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是個害羞的孩子



如果在某些朋友面前說我自己是個木訥的人,大概會被當成笑話吧。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便習慣沉默;也許是找不到可以放心傾訴的對象,也許我天生就習慣傾聽多於對旁人掏心掏肺。小三的時候,成績單的評語老師給了「活潑好動」,不過從沒在孩子面前給過任何一句好評的爸爸,硬是告訴我那其實表示「輕佻」,逼著當年雖不懂事但已模糊理解這個詞意的我灑了幾滴淚。國二的時候學校有晚自習到九點,而我總在九點半左右踏進家門;有一天跟同學在路邊聊起一些事忘了時間,快十一點才回到家,結果發現我媽不但已經聯絡了學校一堆老師,還順便報警了。也許就是這樣的教養環境下,家裡的三個小孩都有著過度內向的性格,而我因為長年在外求學,應該已經是當中最社會化的了。


上大學以後,因為有了宿舍及室友的出現,我開始比較習慣和同學聊天,雖然大多數時間我仍是一個人行動,不過終究不再那麼獨來獨往。好景不常,大二開始有點經濟能力的同學紛紛離開宿舍追求更自由的大學生活,而我選擇踏入了實驗室。實驗室的作息,幾乎可以完全不必跟人交談,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其實這還蠻符合我的性向);等到開始理解什麼叫做勾心鬥角的時候,與同袍溝通閒聊的機會就更少了。

當時也初次接觸了網路世界,bbs 正流行,於是我闖入了當時學網的 talk 板,當年電子業正是一片榮景,板上也多是工程師頭銜的網友。一個小大學生,加上網路世界裡永遠地陽盛陰衰;雖然厚著臉皮想打進那個小圈子,卻因應對不得體而似乎得罪了一些前輩。這似乎成了我在網路世界中的行為模式,總在某個地方突然出現,短期內密集來訪後又突然消失。於是,我從未有過深交的網友,而總是蜻蜓點水式地沾過一個又一個的小團體。

不久後手機開始平民化,我也辦了,但還是不愛講,通話費總是達不到月租費;附帶一提,我也討厭電話和答錄機。不過總有那種時候必須聯絡親友,因此多少還是會說些話,但隨著即時通訊軟體的出現,連這點交談的機會都抹煞了。我卻樂在其中。

上研究所後發現研究生們並不總是對科學有興趣才來唸書,加上年齡和話題的差距,如果無話可說,那就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於是,我滿足於抿著嘴的生活,一天只講兩三句話是稀鬆平常的事,包括跟早餐店老闆點餐也算一句。同年齡的朋友們漸漸地有了事業組了家庭,原本定期的聚會也少得多了。其實我也有點人來瘋的症狀,所以至今仍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真的內向或只是不愛說話,也許都有那麼一點吧。

圖片來自:這裡,這是電影『摩登大聖』(The Mask)的面具,戴上會變成另一個人喔!

0 意見:

Leave a Comment

Back to Home Back to Top 牧神獨語. Theme ligneous by pure-essence.net. Bloggerized by Chica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