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失落的人 - 姬蘭.德賽



這是一個關於失落的故事。作者必須寫出全名姬蘭.德賽(Kiran Desai),因為她還有個入圍三次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的母親 Anita Desai,而 Kiran 青出於藍地在第一本著作『番石榴園的喧鬧』出版八年後,以『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成為最年輕的布克獎得主。一直以來一部作品有沒有得獎對我來說實在不是閱讀的重點,不過這本各界讚譽有加且拿遍大獎的傑作,在我剛看完前五章便完全能理解那些讚詞絕非空穴來風。

這是關於噶倫堡的故事,書中主要描寫這個地區的人事物景;這也是關於印度的故事,有整個印度的變革與憤怒;這也是關於紐約、倫敦的故事,移民們在當地留學打工所遇到的點點滴滴盡在其中;這當然也是全世界的故事,因為,畢竟到處都是印度人。

我一直覺得某類特質的作品就只有女性作家寫得出來,『繼承失落的人』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姬蘭.德賽並不把家國大事以宏偉的文字堆砌,而是用精雕細琢的譬喻和瑣事,精準地指出整件事情的荒謬可笑;雖然經過翻譯,但仍可察覺原著的詞藻華麗,卻又不帶匠氣地把哀傷刻在讀者心上。另外,書中欲展示的議題雖然包裝在許多不同的場景中,但作者想表達的觀點卻一點都不隱晦,反而大剌剌地攤在太陽下,看過去便能領會。


其實初看這本書,就一直給我很熟悉的感覺,裡面所說得很多事件,搬來台灣,不是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嗎?身處一個海島,我們所擁有的族群宗教文化多樣性自然是遠遠不能和印度相比,但我們國內的種族歧視、宗教紛爭、文化衝突,嚴重程度卻一點也不亞於書中描述的景況。亞洲人特有地,對歐美文化既崇拜又恐懼加之以自卑(更可能還有過於自卑而產生的排斥)的矛盾心理,以及對自身數千年文化又恨又愛又不肯承認又不願捨棄;這些,不就正在書中與我們生活周遭上演嗎?

於是,我們一面歧視他人,一面被他人歧視,造就了今天這些荒謬的場景。

開始寫心得後,便益加感受到譯者的重要性,本書譯者李維拉為此書中文版加分不少,在此深表敬佩之意。


圖片來自博客來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