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試後的餘波盪漾與寫不完的報告


今天是學姐的口試,在經過數年長期抗戰後的最後一搏。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參加博士班畢業口試,雖然原本也不期待有什麼槍林彈雨的場面,不過一切很平和的在一個半小時內結束後,卻覺得有些空虛。當然學姐在這些日子裡很努力,實驗數據也很龐雜,然而在口試過程中雖然聽到委員們給予不少建議,卻總覺得在科學上缺乏一些負向的回饋;處在長期鄉愿的環境之下(這是我某位自稱不符國情的老師說得話),是否就是如此才造就臺灣目前學界裡溫吞的研究氣氛與貧乏的討論習慣呢?

以前聽一些留學歸國的老師們在討論自己過去口試的血淚史,口試時間甚至是以天來當單位計算時,雖然一方面很惶恐,卻也覺得大丈夫當若是。博士班的訓練,不就是為了能在觀察現象後問出好問題,設計出符合科學的研究流程來探討,然後再和其他學者討論嗎?用一個詞彙來說,就是要學習「科學的哲學」。然而今天看到大多數的情形卻非如此,題目是老師給的、經費是實驗室支出、方法按照文獻裡寫的、討論再胡亂抄一通,最後連口試的把關效果都沒有發揮出來,也難怪雖然現在研究生邁向量產化的時代,研究經費與國外相比也毫不遜色,但我們的科學研究卻仍裹足不前。

不管如何聽了一場口試終究不是浪費時間,不過明天該交的報告就慘了。剛剛胡亂的打了一份草稿,等著明天把參考文獻挖出來填上血肉,加上週三得去報告自己未來的研究計畫,這幾天應該是我這學期數一數二忙碌的一段時間,但跟從前相比其實又差多了,因為我的休閒時數其實沒怎麼減少。這樣看來是我仍逼迫自己不夠緊嗎?或者我終究回到正常人的步調了?

圖片來自這裡,裡面寫的第二個領域,其實是每個研究生都會碰到的課題吧。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