝克


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無愛繁殖』(Les particules élémentaires)完成於1998年,『一座島嶼的可能性』(La possibilité d'une île)為其2005年的續作。雖然短期內可能不會再讀韋勒貝克的作品,不過依『無愛繁殖』所描述的在十年後仍歷久彌新,相信『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不介意我讓它再多等一會兒。

有人說這本書所描述的是我們存在的世界,也許是有一部分,不過我認為這個世界尚未如此悲觀。即使是作者描述的六零年代嬉皮風潮,還是有一大部分沒跟上流行的「平凡人」仍過著清淡無趣的日子,也許每天在工廠轉十六個小時的螺絲之類的。現今雖然網路讓性愛更速食化,地球村的形成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然而,大多數的人仍渴求一段親密關係,也許是親情、友情、或愛情,只是這些也許由於物質生活的污染而不若從前那麼純粹了。

而談到純粹的愛,忍不住想節錄一段:

…他們一輩子工作,辛勤地工作,只為了奉獻、為了愛;他們無私地傾盡一生為別人,只因奉獻和愛,況且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犧牲了什麼;事實上,他們無法想像自己除了因奉獻和愛傾盡自己一生之外,還有其他生活的方式。通常,這種人大都是女性。
看到這段很直覺地想到鄭進一的『家後』,至少在我這一代,我們的母親(至少還有祖母)大都是扮演這樣的角色。曾看過所謂"女性主義者"嚴詞批評這首歌,覺得很可笑;它是描述實際發生的景況,頌揚那些女性的偉大(還有什麼比奉獻一生的愛還要偉大?),而非贊同和鼓勵奴化女性。連面對和接受過去的實情都做不到,又妄想革什麼命呢?有點離題了……

米榭應是為了劇情需要而設定的人物,至少在我的認知裡,還沒見過真實社會裡有哪個學者當真放棄一切情感投注於科學(若真的有,也許該開心?)。雖說童年缺乏母愛可能導致心理障礙,但完全冷漠似乎有點太過科幻,誇大了心理學的影響。悲哀的布呂諾則彷彿俯拾即是,因外表因素而不斷地在社交或性生活中受挫的人,有些甚至是真心想要有個人能讓他愛的;諷刺的是,常常在螢幕前悲傷疾呼無人可愛之人,往往也迷惑於外表或物質因素。安娜蓓兒也是個網路世界裡常常可以找到的範本:曾想過真正的愛情,但在錯過機會或受傷後選擇利用自己的優勢浮沈於慾海,等看透一切不過都是空甚至是年老色衰以後,才開始後悔想找個也許不那麼誘人的穩定對象。有人說『無愛繁殖』冷酷地否定了親密關係,其實韋勒貝克是有試圖讓兄弟倆去愛,只是經過了那麼多風雨,米榭已無能去愛,布呂諾則更讓人哀傷地遲疑了。

克麗絲蒂安娜是全書中我最愛的角色,我也相信她是真心愛著布呂諾,當她癱瘓後問:「你確定這是你想要的嗎?」我痛苦地想替他吶喊。然而,當一份愛擺在眼前……布呂諾和米榭錯過了,我也是(更可笑的是原因幾乎和米榭一樣)。我想,這才是現代人對愛最大的悲哀吧!

圖片來自
博客來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