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哼著降B調—瑪莉.史崔根
Posted in 悠遊小說林 on 下午4:47 by 牧神如果有個不那麼屬於天才作家的書籍愛好者,可能也沒有太多機會得以環遊世界跋山涉水,在遍覽群書且累積夠多人生體驗後,決定寫下一部自己得以操控的作品,也許格局不那麼龐大、牽連不那麼繁雜,但絕對足以彰顯她對書海與人群的熱愛。『地球哼著降B調』(The Earth Hums in B Flat)就是這麼一本書,而且是處在同類型裡巔峰的位置,一本平凡愛書人所寫的、足以步入殿堂之作。
在書店翻開就很有傑作的預感,前頭的推薦詞裡,有人說是溫暖的、有人說可怕的、也有說難以忍受的、魔幻的、推理的、成長的、哀愁的,微妙的差異更顯現出這本書的獨特魅力。晶冠是我未曾注意過的臺灣出版社,低調但確實的排版設計,令人頗為激賞,希望能在這亂世裡撐下去。翻譯不算通順完美,但相信以後會更好(是說威爾斯語和英語的差異該如何在中文裡表現也是難題)。
我很高興知道作者瑪莉.史崔根(Mari Strachan)是位已達耳順之年的老太太,如此靈動慧詰的文字若由年輕些的作家來執筆,則多半難免染上一絲沈重壓抑,或者更狡獪更捉摸不定些。從小女孩關妮來述說發生在自己周遭的殘酷現實,自始至終都是從關妮的角度觀察,因此無論好壞都蒙上了那麼點迷幻虛偽的粉紅色,可是我們無意指責,畢竟她只有十二歲半而已。也因此這雖然是個殘忍的故事,值得哀嘆的地方如此之多,但卻能讓人毫無壓力地一直看下去,直到掩卷沈思,方才驚覺自己剛竟得知了這麼一個悲傷的故事。
在這重口味當道的社會裡,劇情並非出人意表,但這一點都不影響閱讀的樂趣。如此情節在目前的報紙上或許只能佔社會版一個小方塊,並且隔天就消失在資訊洪流裡沒人掛念了;但一個好的作家特出之處,就在於她能把這個「不夠腥羶嗜血」的小悲劇轉化為一本美麗充滿人性的小說,好讓下個圖書館員愛不釋手並尋思自己也該寫一本。
書裡是真正小女孩的語氣,如果你也受夠了某些作品裡背後滿布骯髒大人手跡的假小孩,應該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例如第二章,關妮從路旁拔一束紫羅蘭,大概有不少人完全沒嘗試過拔野花這種事吧?這裡的描述就是這麼慎重細緻的恰到好處,而這種等級的描寫貫串了整本書(想想那些托比罐)。有些人嘆息最後關妮不免也長大了,成長是必然的,但看看她最後和爸爸一起完成的地圖,我想,她還是那個有些怪異但聰明善良的關妮,只是可能快滿十三歲了。
BBC 評選的最佳床頭書,的確如此!這樣一本書你大概不會想一口氣熬夜把她囫圇吞棗,而是分成好幾個晚上、緩慢地、舒適地、半夢半醒間把她讀完,然後或許她應該在你的床頭有個固定的位置。不知道史崔根的下本書『Blow on a Dead Man's Embers』是否已有出版計畫了呢?
雖然從買到這本書開始就一直想好好替她寫介紹,也真心地想讓更多愛書人注意這塊璞玉,無奈這裡可憐的流量與自己樸拙的文筆,大概不會造成太多波濤。總之,就是如此摟。封面圖取自博客來。
聖誕前夕有希的暴走
Posted in 一些五四三 on 凌晨1:03 by 牧神這已經是第二年在平安夜欣賞『涼宮春日的消失』(涼宮ハルヒの消失)了;事前沒有任何預期,只是不由自主地覺得時間到了就把它挖出來看,彷彿已經成為一種個人儀式。當然,它很應景,而且無疑地是部傑作,不過會想一再搬出來回味仍是有些微妙的情感在。
以下含有劇情透漏請斟酌後再看下去。
這回是長門的主場,一個無口角色隱藏的感情可以濃烈到什麼程度?令所有長門信徒感到既心疼又憤怒的,即使難得身為女主角,長門仍不斷地在等待著阿虛,無論是哪條時間線的哪個長門以哪種形式。當鑰匙齊備電腦重啟,那排「YUKI. N>」出現時,雖身為觀眾但心裡的波濤難以言喻;長門大明神其實一直都在,即使她將自己改成期望中的樣子,但她仍留下選擇權給那位她最在乎的人,她仍藏身在那本牽連起彼此的書裡、在那部社辦的電腦裡、在那間大廈公寓裡,靜靜地等著被揭開。
忍不住要想,阿虛為得是讓原來的長門再次出現,才按下 ENTER 啟動程式,因為那才是他真正喜歡的長門;不過又無法抑制悲傷的意念,最終阿虛還是會選擇涼宮,這是一定的,否則就跟整系列的故事不吻合了。姑且不論外表,個性、能力、各方面長門其實都贏過春日,但阿虛仍放不下春日,這就是戀愛的現實面,愛情何須講理來著?其實一直覺得這是部很寫實的二次元作品,雖然世界觀裡有「不太符合平常定義」的外星人、宇宙人、超能力者、神和普通人,但包藏的整個故事卻是極其現實的。
我不否認初次看時,隱藏殺手的出現的確有讓我驚呼,但認定阿虛不會死後,我又跟他自己一樣,隱藏不住嘴角的冷笑,看著阿虛痛苦地倒在血泊中。這是你應得的,小子。可惜,不管怎麼樣,長門仍是得回歸原點,仍必須隱藏壓抑她自己的情感繼續觀察著這一切無可避免的、令她隱隱作痛的世界。茅原実里的那首『優しい忘却』各方面而言都完美的演繹了長門的心境。
『涼宮春日的消失』無論劇情、腳本、分鏡、音樂、作畫、聲優等均數上成,一些細緻的表情與小動作也是其他動畫作品裡找不到的。時空轉換的部份非常流暢,一切都是既定事項,與前作幾段情節彼此互相串連糾結,各種人物事件設定龐雜,但所有的設定都是有用的,這點相較於近來某些徒具設定的作品更顯可貴。雖然看過不少動畫,不過發現自己寫最多的還是『涼宮春日系列』,在這系列裡,『消失』無疑地處於最高點,所有的角色都更加鮮明地展現了自己獨特的魅力。
『消失』最大的敗筆在於,它是後期的故事,必需要先看完本傳包括『漫無止境的八月』才能真正體會其勁道,與埋藏其中長門的巨大憂傷,而現今大多數的觀眾可能沒有那麼足夠的耐心(我沒想到竟然有人認為近三小時的劇場版太長……)。因為有著非得延續先前設定的包袱,導致這部作品無法達到更大的流通,是有些可惜的。
有人說『涼宮系列』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一開始的事件波瀾壯闊毀天滅地,結局卻都是輕鬆回歸日常。我必需要說,這本來就是包覆著超級系皮日常系骨的作品(跟京都動畫另一部作品『日常』恰恰相反)。
由主圖可以看出,製作組也全都是長門派的!這宛如求婚的場景是怎麼回事呀!XD
軌跡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4:34 by 牧神因著最近在整理電腦的緣故,將信箱裡保存的舊信件重新瀏覽了一遍。也許因為年齡增長經驗值上升,又或者目前已是局外人的身份,總覺得自己對過去種種又看得更清楚了些,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是真心想幫助我、誰又只是想利用我,逐漸清晰起來。同時卻也遺憾地發現,過去的那些誤解,或許再也沒有機會解開了。
也重新發現了自己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軌跡,那些自己曾不願面對意圖忘卻的一切。一隻穿著紙鎧甲拿著長槍挑戰一座座風車的天真雛鳥,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到最後驀然回首卻發現身邊一個支持的親友都不剩的那股絕望,彷彿在滾滾塵埃中又重現了一次。我要向過去的我道歉,很遺憾你並沒有因此成為一隻驕傲的孤鷹,與其說是資質不足,毋寧更相信是自身的因素促成了這一切;而今,充其量只是隻寒冬夜裡的暗光鳥,雖然還能飛還能啼,卻不知如何熬過這個漫長冬天。
那些曾被我誤解的人啊!謝謝您,長大後才知道您從前的用心良苦。至於那些我曾討厭過的人……呵呵,我還是討厭你們。
主圖為潛葉蛾幼蟲在葉片上留下的成長足跡,取自 Wiki。我喜歡那狀似找不到出口的混沌軌道,還有越長越大越顯拖沓的走痕,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胡亂解讀,蛾寶寶才懶得理人們怎麼想哪。
MacBook Pro (late 2011) 入手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9:16 by 牧神這位是新夥伴,也是個人經手過的第四台 Mac,我的蘋果史也不知不覺跨越十年了。在接下來至少三年的時間裡,大概只要眼睛睜著手就放在上頭,算來是比枕頭還要重要一些。
初次在舊機尚未脫手或死透之前換機,也首次感受了系統轉移輔助程式的威力;世界其實一直不斷在進化哪,停滯不前的往往只是我們自己而已。在此隆重地記錄下它的生日(其實是重新被掏出來的日子),十二月十六日;會選這天不為什麼,只是剛好而已,就像我們大多數人的誕辰一般。
使用上第一個讓我感到驚艷(不適?)的是 Multi-Touch 觸控式軌跡板。我是個極為古板守舊的人,熱愛快捷鍵遠勝過這個剛知道消息就被我置之腦後的「新功能」,不過實際使用後發現,那幾個看似讓人扭傷手指的手勢,並沒有想像中地那麼難以操作,配合舊習慣能更快找到層層包埋的所需檔案或程式。如此設計不知從點子到成品花費了多少時間人力,我只知道如果把這類小奇蹟都當成理所當然,活著應該只剩下痛苦與怨懟了。
另一個驚喜是影音質素的提昇,無論接耳機或內建揚聲器,效果都不是先前 MacBook 可堪比擬的(所以差個 Pro 真的有差?!);果然由奢入儉難,沒比較前竟能適應從前那種爛音質。其他的小進化就不一一列舉了,留待未來慢慢感受。
當然此次升級也不是全無缺點。OS 10.7 Lion 感覺很吃資源,整個系統花了太多功夫在讓眼睛吃冰淇淋(eye candy)上。「另存新檔」不見也得重新適應新的使用邏輯。螢幕還是討厭的鏡面,不過這只能忍受了(攤手)。
希望在未來幾年裡我們能相處融洽(握手)。
路跑後的感傷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9:03 by 牧神以每年退步十分鐘的速率完成了今年的半馬,該抽得筋、該傷得膝蓋一樣不缺,但終究得歸咎於自己近日來的懶散與疏於練習。理論上無論成績如何,完成這麼一件事總該是值得欣喜的,今年卻一點高興的感覺都沒有。
除了天氣以外一切都不太好。起步時誤跟了一頭美麗的雌豹,伴著疾馳兩公里後絕塵而去,在三小時左右看到她通過全馬終點時確認了這個錯誤。還不到半程就開始看到安西教練的影子出來喊話:「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雖然意志力仍在硬撐著,無奈身體是誠實的,中場開始便看著身旁的人龍漸漸超過我遠去。
一再地重新設定尾隨目標、一再地跟自己對話自我催眠,還是無法將總成績壓縮在兩個小時內。跟過去或許沒有太多差別,只是年華已去,不再像從前能憑著稍微優於常人的天份硬吃罷了;這樣想想,跟我目前在學業上碰到的瓶頸好像哪!當年的我真的是濫用了自己曾經擁有的才能嗎?如果我果真有過的話。
最後要感謝志工與啦啦隊們,你們才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主圖取自 The Guardian;這張照片的構圖真是恰到好處地彰顯了那種完跑後的奇妙氛圍,而又不流於濫情。
永遠のパズル—橘いずみ
Posted in 絲竹亂耳 on 下午2:35 by 牧神已在婚後改名為榊いずみ,目前也距離她最活躍的時期有點遠了。第一次找到這個影片,我真的楞了半晌說不出話來,因為我從未想過這首作品竟然可以唱現場,而且演唱水準跟 CD 同一水平!看過這樣的表演,我相信那些「認為過去的歌手比較有實力的想法是由於貴古賤今」的說法完全不攻自破。嗯,當然有能力的人不論在哪個時間軸都可以找到,只是現在這種包裝行銷重於才華能力的流行演藝事業,出現在台上的往往不是真正的實力者。
嚴格說起來,橘いずみ的作品我也只注目過這首,但足夠了,我完全能夠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受到它的吸引,因為這首歌正標識著回不來的那段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那時候還不太懂得音質、感度、高低頻、音場這類不明所以的名詞,憑著一台破爛收音機,聽著永遠調不太清楚的廣播,那兩顆以現在標準來看僅供發聲的揚聲器裡飄揚的卻彷彿天籟。不,我不否認喜歡這類音樂是因為年輕時的那股強說愁意識所影響,不過人生不就如此,總是有些即使別人拿希世珍寶來換也不肯讓你交出去的回憶嗎?
這個影片為 94 年在「日比谷野外音楽堂」的現場。那個以現代標準衡量怎樣都擺動得很奇怪的雙腿,手勢、服裝、髮型,無一還能稱得上帥氣,但我還是可以毫不臉紅地宣告自己就是喜歡這調調。歌詞也實在不算可以開心吟唱的類型,但橘いずみ自始至終掛著的燦爛微笑卻一點也不顯突兀……嗯,我想收回前言,這,真的還是蠻帥的呀!
話說回來,橘いずみ這個舊藝名跟某 AV 女優同名;我怎麼覺得這篇會因此騙來不少迷途蒼蠅的點擊。
黑潮之後
Posted in 蛟龍終非池中物 on 下午6:46 by 牧神在濕冷的霧氣瀰漫之中,匆促地一一道了聲再見,連日來的疲倦操心終於落下簾幕。知道自己即使早些闔眼也睡不著,硬撐著眼皮拖過子時後便昏厥在床上;然而還沒六點卻又被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吵醒,雖是誤會一場,但又好像在被提醒著萬事尚未終結。
清醒時已近午時,鏡子裡些微呆滯的面容仍在吶喊著疲勞,胡亂地進食了早午餐,彷彿宣告著一切終於回歸日常。
雖然沒有實際參與報告,但介入核心越深越能體會這類研討會的運行之理。從純粹科學的角度來看,很難認同這樣的學術運作方式,但同樣的作法,別人就是做得比我們更徹底更全面些。什麼都山寨一半的社會,要怎麼讓人放心融入而不妄想倒行逆施或借酒沈淪呢?
身為草芥般的人物,從未想過真的能從這類活動中獲得什麼,不過當某位先生親切地搭上我的肩膀、另一位則在看到我忍不住於會議裡打起瞌睡後一句不甚標準的「你辛苦了」,相較本地那些不聞不問的大人物們,胸中的悸動是在事後想起才漸漸顯出它的力道。把人當作朋友或工具,之間的差異就在如此細微之處顯現其鴻溝般的天壤之別。
用心多少能被別人覺察,原來是如此令人興奮的,該說是幸或不幸呢?
回答某位先生的疑問。沒有,我想我並沒有過度美化您們的國度,毫無誇示的文化落差殘酷地證實了我原先的預期。期待明年此刻我能站上講台,與您們分享我接下來的努力。
照片攝於昨日一行途中;在那海岸邊的短短一段對話,我想我不會忘記的。
混亂的時間軸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9:23 by 牧神休息不過半晌又將開始新的戰鬥。寂靜到令人心死的一年,年底難得有些活動可以參與,但同個單位接連兩週的大拜拜,仍是令人崩潰。在前線親眼見識了所謂的公務人員效率,開會繞圈繞了半天卻只是把工作交辦下去;無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只是可能剛好都遇到某些極品罷了。
在接觸過這些大活動之前,一直以為所有的步驟都需要經過不斷地演練、仔細推敲每個細節後,在正式上場前才能避免出亂子……果然代誌不像憨人所想得那麼簡單。所有的安排都是在最後一刻才排定,然後只是讓誰誰誰知道他該負責什麼而已,一切都要靠第一線人員的臨場隨機應變。一切計畫全都趕不上變化的話,那乾脆別計畫了?
難怪從前看過的一些歷經各式活動的基層人員,個個都練就百毒不侵的好功夫(沒練成的大概就當場風化了吧),但仔細想想,這些責任最多的人,往往都是獲利最少的不是嗎?甚且連慶功宴上都沒有座位。一將功成萬骨枯是用在這種地方嗎?
在這暴雨將至前也做不了多少預測,只能當作難得的外語溝通訓練、未來工作機會搜索,兼之以自我修行的角度來享受這一切了。
結果今年初所期待的變化,竟全都要擠在這最後一個月跑完嗎?每個禮拜都有節目,小的脆弱的心臟恐怕經不起太多這類衝擊呀!
主圖是達利(Salvador Dalí)的著名作品『記憶的堅持』(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圖取自 Wiki。感覺我也快隨著卡門貝爾(Camembert)乳酪融化了。
驚爆後回歸平寂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5:13 by 牧神方才突然莫名地爆發,待一旁的學妹提醒才警覺自己滿溢的怒火,雖不算毫無緣由,不過某位倒楣人士仍是誤遭流彈波及,平日的自己這點不滿該是很容易抑制得住的。看來最近累積的壓力已達臨界點了。
我一直很討厭被別人用那種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對待,這應該還算不上拿翹,只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而已,但這類最低程度的彼此尊重似乎在現代社會裡越來越不復見。平日不聞不問,當別人水深火熱時連遞出一支樹枝都懶,等自己有事一封毫無誠意禮貌的 e-mail 就要求對方賣命配合,這是什麼道理?
當每個人都在哀嘆著自己的孤寂、當冷漠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值得被討論、當虛擬網友蔚為風潮拿起電話卻不知該撥給誰,可否想想自己平時是如何待人處事的?為什麼只因為我不夠吸引人、不夠傑出、不夠得人疼、不夠卑躬屈膝阿諛奉承,就必須要忍受這些差別待遇?一生懸命辦好交代事項,卻老是只用個餐盒就想打發我?
忽然想起從前恩師留在他辦公室牆上的那句「Don't be a sucker, say No!」。是呀!我們從來不該讓自己成為「好用的人」哪,為朋友兩肋插刀,遇到異性再被追加兩刀,應該沒有人會想要這款結局。所以這次錯誤還是在我自己囉?
主圖是某種球形彈尾蟲(springtail),照片取自 Wiki;不覺得這傢伙的渾圓小屁股有抑制怒氣安定心神的功效嗎?
大拜拜後的流水記事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2:41 by 牧神結果先前說要偷懶後,就真的一口氣拖了這麼久沒更新,果然這種違背本性的習慣養成後要摧毀只在一瞬間。
兵荒馬亂的一週,連續研討會地獄也終於……還剩下一半了。工作人員的身份關係,這週講了過多的話,對習慣作為觀察者的人而言是極為耗費心力的,昨夜也理所當然地大睡一場。由於地處蠻荒,雖然是年度大拜拜,此次的參與人數卻意外地少,熟人也不多,不過卻連搭話的空檔都沒有。想到這樣的日子還有一週,頓時又覺得無力起來。
一直覺得這類大型研討會最大的功用就在於消耗過多經費,現在想來多半還兼有同行敘舊的功能,學術什麼的,大概早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未來找口飯吃,除了那一紙「入門證照」之外,客觀靠得仍是點數、主觀憑藉還是人脈,一場十五分鐘的演說,效果恐怕還不及一場飯局裡的八卦閒聊。
雖想來辛酸,但該做的事還是得做,再撐過一週,就可以跨過這毫無進展的一年了。年初所許下的期盼全部落空,要我拿什麼臉去面對未來的自己呢?當初那個因溺水而急忙揮手抓浮木的傢伙,大概真的抓到鱷魚了。
主圖為奧林帕斯山的諸神集會,圖取自這裡。
無法仰望夜空真是件痛苦的事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8:58 by 牧神最近不曉得吹錯什麼風,為期近兩週的擾人感冒才剛要復原,今天又開始肩痛纏身。
雖然過得算不上什麼乖寶寶生活,不過以往憑著年輕優勢加上飲食正常,一直以來除了偶爾小感冒外都尚稱健康。小時候體質不佳三天兩頭狂跑醫院的過往,也在離開臺北那個惹人厭的城市後不藥而癒,只剩下變天時還難免過敏狂打噴嚏罷了。然而,年紀大了這檔事,總是在你滿以為自己還年輕的時候悄悄探出頭來侵佔你的身體,等到恍然大悟的時候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大概兩三年前開始體會冬季癢的威力,或許是皮脂分泌減少,乾燥的日子一來就開始呈現典型症狀。買了乳液大規模塗抹後稍有改善,不過仍是每年都得來這麼一下,今年也不例外,然後就在手段用盡身上的疤終於開始消退的時候,就感冒了。
因為小時候病痛不斷的緣故,感冒的痛苦基本上對我來說只能算小菜一疊,沒順道來個支氣管炎加氣喘是打不倒我的。又因著對醫療業的偏見(醫生都是騙錢的傢伙!),所以除了吃點成藥以外,這兩週就在鼻子永遠裝飾著奇形怪狀衛生紙團的景況下平安度過了(如果不考慮實驗延宕的話)。
前兩天突然覺得右肩有點酸痛,原本只是疑似落枕,不料昨天慢跑可能姿勢不正確又拉傷,昨晚睡前就有無法正常躺下的症狀了。今早更毫不客氣地被痛醒,無法仰頭、側躺,其實什麼姿勢都不對,只要一動到右肩的肌肉就痛不欲生。於是今天所有的動作都像在打太極,連拿杯子喝口茶都異常溫柔,以免不小心轉到抽痛的位置。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好。
主圖是希臘神話裡扛起蒼穹的阿特拉斯(Atlas),我想他應該跟我有類似的困擾。當然背負的東西差很多就是了。
垃圾減量預告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6:11 by 牧神終於要漸漸步上一個沒人氣部落格所無法避免的最終結末?
看了看這兩年多來在此寫過的文章數量,也難免驚異於自己的多言,不過又到了想不出梗來的時節了(或者也真的該用完了)。若是這般味如嚼蠟的日子繼續下去,實在也很難想到還有啥可吹噓,況且還得扣除某些個人很過敏的熱門議題。
總而言之,這裡的發文頻率應該會慢慢減少;曾半強迫自己兩三天得寫篇文章,昭告自己還活著,能支持這麼久也讓我頗感欣慰了。一成不變的生活也過了甚久,雖曾意圖力挽狂瀾,無奈時不我與。當然,還是會努力活著,即便近幾年來印象深刻的回憶少得可憐,彷若我仍未踏出房門、彷彿我已在那個特別的日子裡逝去。
創造力乃是由人生閱歷所賦予,各式體驗與經驗越豐富,所能交出來的創作也越多越複雜。日復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螺絲釘,除了螺紋觀察與生鏽日記外,還能拿什麼出來驕其妻妾呢?
十二月的行程龐雜地令人討厭,又會有許多交談和陪笑的需求。換個角度想,這樣會有很多回憶嗎?似乎也不盡然如此。
主圖取自某桌布網站。如果在冬夜,一杯熱飲……
跑……就是了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1:16 by 牧神想跑步嗎?不知道該選何種跑鞋?哪種訓練套餐比較好?怎樣跑姿勢才是正確的?到底應該全腳掌著地或是腳跟著地?有疑問的人應該來看這篇紐約時報的報導(For Beginning Runners, Advice Can Be a Hurdle)。我直接講結論好了,答案是,最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一百種人有一百種適合的組合,沒有所謂最好的方式,只要跑起來舒服不受傷,就能繼續跑下去。
總覺得臺灣這股路跑熱潮應該再過個一兩年就會退燒了,去年可能是最熱的時候,不過也熱了兩三年,個人覺得差不多了,想想腳踏車的例子。畢竟……人都是會懶的,而跑步這種運動一旦停下就很難瞬間恢復身手,重拾跑鞋後難免會覺得,去年我輕輕鬆鬆就完成半馬,現在怎麼操場跑沒幾圈就氣喘如牛?而且在臺灣,對運動有持續熱情的人一直是少數,難免讓我對目前的榮景有些悲觀。
不久前開始流行五趾鞋我就覺得快差不多了,當一樣嗜好開始走進拼神奇配備的胡同,就是衰敗的開始;還有止汗帶、GPS、背包水袋、緊身跑褲等等。其實跑步一直不需要這麼多華麗的裝備,照片(取自 Wiki)是 1896 年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馬拉松項目,跑步不就是這麼回事嗎?隨便穿個衣服套雙鞋,就這麼跑起來了。
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各類運動精英選手的訓練課程與器材、技巧等,都邁向極端精密算計的程度,甚至需要有整個團隊作為後援。然而,我等凡人根本不是精英,又何需如此斤斤計較那幾克的負重、幾卡的熱量呢?
網路的便利性的確讓知識的流通更加迅速,但除了追尋某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外,最根本的難道不是實際走出房門開始跑嗎?跨過路跑起點線的瞬間或碰上撞牆期的時候才會發現,只有那些你真正踏實跑過的練習量,才能帶領你一路跑回終點。
烈酒一滴—勞倫斯.卜洛克
Posted in 悠遊小說林 on 晚上11:17 by 牧神這真棒!一部標準的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故事,採用回想陳述的敘事方式,兩個老友三更半夜不睡覺(天知道這把老骨頭還經得起幾次這般摧殘),窩在關門後的酒店吧台前閒聊過往。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第一本史卡德是 1976 年的『父之罪』(The Sins of the Fathers),距離這本『烈酒一滴』(A Drop of the Hard Stuff)整整三十五年。而身為一名系列小說的角色,史卡德不平常的地方在於他也會隨著時間衰老,也會跟著紐約動盪變化。於是,隨著作者卜洛克本人的年歲漸增,馬修也跟著老練世故起來;浪漫點想,書裡書外的兩個人,或許還比肩一起盯著紐約的滄海桑田,威士忌杯裡少不了還盛著蘇打水。
從史卡德的時間軸來看,『烈酒一滴』則介於『八百萬種死法』(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與『刀鋒之先』(Out On The Cutting Edge)之間,正好是史卡德掙扎著認清自己、要開始戒酒的轉捩點。這樣看來,這本『烈酒一滴』似乎有種補完的意味在,但毋寧認為這僅僅是一次神發想,如同故事起頭那般,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與老友閒嗑牙時的一場意外。作者年華已去,難以完全描繪出當年角色的青澀,甫時的馬修仍在迷惘,無論對酒精、愛情或自己,年輕時在敘述自己當下的困擾與事過境遷後回過頭來談,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
我很高興能看到這樣的馬修.史卡德系列作品,就彷彿麥子陳放在橡木桶裡幾十年,拔開瓶塞噴出來的雋永香氣足以醉人。不知道馬修看到這種類比感覺如何?(笑)
書封圖片取自博客來書籍館。
浴雨而歸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1:19 by 牧神連日陰雨中,我又再度宛如候鳥般北返南遷,這回還帶著難纏的感冒病毒一起。衛星雲圖上那團雨雲也跟著北上,而且總在誤以為天清氣爽時來一陣措手不及;偏生這次又是帶著任務返家的,再怎麼心不干情不願還是得出門。
一樣的婚禮、一樣的投影片、一樣的餐廳佈置、一樣的菜色,幸好,也是一樣的故友們。如同以往,準時到達的結果就是空等,交過規費後便是玩小孩時間,也是這趟唯一讓人欣慰的收穫。走著近似人生路的一群人,話題除了柴米油鹽也就不脫那些雞鳴狗盜之事,交流一下更新些網路上無法同步的訊息,就剩下互吐苦水了。也發現某些人還活在無知的幸福當中,對外界的腥風血雨毫無感觸。
加強了一下過敏反應與耐冷訓練,用掉半疊衛生紙後,又風塵僕僕地回到南國,車上便只是睡,也不知是病體嬌弱或單純睡眠不足。總之這每回的南北行都算是一場例行的意外,打亂原本的規則運行與空轉,花點時間讓腦袋飛離,嗅點人味,補充些營養,好對付下一段惡性循環。
出發北返前,早晨出門時濺濕的地板漸漸乾燥後,此時又再度被打濕,在遮雨棚下躲雨時順手拍下主圖這張照片。雨水漸歇,急忙驅車飛馳,果然不到幾步雨滴又變大了,硬撐到車站的結果就只剩滿腹幹字。彷彿我的近況一般,才搬開滿地礫石,又發現前方土石崩落掩去半條路;是不至於絕望,只是有些心冷腳軟。
科學刺青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凌晨12:02 by 牧神老是說一些自己的窘境很無趣,在現況暫時沒辦法改變之前,還是先自我蒙蔽加逃避現實一下好了。
主圖這隻可愛的緩步動物(tardigrade)刺青照取自 Discover Magazine,科普作家 Carl Zimmer 在他的新書『Science Ink』裡收錄了一系列科學相關刺青照片,包含人物背景與小故事。雖然身處一個刺青不太盛行的區域,我大概不會有有真的去執行的衝動,不過必須承認有幾組刺青的確有讓我眼前一亮。
相較於一些沒梗的自爽圖文或其實有梗但刺在某些人身上一點理由也沒有的刺青作品,這些科學符號更加有吸睛效果且雅俗共賞,君不見一堆 ACG 作品裡被濫用的科學概念,若不理解實際限制的話,有些想像實在令人嘆服;至於前者的例子,網路上失敗的刺青組圖案例多不勝數,可以參考中文刺青系列。
雖然我個人手中只有 Carl Zimmer 的另一本書『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不過他所寫的幾部作品題材廣泛且富趣味性,是絕對值得推薦的一位科普作者。
腦內沸騰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8:36 by 牧神壓力和等待的疲勞都已到達一個臨界點。
會不會偶爾有這種感覺,覺得全世界都背叛你、覺得上蒼對你不公平(要怨恨的人太多,只好怨天了)。是的,感覺有些自我中心,像個討不到糖吃就開始憤世嫉俗的小男孩,但如果荊棘路上瞻前顧後都只能看到自己,要怎樣才能不這麼想呢?
想一走了之的心態開始整天漂浮在腦海,曾經我很自豪於自己無論處於何種環境都還能堅持信念,近來卻已沒辦法如此了,這是老化的徵兆之一嗎?或者我真的已經蹉跎掉太多時間,使得自己不得不對現實低頭?噢,我當然知道並不是離開後從此過著幸福愉快的日子,還有好多問題要面對,只是,情況還有可能再更糟嗎?
一個人能忍受多少壓力?要如何保持不爆炸的情況下等待奇蹟?
當知道自己是無力的什麼都做不到以後,再看到那些勵志的提醒人捲起衣袖開創未來之類的的鳥話,真的會有想殺人的衝動。然而在旁人眼裡,看到的也許是我呆楞在那兒等雨停,接踵而來的質問與好言勸戒就開始把引信點燃,不曉得什麼時候要燒上來。雖然我向來牙尖嘴利,但當年也曾陪伴了幾個迷途的靈魂度過難關,可而今又有誰來拉我一把?
當人人都有家累,朋友僅存的功用就剩下找吃飯了,這樣還算得上有什麼交情可言。
照片攝於遙遠的北國,清晨結霜的紅葉就是我目前的心情寫照,所以,我還得再熬過整個冬天?是的,我很想念某些從前。
暈眩時的跳躍性發想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5:11 by 牧神雖然試著換了季,氣溫與溼度卻還是卡在蓋大棉被太熱不蓋又太冷的討厭節骨眼上,加上先前的連日陰雨,似乎又搞得有點感冒了。昏昏沉沉地起床、昏昏沉沉地騎車、昏昏沉沉地吃飯、昏昏沉沉地上網、昏昏沉沉地傻笑,眼前的一切都蒙上一層霧氣,彷彿眼鏡上隨時打著柔焦般,然而世界並未因此變美,反而是揮之不去的頭暈與體熱悶得整個人心浮氣躁。
最近的新聞含氧量不高又惹人發怒,連群眾的反應都稍嫌老套,選舉到底什麼時候結束呢?真想把這段不正常的時間快轉掉!
天雨路滑,這幾天附近小車禍不斷,今早又目擊了一場。學校在辦校慶,所裡又為了接下來的活動在施工,對我這種個性的人而言實在是種慢性折磨。小時候總搞不懂,為什麼有不少古聖先賢一輩子的心願竟然只是平靜的生活,小國寡民、雞犬相聞,這種東西有這麼難以企及嗎?對不起,各位前輩們,現在我終於懂了。
主圖為動畫『魔法少女小圓』(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裡的お菓子の魔女夏洛特,放這裡不為什麼,只是剛好看到很可愛而已。話說這幾天愛用的圖好像粉紅色調居多,是因為感冒的緣故嗎?
愛,還沒準備好
Posted in 關於愛情 我說 on 晚上9:48 by 牧神連日陰雨,立冬的微寒撲面,卻還不到換季的時節,種種遲滯引人煩悶,即使不斷催眠自己也無法使心情好轉。聽著隔壁的情侶拌嘴,我想我還沒準備要去接受這些,是的,也許是恐懼,害怕自己禁不住又一次的打擊。
忘記在哪讀過,墜入情網是很簡單的一件事。那當然是簡單,難處不總在開始時;去便利商店買瓶飲料、走在路上擦肩而過、一通撥錯的來電、一個使錯的眼神、一陣放錯時機的費洛蒙、一場刻意營造的騙局,總之,一堆隨機產生的意外與謬誤都足以是起點。遺憾地是,終點也可以是隨機觸發的。
戀愛市集裡,各色貨物各路人馬充斥比肩。然而若自己不屬於那前百分之五的優秀人種,又偏偏與大多數人的擇偶條件相符,加上錯過那個年少輕狂大混戰摸魚的時機,那當然只能乖乖排隊等著一些彼此都尚可忍受的選擇降臨。而這樣的組合,是需要磨合的,若自己無法釋出相對的資源與容忍,那麼,等待,會不會成為一個相對較佳的選擇?
因為還沒有一個明確的中繼點,而人們總想要穩定的生活,明明知道自己在論斤稱兩的現實市街上不足一提,那又何須自取其辱。
雖然有自己的一套理由,但如此狀態卻往往倍受歧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單身公害、敗犬之類的鄙視標籤,中外歷史從未少過,更過份地是大家總覺得這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得欣然接受)。甚且連燒在基因裡頭的那股欲望都不時出來刺激你,逼著你對路旁玩耍的小朋友們目不轉睛。所以,除了自己,我們還有義務給社會一個交代,即使大眾總在欺凌我們?
圖片出自動畫電影『秒速5公分』(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鐵軌的兩端,曾站著不再交集的兩人。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Posted in 絲竹亂耳 on 下午2:21 by 牧神我對古典樂一竅不通,正如同我對品酒、小說、動漫其實一竅不通一樣,都只是喜歡而已。結果今天還斗膽挑了這種超熱門曲目來聊(注意!只是標題引子而已,小的還沒種敢做古典樂評呀。),是說太冷門的我可能根本沒聽過也寫不了什麼就是;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應該還算不上冷門。
最近在『交響情人夢』(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裡聽到這首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Sergei Rachmaninoff),似乎有不少人的古典音樂初體驗來自於這部作品,還有誰能說大眾文化不重要呢?J.C.STAFF 製作的這部改編動畫質素實在稱不上好,作畫普通而且靜態畫面過多,我所看的檔案音效更是一塌糊塗。不過,在這首作品放出時,自然而然記憶裡熟悉的那個錄音版本(Zoltán Kocsis 與 San Francisco Symphony Orchestra)便流洩而出,自動補滿了那些坑疤缺憾。
曾經以為『交響情人夢』可能原作漫畫會是最好的載體,畢竟動畫得受制於經費因素難以維持高品質的樂團演奏畫面,日劇則根本無法呈現野田妹的二次元人物特質。但在與朋友談到前一段裡的體驗時,才被點醒原來那形同配樂的古典樂錄音,很可能足以左右整個作品欣賞經驗。音樂的魔力,不正在於彌補那些講不清理不盡的心靈感受嗎?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拉赫曼尼諾夫受盡挫折後重拾自信的作品,溫柔的哀傷瀰漫,卻又保有拉氏特有的華麗。主題旋律所攜來的影像是一位如同照片(取自 Wiki)裡的年輕拉赫曼尼諾夫自身,高大、若有所思、被擺脫不去的夢靨糾纏著,在莫斯科的暴風雪裡緊扯大衣踽踽獨行。
這是個成王敗寇的世界,我們很容易得以品嚐他人的豐碩成果,但在這人功不成名不就之時,隨侍在側的往往只有一盞孤燈和淒冷的空氣。
守時者的懲罰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5:47 by 牧神週末加上一點太陽,即使仍未接到任何回應,心情還是稍微平復了些。
隨意算算,自己的人生可有不少時間費在空等上,曾有過深交的人當中,會嚴格遵守諾言與約定的竟如此之少,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就是習慣輕忽自己的承諾,還是我自己該死總是被這類人所吸引?
相約四點,那麼不就該在四點加減十分到嗎?難道不是為了怕被意外耽擱而在三點半時提早抵達,然後到處閒晃,等到時間剛好時才出面,以免讓對方察覺你已經多等了半個小時嗎?為什麼還能有那麼多非關彼此之事出來阻撓這場會面呢?而「下週我再聯絡你」成了搪塞之詞時,我還能在何處擺上我的期待?
守時守信的重要性自小就被深植腦海,但卻從沒有人告訴我,那就代表你得等,等待那些不肯守時不想守信的人,而如此行為居然通常是無所謂的!甚且我們還必須學習原諒,把這種可笑的寬容當成自己的成就。所以,原來從以前開始,那些掌握權勢與資源的大人物,就是靠這套方法來奴役手下,還讓他們自動去壓抑那些跳出來喊話的異議份子。
獨善其身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唯一得到救贖的辦法是自我催眠?總覺得自己像朝三暮四裡的猴子。
主圖取自這裡;對這張圖好像有點印象,以前忘了哪篇也想用這張,看起來我對於某些關鍵字還是有特殊偏好哪。
坐困愁城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9:48 by 牧神已經開始在想像了,自己的退路,卻發現退無可退。早在十年前左右,我就跟個女孩說過,我決心要破釜沈舟,因為只有毫無退路才會讓自己真心全力投入當前的目標。現在,我不太清楚該怎麼樣來看待這整件事了。
我還在路上,雖然路途遙遠步履蹣跚,原本的標準馬拉松里程不知何時變成看不見盡頭的漫漫長路。身旁的夥伴一個個倒下或走岔,當中不乏好手,群眾鼓譟,但看熱鬧的氣氛濃厚而感受不到真心鼓舞,親友們越幫越忙的關心則時不時出來扯一下你的後腳,各路媒體則負責最後的落井下石;功德圓滿。是的,我還在走著,但當絕望的濃度持續提昇,我會不會被這沈滯凝重的氣息壓垮?畢竟小時候那題寫錯的自然科學告訴我,一公斤的棉花與一公斤的鐵是同等重量的,只可惜沒人告訴我,被鐵或棉花壓死,究竟哪個比較不那麼痛。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自然不是受困的個案,相較那些有家累的、凹了一篇又一篇的、能力不足熬不過的、被夾殺的,小的還算幸運不是?可是,每次都得到「下個月就好」的回答,然後明日復明日再回首竟然三年多過去了,才恍然大悟生命原來那麼短暫,才知道原來一個聰明人(?)也可以被這麼蠢的理由唬上三年。
今個兒也在操場跑道上奔馳,步伐尚稱輕盈,心卻怎樣也輕不起來
請儘速宣判,究竟是死是活,只是,別再告訴我等三年後再說了。
圖片為好友提供的河蟹入甕圖,恰似吾等目前的處境。
逛書店與紙本書
Posted in 一些五四三 on 晚上9:40 by 牧神我是個重度網路成癮者,自從擁有人生第一台電腦開始,除非遇到人在太平洋上漂流四五天等不可抗拒的情況,否則每天上網是必須的。甚至電腦掛點送修也得借用別人的解解癮頭,而天知道我有多討厭跟人借東西。
網路幾乎侵蝕了我所有睜眼的時間,但有些事物還是例外的,例如,買書這檔事仍是維持傳統的逛書店買紙本書的落後習慣。每個月再怎麼忙亂,總要撥空逛個書店,即使沒錢或沒興趣最後什麼也沒買,這也早已成了固定儀式般的行為。
昨個兒,有朋友想湊個價格好使用打折卷,請我在電子書店推薦,滑鼠東點西點卻一點購物慾望也沒有。那些乾巴巴的書封圖片(是的,就是我這個格裡讀書心得用的那些)就像櫥窗裡的廉價假食物,鮮豔有餘卻了無生氣,讓人食慾盡失。
嗯,我當然知道網路書店的折扣價要親民得多,點點手指、輸入卡號、甚至不必出門,網路上的品項也較充足、查詢簡單、調貨容易,單純逛書店兩隻眼睛亂瞟總難免有漏網之魚,尤其如果喜歡的往往不在熱門排行榜的話。
但翻閱書頁、嗅聞書香、觸摸書皮質感、一頁頁紙張翻飛的聲響,這已經是一種精神活動、宗教儀式了。有人可能會在意身旁閒逛的其他顧客,不過這對我不成問題,在逛書店時我極少會注意身旁的可愛小蘿莉,何況其他更不值得在意的傢伙。
一直以來從不乏有人唱衰傳統書商,但更不斷有部落客出來宣稱他們仍熱愛紙本書,即使電子書火熱當道、甚至這些人自己就是從事電子出版業。當然,也許我們的下一代會有所改變,一個自小就未曾領受書香的孩子,一開始接觸就是炫目精緻的高科技產品,那麼或許傳統優勢不再;但,至少在我們這代,電子書、電子紙是不可能全面取代紙本的。
科技再怎樣進步,即使我們知道有些事是無用功,卻還是會去做。浪費生命,正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替人類盜取的文明火種。
主圖為傳奇書店——巴黎莎士比亞書局(Shakespeare & Co., Paris)一景,取自此處。莎士比亞書局擁有其特殊的歷史與文化地位,詳細資料網路上很多,這裡不再贅述。
鬼束ちひろ様~生日快樂
Posted in 一些五四三 on 下午5:05 by 牧神前陣子在逛ニコニコ生放送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鬼束千尋的大名,點進去看發現是由劔樹人主持的鬼束ちひろの「包丁の上でUTATANETS」(圖片取自番組頻道頁面,觀賞節目需要ニコ會員),視聽過程中整顆心都是雀躍的。雖然有些彈幕不是很禮貌,不過看到不少人最後說「比想像中的有趣」、「下次也一定會看」等等,還蠻開心地,有被認同的感覺,原來這就是作為粉絲的實感哪。
的確鬼束是不一樣了,還記得看她過去的(活動休止之前的)現場活動影像,那個怯生生的、害羞的、卻又充滿自信的小女生,想來是不會回來了。換上了一個濃妝豔抹、帶點白目(空気嫁)、但活力十足且看得出來更加了解自己的大姐頭;可以隨性地對著鏡頭飛吻、比中指、拋媚眼、吼些意味不明的詞彙,那麼真誠地令人感動。我真的很高興!
我一直不是個沈迷偶像的人,自小就不懂得那些制式表格裡,最欣賞的人、歌手、作品等等該怎麼填,不過那都是在認識鬼束之前的事。在那之後,我的確也開始學會欣賞其他藝人,但有些不同的,可以把我心中欣賞的偶像乾淨俐落的切成兩個部份——鬼束ちひろ、和不是鬼束的其他那些。
客觀來說,要找出演唱技巧、作詞作曲、現場實力、歌聲等等勝過鬼束的人其實不難,但那種魅力、那種在我心裡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我很不要臉地稱之為生命的共鳴。反正,沈迷偶像這種事本來也不講什麼客觀了。
又到了這個日子,鬼束ちひろ様、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我會繼續無條件支持妳。
日落後的閒散時光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1:09 by 牧神開始看日本動畫至今也滿兩年了,已經把近十年來想看的作品幾乎都掃視過,算算竟有兩百部之譜,待看名單裡剩下的兩三部等於不到一個月的存量。以後除了追新番外大概就剩下複習了,尤其初期看的幾部都有點囫圇吞棗。
踏入動畫圈其實不算太久,不過沈迷的程度應該不至於輸人太多,已經從連資源上哪找都不知道、五十音都不懂,到現在常逛的網站有一半是動漫相關、沒事聽的是アニソン、圈內的名詞如數家珍、討論區裡也少有看不懂的梗。
當然也沒忘了小時候曾蜻蜓點水的經驗,那少少幾本被反覆翻爛的寶島少年、小叮噹,偶然偶然可以偷看一下的藍色小精靈、鬼太郎、魔動王、忍者龜,甚至是小甜甜、凡爾賽玫瑰、喬琪姑娘。在當年偽精英教育的荼毒下,全都只能是斷簡殘篇,太深的內容也不懂,只是有些東西就這麼蟄伏在回憶裡。
這些年來動畫界的進展,當然影音技術是提昇非常之多了,作畫、特效、配樂都不可同日而語,因著競爭的關係,目前的百花爭鳴也不是從前可以想像的。至於題材,雖然總有人在哀嘆從前的(其實也沒幾年前)作品比較深刻,但通常是舊愛總是最美的緣故,只是以前覺得新鮮的梗現在多已經被用爛了罷了。整體來說 ACG 產業還是不停在進步,所以接下來會往哪去呢?我也不太清楚。
短期內這個嗜好大抵會持續下去的,何時會有轉變可能得看生命會在哪拐彎了;在找到其他坑之前大概就這樣吧!
圖片來自新海誠的『秒速五公分』(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女主角明里用薯條排出她喜歡的寒武紀古生物怪誕蟲(Hallucigenia)。寒武紀大爆發那段時期的生物的確也很吸引我,也曾經在現實生活裡與人聊到怪誕蟲,可惜對方不是可愛的小女生就是了(笑)。
生產,即使出來的只是排遺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0:56 by 牧神
寫部落格到底有什麼用?或者說,寫個沒人氣的部落格有什麼意義?還得擔心自己的隱私洩漏(其實根本沒人要看)或旁人亂入壞了心情,更有甚者可能還得背上濫用網路資源與增加排碳量的罪名。減碳我懂,燒炭自殺最減碳了,記得留下遺書提醒後人把自己埋進土裡做堆肥,連棺材都省了還可以綠化地球。(好我錯了,本格絕對沒有鼓勵他人自殺,此句作廢,請味衛道人士不要隨意興訟以免資源的浪費。)
說正經的,現在除了寫寫部落格,自己基本上已經等同不事生產的狀態了,書寫(需要改成輸寫嗎),變成唯一一個得以靜下來思考、輸出而非輸入的過程。每天上網衝浪,絕大多數都是在吸收而已,頂多敲些無關緊要的廢話推文,讀書查文獻也都是只進不出,若再加上不與旁人溝通的惡習,只是一路將自己往牛角尖擠去罷了。
今天一位學妹的男友入伍,看她失魂落魄的樣子,忍不住調侃了一下戲稱她是棄婦。回過頭忙了一陣子,恍然驚覺那對失神的雙眼其實並不陌生,以往在鏡子、反光面與不少人臉上看過同樣的表情,只因熟習的環境變了,突然就變得不會生活,成了無行為能力者。
我想我漸漸能夠理解,為什麼過了兩年我還趴在這個格裡,因為我其實還沒能從泥沼中脫出,因為過去的種種仍壓著我抬不起頭來,因為還是需要有個樹洞能讓我嘶吼而不影響到旁人。因著……這一切即使只對我一個人有意義,那它就是有意義的了。
在寫這篇之前,完全沒發現這個部落格已經建立滿兩年了,光陰荏苒,隔壁家小安當時還沒受精現在大概都會爬了,小的卻還在坑裡。噫!繼續窩著便是。
說正經的,現在除了寫寫部落格,自己基本上已經等同不事生產的狀態了,書寫(需要改成輸寫嗎),變成唯一一個得以靜下來思考、輸出而非輸入的過程。每天上網衝浪,絕大多數都是在吸收而已,頂多敲些無關緊要的廢話推文,讀書查文獻也都是只進不出,若再加上不與旁人溝通的惡習,只是一路將自己往牛角尖擠去罷了。
今天一位學妹的男友入伍,看她失魂落魄的樣子,忍不住調侃了一下戲稱她是棄婦。回過頭忙了一陣子,恍然驚覺那對失神的雙眼其實並不陌生,以往在鏡子、反光面與不少人臉上看過同樣的表情,只因熟習的環境變了,突然就變得不會生活,成了無行為能力者。
我想我漸漸能夠理解,為什麼過了兩年我還趴在這個格裡,因為我其實還沒能從泥沼中脫出,因為過去的種種仍壓著我抬不起頭來,因為還是需要有個樹洞能讓我嘶吼而不影響到旁人。因著……這一切即使只對我一個人有意義,那它就是有意義的了。
在寫這篇之前,完全沒發現這個部落格已經建立滿兩年了,光陰荏苒,隔壁家小安當時還沒受精現在大概都會爬了,小的卻還在坑裡。噫!繼續窩著便是。
Old Pulteney 12 years—高地極北的漁港威士忌
Posted in 鍾情杯中物 on 晚上8:45 by 牧神未成年請勿飲酒。Life is too short to drink bad wine。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富特尼蒸餾廠位於蘇格蘭本島最北端的一個漁業城市 Wick,這個小鎮當年靠著捕鯡魚而興盛起來,也帶動了威士忌產業的發展,當時甚至靠船隻來運送釀好的威士忌。不過,隨著鯡魚漁業的崩盤,這個小鎮也失去了過往的繁華,僅存富特尼蒸餾廠仍持續運作,產出優質的單一純麥威士忌。
呈重金黃色的富特尼 12 年單一純麥蘇格蘭威士忌,嗅起來帶有蜂蜜、淡淡海水、與稍重的柑橘果香味。水果甜味與乾燥木桶融合的口感,帶著些許刺激性,也可以品嚐到一絲鹹味,餘韻則帶著核果的香氣。
唯一的小小遺憾,雖然廣告詞裡總強調它的海洋風味,也確實帶著一股海鹽的氣味,然而對於味覺駑鈍的我而言,這股氣息似乎不夠顯著,使得這支威士忌雖然有著不錯的平衡感,但相對之下也缺乏了一些個性,顯得太過不慍不火。
這支威士忌似乎在臺灣還不甚有名氣,這次也是被酒行大力推薦後才買下,不算高昂的價格能品嚐如此豐富的口感,仍是值得一試。商品圖取自官網。
The show must go on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5:34 by 牧神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這些年來全被騙了,一切只是個粉飾良好的謊言。
在夢裡吶喊著為什麼的同時甦醒,若有所思著。Madonna 在『Evita』裡的那首『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在耳畔響起,伴著我走進實驗室。
雖也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可能成份,但一直深信自己算是中人以上之「資」,看著社會上那些泛屬同個族群的傢伙們哀鴻遍野,總覺得有些事不關己;現在想想,或許真的太託大了。或者只是因為習於不懷疑他人的隨口承諾?這種近乎白痴似地天真的確也害過我好幾次,卻總還學不乖。
昨個投出去的石子連個漣漪都尚未見著,幾經思量,我還是願意相信他有實驗設計與決策能力,至少是有辦法能帶我衝過這關的,還願意再追隨一陣。這樣算是傻的嗎?
圖片為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劇照,取自 Wikipedia。
月のワルツ—諫山実生
Posted in 絲竹亂耳 on 晚上8:54 by 牧神『月のワルツ』(Waltz of the Moon)於 2004 年在 NHK 的節目『みんなのうた』中播放時,導演是甫從大學畢業的いしづかあつこ,而她其實在進入動畫公司 Madhouse 前就已經因為幾部獨立製作的短片而頗受矚目。
這部作品播出後會大受歡迎一點也不奇怪;好奇又羞怯的小女孩、神秘的老人、穿著燕尾服的兔子和一個音樂盒,包含的元素並不算多,但足以揮灑出一個遼闊的想像國度。影片動作並不算流暢,作畫也刻意不細緻,呈現類似色鉛筆手繪的質地,Madhouse 在製作動畫時保留了這些質感,加上歌手諫山実生的作曲與演唱、湯川れい子的作詞,共同冶煉出這部傑作。
『Alice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真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整本書早已裡裡外外前前後後不知道被改編過多少次,但傑出的新創作卻宛如活水般源源不絕,此部『月のワルツ』即是其一。愛麗絲不必非得是個有點倔強的金髮小女孩、兔子不必帶著懷錶、老公公也不曉得是打哪來的,但不重要,音樂響起,畫面動起,我們就知道這是愛麗絲的致敬作了。
畫面無須細緻過頭,動畫不必流暢到栩栩如生,在諫山実生溫柔的歌聲引領下,踩著華爾滋舞步,一切水到渠成。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您也做了個好夢嗎?如此作品深知自己的定位,以極富創意的方式重新詮釋經典,充滿趣味且令人回味再三。
因著版權問題這裡就不附上影片了,關鍵字搜尋一下就好。擷圖取自 Wikipedia。
重回基本面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8:53 by 牧神我一直搞不懂,這十幾年來行銷管理在臺灣成為顯學之後,到底這些多半喝過洋墨水的大批高級管理人才帶來了些什麼。當然我無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過目前看到的多是劣幣驅逐良幣、只記得破四舊而忘了立四新,網上多了一堆管理學小故事,充滿了小聰明卻不見靈魂何在,執行面更甭提了。
為了節能省碳,宿舍拔掉了一半的公用照明,卻在門面處擺了個大螢幕電視二十四小時播放沒人看的校園生活影片,讚揚這裡真是個好地方之類的。宿舍冷氣設定最低溫 26 度,但每回到行政單位都冷得要死。
定期維修停水停電全沒少過,但上週末這爛學校又跳電了,只因為一隻貓跑進變電箱,把貓抓走,復電了,然後呢?沒有然後,一切照常運行,沒有人問這段時間的損失誰負責(反正只有學生宿舍嘛),變電箱還是有機會再有小動物跑進去。
此外還有社會責任問題。最近發現宿舍設備損壞,會填單報修的永遠只有我跟室友,我們都不動作的話,那東西就會慢慢崩解到完全無法使用,然後使用者再跑去其他樓層用直到它自動更新為止。現在填單只要上網就好,甚至屁股都不用離座,竟然連這也做不到。只會上 BBS 抱怨有屁用呀!
再多的書面教育終究得回歸日常生活,四書五經若只是死記而無法入道,則讀經果然只能是挖死人骨頭而晉升不了考古學的境界。行銷管理如不能融會貫通,那麼還是拿去餐桌上唬唬未成年的小朋友就罷了,再大點的也不會甩你。
圖片擷取自網路那張很有名的圖,忘了最早在哪抓了。裝再多的省電燈泡,比不過隨手關燈的習慣養成。
生產力低落的雞屎期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6:12 by 牧神工作上又進入了停滯期;雖說其實進度停駐很久了,不過或多或少有些自己的事情做,讀些文獻改改實驗計畫,也不至於有一事無成的感慨。然而,這幾週根本連書都看不下去。
每天睡到日上三竿(雖然根本沒啥太陽),胡亂上網個一陣,下午意思意思翻開作業後假寐一下,插科打諢一天就沒了,甚至連網路上隨口發言都少了。在人生理論上生產力最高的時期淪落至此,也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
昨日幫忙出門搬個貨就覺得好累,雖然還算偶有慢跑體能不至於完全退化,但耐磨的心已然逝去。現在想想過去的那些鳥日子們,不免愕然自己曾有過的精實。圖片裡僅是當年工作的一小小部份,原來八個小時足以完成那麼多事,更甭提晚上還得補習英文,連週末或連假都沒得喘息,還要隨時安撫某個騷動的靈魂。
除了年紀外,其實啥都沒變不是嗎?我還是我,少了些身外之物,內在的背景卻隨著經驗累積而自然成長著,中斷的裂隙幾乎已填起;變的,只是心而已。
如果不再有挑戰之心,又何須強逼自己走向這明知崎嶇的山道。如果不再有堅忍之心,又怎麼在這四面楚歌的環境裡依自我意識前行。如果不再有企盼之心,又要如何驅策這不再做夢的自己。
尋找自己的路總是至死方休的,於此同時,只要還能踏得出腳步,就足以活下去。
急驚風之你怎麼還沒心臟病發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1:16 by 牧神這是造口業的缺德文,純粹個人釋放負面能量以維持心理健全,才不至於在公開場合爆炸,請勿過度認真解讀。
不知道是否所有人身旁都有類似這號人物:什麼東西都馬上就要,即使嘴裡說不急但焦急卻完全寫在臉上毫不掩飾,每隔十分鐘跑來問你好了沒,逼迫你得把所有(他覺得重要的)手頭上的事情處理完畢,然後通過他的檢查才行。只要工作環境裡有一個這樣的人,就很容易讓大夥兒都變得焦躁起來,至於他們最在意的效率,則早已蕩然無存了。
很慘地,我的人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被這種人支配;還剛好都是牡羊座,這樑子實在結大了!其實個人也是不喜歡事情在桌面累積而會選擇盡早辦完的類型,不過當面對不可抗拒之力時會採用比較溫吞的禮讓路線,然而遇上這類型的卻根本無法溝通。
到底是在急三小完全不懂呀!而且基本上不只著急自己的事情,對別人也非常關心,關心到惹人厭的地步。令人窒息的奪命連環 call、飢渴的眼神在背後不斷刺穿你、急促地敲門聲甫以強力甩門加上大嗓門問事情處理好沒,不管哪種都叫人忍不住想餵他吃磚頭或問候君何不食屎(後者我曾用過)。
更糟糕地是,他們丟得往往不是直球。或許也明白自己的個性,害怕太直接傷到人之類的狗屁理由,他們會投出有點詭異的變化球,然後等到你發覺那其實是直球以後耐心已經完全被磨耗光了。
所以,這下又多了一個急需脫離現狀的理由?
圖片取自 Wiki,這張就是我心目中他們的形象。
一葉秋—張大春
Posted in 悠遊小說林 on 下午5:29 by 牧神是的,這實在不像我平常會看的書,不過因著換換口味的心態與對張大頭的信心,這本稍微考慮一下就提著去結帳了。
後來找資料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組系列作品之一,依序是『春燈公子』、『戰夏陽』、『一葉秋』、『島國之冬』。雖是系列作,創作方式卻不盡相同;作家原本就應該是不斷挑戰自己創作能力的辛苦行當,如同同為藝術家系統的畫家,一個主題可以花上一輩子去試煉去揣摩,也能用上所有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手法來嘗試一切可能的題目。
張大春在此作中的文筆偏古,也算符合家傳書鈔的筆法,然個人古文實力薄弱,讀起來是有些吃力的,若能體會所有隱藏的哏,相信更會是一場閱讀饗宴。說書人的氣息溢滿整部書,自魏晉南北到明清、從高祖母至母親,看似各成篇章卻又環環相扣,恍若鄉野雜談的合集卻又一以貫之,呼應著標題的「一葉知秋」。
諸篇故事間的橋段是山東濟南懋德堂老張家的故事,於是,在每段小說開啟時,似乎都能看見幾位老奶奶們的身影,在殷切訴說著每個段子。
此外,看了一些介紹似乎沒什麼人提,個人覺得吳靜芳的紙雕插圖與整本書的設計、包括適度留白的想像空間,對於此書的整體表現而言都是加分效果。臺灣的出版業界仍是找得到有心人願意耕耘這塊向來被忽視的角落。可喜可樂。
封面圖取自舒讀網路書店。
國道行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2:59 by 牧神回家。
也搞不清哪個方向才是回家。很難得地搭了便車,在一小家子裡頭插花,重現了久未謀面的國道風情。雖然最近也曾搭過客運,不過客運上的風景與小車裡所見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而言,客運裡瀰漫地難聞柴油味與劣質皮椅裝潢,只會讓你逼迫自己進入一個難以忍受的睡眠迴圈,既然醒著如此痛苦的話。小客車上則不是這麼一回事。
扣除那些脆弱的 A、B 柱,小車內視野寬廣得多,窗外空氣的流動、時辰的轉變、地景的流逝、有志一同的車流,安靜地展示著時光荏苒,彷彿把一生壓縮在短短幾個小時的車程內;然而拘束的坐姿與緊繃的膀胱,卻又時時提醒你這段空白長得讓人發慌。
中午的喜酒讓人昏昏欲睡,得強打起精神保持清醒,畢竟這是副手座的責任;原本就不擅於聊天,卻還是得腸枯思竭擠點話題出來。意外地冷場並不算多,或許是延續了中午時分的閒聊情境,這天大概是年度最多言的日子準當選了。
幼時雖飽受暈車所苦,但因著家族因素,時不時得在國道車陣裡度過漫漫光陰;出外讀書以後雖不常返家,但由於某些緣故,往來費時一點都沒有減少,只是時間有了彈性而人擠人的機會少了許多;而今,待大眾運輸系統完整、國道數量飽和後,卻再也沒有那種需要了。
主圖取自國道高速公路局。遠觀雖然壯闊,畢竟多了點事不關己,國道的感覺終究是在車陣中比較得以領會。
趨勢預言者們的舞台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9:36 by 牧神網路世界就是這麼有趣,因為有著易於追溯的特性,看著一堆自以為趨勢大師的奇文妙語,有的甚至完全無視自己先前的預言完全成空,還偏離主題意圖扭轉注意力讓群眾誤以為一切均在意料之中,實在忍不住讓人鼻孔噴氣。在資訊近乎完全透明流通的現代,想成為速成大師睥睨群雄已經不可能了,包括觀眾在內,要想對一個主題了解,非得花上一番心血鑽研不可;然後,至少你可以知道誰說的才是值得相信的。
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有通才了(從來也不需要),若有個傢伙讓你感覺他什麼都懂,那鐵定他讀過不少書皮、背過不少人名,拾人牙慧,僅此而已。知識不再是獨占事業,翻翻維基問問 Google 大神,你也能輕易嗆回去。有才華的人還是不少,但反而異常地低調謙虛,畢竟得把時間都花在淬煉自己上。
從沒想過名嘴竟也足以成為一個有頭有臉的行當,以往有這種能力的不是叫神棍就是騙子,就算是舞台上的說書人,至少也得有點創作能力與戲胞,但名嘴似乎啥也不必會。『史記』裡張儀雖曾問過自己老婆舌頭在否,但那可不代表他當真只靠張嘴過活,當初在鬼谷子門下的勤奮努力,一般人讀傳似乎不太在乎,人們只想聽成功的故事,最好是不勞而獲又不必受罰的。為什麼這些人能活得那樣開心?因為有舞台,舞台下又不缺捧場的觀眾。
憑著比旁人多唸了幾年書,所獲得的也不過就是質疑與查證的能力,然後知道「好的消息來源」在哪罷了。想來有點悲哀,竟然得花上這麼多功夫才學會這點東西,然後一般人也不在乎你說啥,他們只要聽到想聽的就好,正確與否不那麼要緊。
換個角度想,也正因為這是個人人皆為評論家的年代,所以我這廝還有個肥皂箱可以站出來屁個兩句。沒人看就是了。
甫出爐的 2011 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數學獎頒發給數位曾預言世界末日的人們,因為他們教導大眾在做數學假設與演算時應該要更小心些。主圖就是其中一位得主 Harold Camping 的審判日宣傳廣告,取自 Wiki。
花開物語與商業行銷動畫
Posted in 一些五四三 on 晚上11:59 by 牧神日本動畫公司 P.A. Works 的十週年紀念作『花開物語』(花咲くいろは)完結了。大概不會是今年我最喜歡的動漫作,但整體而言仍是相當不錯的輕鬆小品。雖然有不少人批評這部結局太過乏味、前期又太過八點檔,不過這些都可以歸咎於一個原罪——這是一部旅遊推廣動畫。
另一部同期推出的『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あの日見た花の名前を僕達はまだ知らない。)舞台設定在埼玉縣秩父市,也是同為吸引觀光而製作的動畫。的確這部簡稱『未聞花名』的作品劇情本身是比較引人入勝的,一季的長度張力也較為緊湊,但個人認為若單從行銷的角度來看成效或許稍遜於『花開物語』。
『花開物語』以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湯涌溫泉」作為主要舞台,登場人物姓氏、取材背景、故事題材等等都與當地脫不了關係。作為推廣當地觀光產業的作品,自然不可能要求有什麼大風大浪,甚至像本作裡那部電影一樣,明明是旅館服務生日常卻要搞個槍殺現場。多角戀愛情愫幾乎已經是選材極限了,何況這部在呈現那種微妙的空氣變化上其實做得不錯,反而在旅館生意的主線發展上擺脫不了日式熱血的樣板。
以當地溫泉旅館的背景設定,雖是滿滿的置入性行銷,但卻一點都不讓人覺得厭煩。裡頭的人物不會莫名其妙地在談情說愛時突然拿出消痔丸出來廣告,反而如第七話裡出現的精美點心,其實都是當地名點,卻不在劇中特別指出,只在螢幕裡一閃而過(就進到人物的嘴巴裡了)。也許這也是為了配合動漫狂熱者們舞台探訪的樂趣,自從聖地巡禮蔚為風潮後,細節講得太清楚反而少了一種供人鑽研的樂趣。
這部作畫精良也絕對值得記上一筆,各種光影、材質、反射,在極細微之處也不馬虎,更難得的是如此品質從一而終。另外前後兩支 OP 都頗具動感,即使各個人物影像交錯然後大家都在跑也不讓人覺得頭暈,這也是少數我會每次都乖乖放完 OP 不跳轉的作品。
此外,劇中人物個性並不平板,在很多小場景都可以看到細緻刻劃之處(民子是個稍嫌扁平的例外),即使路人都偶有搶鏡的表現。輪島巴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敗犬式的憂鬱佐以狂野的內心與外放的性格、加上危急時又值得信賴的年上大姐,個人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
結局算是一整個類似題材的日劇完結模式:雖然暫時休息,但未來還有希望,每個人都各自努力著。實在老套了點。
會特地挑這篇出來寫,是因為現在所看到的各種行銷手段,惹人厭惡的居多,即使大家心知肚明你要賣東西,還是可以用比較優雅的作法達到目的。
評鑑評鑑評鑑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4:43 by 牧神又到了各式評鑑橫飛的季節,難怪好奇一向骯髒的磨石子地板不知何時打上蠟整個光可鑑人,被海風侵蝕、一直擺在一旁沒人用的花園涼亭座椅套組,突然煞有其事地擺在走道顯眼處,幾位平常忙著開會的大老們滿腹思緒地現身走道四處檢視,幾年前的海報又被挖出來重新張貼讓牆壁美觀些(下次記得做海報要打上年份了)。成果展示與小學生科展無甚區別,那些宛如反攻大陸的標語隨風翻飄就甭提了。
老闆這兩天進進出出,為得不過是要擺出幾件標本當成果卻又嫌不夠美觀,幾次要求微調美化,什麼換罐子標籤重寫之類的。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了一句:「把精神多放些在科學上面好嗎?」卻似乎被當成挑釁了。
正式開始後才發現,整個評鑑在本單位僅僅用了一個鐘頭,被免費便當引誘而塞滿演講廳的學生、來去匆匆問些罐頭問題的委員、平日趾高氣昂現場卻開始結巴的長輩,交織演出莫名所以的舞台劇。這就是我們目前在做得評鑑或考核的真相,上下沆瀣一氣,做些與研究和教學都完全無相關的鬼東西,學生們的需求什麼的誰在乎,只被交代別亂說話罷了。
其實我也能夠理解老闆們的緊張,畢竟攸關生存($$),不過與其做這些類似軍中高裝檢的表面工夫,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評量方法嗎?不管在各行各業,凡提到評鑑所有人都懂得嗤之以鼻、都了解全是作假的——好吧,也許當事人被自我保護裝甲蒙蔽了所以看不清楚,但至少旁觀者清,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是必須忍受這些?這些甚至算不上必要之惡的鬼玩意兒?
主圖為臺灣優良產品標章,通過評鑑的學校也來蓋一個吧!就蓋在校長身上好了,他應該不會拒絕反而很開心。
戒口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8:26 by 牧神古人說言多必失是有道理的。這不是廢話麼?你如果什麼都不講什麼都不做,當然也沒機會讓你犯錯來著。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太過內向,所以向來口無遮攔,有話可說就不特別拘束自己。不過自從開始過起隱宅人生,比較有餘裕檢討後,卻發覺少講話也未必等於少講錯話,以後還是多吃飯就好。
昨夜教師節在實驗室小聚餐,飯後大家自動留下小聊了一下,其實大體是頗為愉快,但事後仍覺得有些許陰影。也許我過份敏感,但總覺得自己還是不太會抓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何在,話題也太過隨性,也許某些人不喜歡。死黨與實驗室同袍終究還是有差異的。
果然是多說多錯吧!雖然曾試著改變自己不要那麼孤僻,不過也許在眾人面前保持低調才是我應該走的路。每個人都說自己喜歡誠實的人,然而團體裡受歡迎的永遠是外表最好看的那個,講太多實話不但沒市場還會被討厭呢!先封鎖了一個人的社交學習機會,而後才開始嘲笑別人宅,這個社會是什麼道理?
我一直是人來瘋的個性,但也經常在事後後悔自己方才所說得不夠得體。自以為與對方夠熟了就什麼都能被接受,其實不是這樣的哪;所以我們不能太過坦承,開玩笑還得謹守分際,並時時警醒自己溫良恭儉讓。
做個人,就是那麼累的一件事。
主圖為電影『沈默之丘』的海報,取自 Wikipedia,這是少數我有看過的電影之一。
今日無雨天氣晴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1:20 by 牧神終於能稍微體會那些靠天吃飯的可憐人們的生活了。不過三兩天的光景,一個遠在南方的熱帶低氣壓轉成颱風,整週的實驗計畫就作廢了。
無論古今中外,不管為了哪種緣故,自有歷史以來人類就不曾放棄過試圖控制氣候,若以嚴格的眼光來審視,這些努力都可以說是完全失敗了。於是退而求其次,科學家開始嘗試著預測天氣,這部份倒是有了些初步的成果,至少短期內有效,但對於類似臺灣這種一夕多變的海洋季風多重影響兼之地形複雜的海島,便也無法要求太多。
目前此地雖然天候仍算良好,微涼的空氣輔以乍現的陽光,溼度稍高但未有降雨,不過向海望去,已經可以充分感受到浪潮漸增。想來過個兩天風浪還要更大些,只得延期了,怎麼能跟老天鬥呢!
主圖是暑假偶然在身旁發現的小朋友,這種黑白配色的蠅虎並不算罕見,不知道是否有名字了?
長壽基因與科學教條
Posted in 蛟龍終非池中物 on 下午4:52 by 牧神本週的 Nature 發佈了一則震撼全球生醫學界的文章。一直以來關於紅酒會增長壽命之類的研究,大多與一個稱為 Sir2 的 histone deacetylase 有關,Sir2 最早發現於酵母菌,在 2001 年一篇研究發現,經過基因轉殖的線蟲在 Sir2 過表現(overexpress)後,竟然延長了百分之五十的壽命!自此開始這系列的實驗開枝散葉,成為一門顯學。而一種可以活化 Sir2 表現、常見於紅酒與葡萄內的成份白藜蘆醇(resveratrol)也炙手可熱,成為長生不老藥現實版。然而經過十年後,卻發現 Sir2 的過表現與長壽間「缺乏顯著的效應」;甚至連當初開啟這股風潮的線蟲實驗團隊所做出的結果,都已明顯不如當初顯著(此研究同樣刊載於本週的 Nature)。
其實對於長壽基因的爭論始終存在著,雖然在許多模式動物似乎都發現類似效應,但相異的結果與質疑的聲音從未斷絕過。即便如此,仍有大藥廠投入幾億美元的經費研發,甚至含有白藜蘆醇的營養品與面膜早已開始販售,用關鍵字就可以搜尋到許多強調「Sir2 基因延長壽命的效果早已獲得證實」之類的文字。本次研究可說在這個欣欣向榮的老化研究領域裡投下震撼彈,即使有人仍堅稱一切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暴」,不過相信至少有幾百篇相關研究要被重新檢視過了。
更詳細的新聞可以參閱 The New York Times 這篇:Longevity Gene Debate Opens Trans-Atlantic Rift;本篇主圖亦取自於此。
藉由這次事件,我主要想談得是——科學本來就不該有所謂的教條(dogma)存在,應該說教條這個詞彙本身就已經與科學精神相違背了。所有的規則都是用來打破的,這點在生物學上尤其明顯。即使許多科學家野心勃勃地想藉由發現某個通則來一統江湖,但我們更常看到的卻是數不盡的例外;甚至連當年克里克(Francis Crick)所提出被視為經典的「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central dogma),都可以找到 Prion 的例外了。
然而常可以看到,許多國內研究者從國外大老那裡學來整套功夫後,就直接在臺灣完全複製了,不再有科學研究應有的質疑精神,後續實驗反而常常奠基於某些教條(或好聽點稱之為經典研究)。以前老闆做哪個基因現在就做哪個,頂多從那個 gene family 挖些其他同伴出來,或是換個模式物種,幾十年過去,從實驗室裡複製出許多同門寶寶,每個人做得東西都有那麼點雷同。
然後,就產生了所謂的「學閥」。
不說了,我還小,得仔細自己的羽毛才行。
雅各的千秋之年—大衛.米契爾
Posted in 悠遊小說林 on 晚上9:35 by 牧神開始前,要提醒討厭踩雷的觀眾,卷首南方朔的導讀請千萬不要看,這位大師花了一頁的篇幅,將整本書的情節完整描述了一次。雖然我個人不怕雷,但是這種作法感覺對原作者非常失禮,竟還放在書籍的最前面,現在是在練習寫摘要嗎?
當初會入手這本『雅各的千秋之年』(The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de Zoet),有幾個點特別吸引我的目光。首先,封面設計很值得鼓勵,相較於目前常見翻譯書外殼的無趣且無梗,本書封面以類版畫風格搭上典雅的淺藍色,精美且符合題旨。作者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身為英國人,卻勇敢挑戰荷蘭與日本間的文化衝擊主題,地點還選在十九世紀初的長崎,讓人覺得膽敢如此挑戰的作者,絕對不會是凡物。故事甫開始那幅古醫書裡的版畫(出自『助產術』?)也頗引人注目,至少足以推測書裡的情節是經過仔細推敲考證過的。
讀到最後的譯後記,才確認大衛.米契爾的確曾長期待過日本,會說「才確認」是因為閱讀過程中會一再地嘆服於作者對於日本的深入了解,若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旅遊或紙上談兵,必然做不到如此程度。書中描繪的東西衝突、一些我們身為東方人慣常會注意到的西方文化衝擊,在此作中寫得讓人彷彿身歷其境。此外,當年的長崎與日本可不比今日,更加封閉的環境造就更加激烈的對立,而這不見得總是外顯的,由於東方人的禮俗文化與拘謹內向,反而更可能藏在狀似太平的日常交談間。就這點而言,『雅各的千秋之年』表現的幾乎無可挑剔之處。
從雅各偷偷學習日文就得以瞥見,雖然外表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但語言果然才是隔閡的主要來源。而翻譯上或被動或主動的謬誤,則更加深了彼此的敵意。雅各藏起的聖詩集、扇子上所繪的肖像、甚至是叫「羅伯斯畢爾」的稻草人,諸如此類現在深受西方思潮影響的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於彼時的長崎多半都是讓人覺得受到侵犯或難以理解的。
人物的深刻刻劃可以算是本書的強項,但還是有些許窒礙之處。像藍場川織斗,某些描寫實在不像典型的東方女子,雖然可以說因為她不平凡的身世而使其個性迥異於日本女性,但仍是太過,而且後期又稍嫌影薄了。男主角雅各的個性太過理想化,某些時候天真得令人驚愕,其他時間又過於聰敏,有種動漫裡中二男主角的討厭氣息。
雖然主要故事都集中在長崎的出島,然而十八、十九世紀海上航行的種種,當年文化風物的重現,卻一點也不顯馬虎,米契爾足堪成為現存少數有能力完成史詩級巨作的作者。另外,他先前的作品如『雲圖』,也算是當年與我失之交臂的,記得於書店裡拿在手上良久,最後不知什麼原因還是輕輕放下了。大衛.米契爾的幾本作品看來題材均不相同,而且一直勇於挑戰新方向,相信還會陸陸續續創作出更多吸引人的小說。
書末譯者的後記頗值得一讀,翻譯廖月娟的功力值得讚嘆,雖說我英文不好日文也僅有五十音的程度,依舊可以看出書內的某些句子,若再翻回英文則原有的氣氛會少去一大半。翻譯文學裡,譯者的文筆甚至比原作者的文筆更加影響一本書的好壞。
封面圖取自天下文化書坊。
曙光初現之有涯無涯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6:08 by 牧神終於,步入第四年後,開始有要動手的感覺了,即使僅僅只是初步的小實驗,或許可以不再玷污了那討海人的職稱。現在只希望那些討厭的低氣壓、雲團與鋒面們別來搗亂。
雖然想說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不過很顯然地並沒有萬事齊備。轉換跑道重頭來過終究沒那樣簡單,橫在眼前尚會有多少難題仍不清楚,不過,帶著忐忑的心與樂意弄髒的雙手,依舊相信只要有機會,還是能完成那些心裡曾想過的預期。
訂好日期,便提早回宿舍。聽著外頭幾乎永不休止的機車呼嘯,盯著窗外垂淚欲滴的積雲,心裡卻是雀躍的。三番兩次的實驗延期看來還沒把我完全打垮,所以,我是那類有著強韌的心的人種嗎?是那種能在牆上反覆畫上螺旋,畫了幾年後,突然有人告訴你,畫反了,不是順時針而是逆時針;然後,能愈挫愈勇地擦掉一切重頭畫起的那種人嗎?
主圖裡的,既非曙光也不是今天拍下的,只是當前的心情是如此罷了。鮮豔的有些過頭的天空,一半是由於相機設定的緣故。
逃避後的日常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9:06 by 牧神蒙上眼睛就不再害怕黑暗,摀住耳朵就不再畏懼雷聲;其實,大夥兒都還在那裡沒走,你只是封閉自己的感官,假裝威脅不存在罷了。就如同,我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所做的。
旁人的關心一點也幫不上忙,只是讓你更加厭煩,那種因著好意而引發的焦慮神情更同時感染你,使所有的一切看起來更加不上軌道。當發現自己成不了中流砥柱、無法扭轉乾坤,只能看著滔滔洪水從旁轟隆而過,除了賭氣遷怒外,又能做得了什麼?
桌子也翻了、書也砸了,等到一切都成了習慣,卻連最後一點爭取的勇氣都磨盡了,傻傻著等著天降甘霖。看著這一切的旁觀者,責怪起來多麼容易呀!無怪乎大家都喜歡當評論員而沒人真的想替自己做點什麼。
看著三百六十五天的日落,然後又是幾個三百六十五,幾乎是已能完全忽視外來的眼光了,仍是覺得淒涼。聽著電話那頭相關人士不好意思的乾笑,卻一點怒意也沒有,接受一切竟是如此可怖,彷彿整個人生都可以捨棄了。
可是,原本就有戰鬥或逃跑的選項不是嗎?戰鬥的即使慘敗卻還是為人稱頌(或許唐吉軻德是例外,難怪這部成為傑作),逃跑的雖倖存卻躲不過周遭白眼。猶記得從前曾做過的果蠅行為實驗,打架打不過終究是得繞跑,當下的人類似乎已被剝奪這樣的權利了。
這幾行文字塗塗改改,卻也不記得原本的模樣。主圖凍結中的果蠅,或許正思考著自己下一步該如何是好;圖片取自 Wikimedia。
友達の詩—中村 中
Posted in 絲竹亂耳 on 下午5:55 by 牧神我是從一個三十首歌組成的メドレー裡注意到這首『友達の詩』的,即使早先完全不懂歌詞在唱啥,連續聽過幾次卻都忍不住在這首停下工作並重播。今天查了歌手資料才發現中村中有性別認同障礙,甚至還動了變性手術,2007 年底於第 58 回 NHK 紅白歌合戰演出,為首次戶籍性別為男性但在女歌手的紅組出場獨唱的。
有關她的中文介紹網路上並不算少,不過大多圍繞在性別議題上,所以在這裡並不多談,只想專注在她音樂創作的部份。
中村中的演唱天份毋庸置疑,可以低沉可以高亢、甚至可以嘶吼,而且她的演繹很能讓人代入情境。雖然聲音稍嫌樸實,然富含的情感是不打折扣的,音質中帶有男性的成份,但給人的感覺是男孩子氣的女性(故本文用「她」)。除此之外她還具有詞曲創作能力,同時擁有舞台劇演員的身份。
這首『友達の詩』是個人認為最足以代表她真實心境的作品,如此的戀情超越時空、身份與性別,甚至也不需要佔有。雖然也聽過其他跨性別演繹的歌曲,不過中村中是少數單靠歌曲本身就足以征服我的。她的創作性別與自我意識強烈,但作為聽眾,可以很輕鬆地拋開那些風風雨雨,單純欣賞音樂本身就足以得到感動,這難道不就是歌手的本質嗎?
中村中的演唱一如她給人的印象,縱然有顆女人心,但卻不是一個柔弱的女子,而是即使跌跌撞撞,仍奮力出擊不留餘地的燃燒自己,一位勇敢女性的楷模。
家裡蹲、尼特族與歡迎加入NHK!
Posted in 一些五四三 on 下午6:57 by 牧神這幾天看了『歡迎加入NHK!』(NHKにようこそ!),因為之前在某處看到的嚴厲負評,讓我一直沒試著去接觸這部作品,直到最近舊番待看名單見底後才把它挖出來。果然光靠著別人的評論推薦來追番是有風險的,文化創作來說,還是必須要親自嚐過才知道是否合胃口。以下談到這部作品均以動畫版為主。
才打開視頻沒多久就彷彿聞到一股熟悉的氣味,果然作者曾經也是個家裡蹲(ひきこもり),若沒有親身經歷,或許很難察覺那種縱貫全劇揮之不去微妙的氛圍。家裡蹲、尼特族、繭居族等等的定義,請自行搜尋幾個不同資訊來源做比較,這裡不多加解釋。依個人的看法,這幾個詞彙所指得是不太一樣的族群,只是彼此有部份重疊的可能;御宅則是另一回事,雖然常見但並不總是出現於前述幾個族群內。
首先要強調的,這部作品絕對沒有鼓勵家裡蹲,也沒有美化尼特族,而是利用一些看似輕鬆搞笑的場景不斷地在反省在衝撞!我認為這是個嚴厲但完全錯誤的指控!每一個曾經經歷家裡蹲生活的人,都不會希望看到別人身陷其中,就像戒毒成功者不會很開心地看著自己的朋友也開始吸毒一樣。在看這部作品時,的確會回憶起很多自己過去的蠢樣,但,這並非心靈慰藉,而是警醒與反思。有人會因自己身為御宅族而驕傲,但沒有人會因為自己曾是家裡蹲而開心地把標籤貼在身上向人示威!我個人承認自己曾是尼特族,並不是藉此拿來說嘴,而是提醒自己這段無法抹滅的過去、把握現有的資源與能力,並告訴別人尼特族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而非現在大眾媒體與一些菁英份子以為的那樣!
硬要說得話,『東之伊甸』(東のエデン)才是一部過度美化尼特族的作品。但因它原本就是架空設定,而且著重點並非在尼特族本身,所以單就一部創作而言其實仍是可以接受的罷了。
至於說情節太過脫離現實……大哥,這是動漫作品哪!即使是寫實系的小說,難道就不乏一些神奇偶發事件、強運光環、最後一秒逆轉等等的描寫嗎?創作,原本就是容許某種程度的脫離現實,說它是主角威能也行,否則難道非得要每個角色都不幸最後全滅嗎?
刷爆卡買直銷卻還輕易全身而退這種事,現實生活絕對不是沒有,我只能說,因為我們沒有有錢的老爸,所以誤以為輕易脫身是很難的。其實這些事每天都在發生不是嗎?每年墮入卡債、搞直銷、高利貸的人何止成千上萬,這些人全都破產自殺了?不,當然有人很慘上了社會新聞,但那只是冰山一角,更多人則是某種程度上地解決問題而繼續苟活了。因為是動漫作品、因為仍要連載,所以用了比較輕巧天真的方式脫離困境,如此有這麼嚴重非得被批得狗血噴頭不可?
『現視研』(げんしけん)當然也是一部好作品,同樣是討論御宅族,但其實跟本作完全是不同的走向。『歡迎加入NHK!』並沒有比較誇張,因為它描寫的不是一般的御宅,而是家裡蹲,硬拿兩者做比較並不公平也不適合。
家裡蹲是因為有持續的經濟援助造成的,解決方法就是不給他飯吃。這部作品的確明示了這個解決方式,即使顯得過於強硬,但相較於某些專家學者們所提出的辦法,個人某種程度上更認同前者。雖然當初自己成為尼特族並沒有憑藉家裡的經濟援助,但的確有個金山(自己前幾年工作的存款)可供我吃喝玩樂,當然我微薄的存款並非真的金山,只是對一個需求並不太大的人而言,能維持基本開銷還撐得下去就夠了。
有些人誤以為『歡迎加入NHK!』是靠外力(突然出現的美少女中原岬)來改變主角佐藤的家裡蹲人生,其實並非如此。中原的課程——那些關於佛洛伊德、榮格的筆記,真的讓主角枉然大悟然後重生了?甚且初期佐藤念念不忘的還是學姐,到最後甚至還是佐藤救贖了小岬。當然,這期間每個人、每件事都緩慢地在改變佐藤,但最後要走出來,靠得還是自己。另一部有家裡蹲主角的作品『薔薇少女』(ローゼンメイデン),主角的姐姐也想盡辦法要使主角離開房間,不過讓主角走出來的不是關心,而是意識到自己有重要的事該去做。這也是個人認為要真正脫離且唯一無副作用的方式——發現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為我當初也是如此頓悟的。
我曾是一名尼特族,而且我走出來了,但我並不引以為傲。
減法的藝術
Posted in 一些五四三 on 下午5:19 by 牧神已經忘記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彙是在哪了,雖然最常在攝影領域裡找到,不過其實通用在很多方面,尤其適用於臺灣目前這種在各方面要求全方位多功能到極致的社會。而這個小島上最全能的便利商店店員,社會地位卻是無比的低下,人人得以呼來喚去。
當前,資訊電子業大概是最需要減法的,規格戰、價格戰、別人沒有的我都有等等諸如此類從未退流行過,廠商甚至以此洋洋自得,其實就是沒抓到重點。對絕大多數的消費者而言,工具就是要能完成工作,對自己有用是最重要的,多餘的功能如同闌尾一般去之而後快。看著某些產品宛如飛機駕駛艙的按鍵與插槽擠滿小小的空間,這樣的風行似乎短期內還沒有消失的跡象,就知道臺灣的業主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流行打扮亦如是,不是把當季的元素全掛在身上就是流行,適度的削減是很重要的。雖然不關注娛樂新聞已經很久了,偶然瞥見某些名人照片還是令人忍不住翻白眼,即使是國際名牌,所推出即將引領風騷的產品仍是可以很離譜的(遺憾還是會有不少人買帳)。
轉到無形的層次上,開始要求孩子們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不過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哪!總有人愛說「我家孩子其實是很優秀的,只是不夠認真罷了」,但別忘了,小孩繼承的基因其實也沒那麼好,所以別傻了,承認自己(的小孩)的普通,是教育的第一步。自我要求也是如此,每個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能力所及學得來的事物有限,所以,哪個才是真心想學的,就很重要了。什麼才是該捨棄的?
政策也是如此。牛肉不是無限吃到飽就好,有嘗過壽喜燒的朋友應該有經驗,一開始狂扒肉吃到後來很膩了,蔥段或香菇反而開始受歡迎,但是到了最後全部都很噁心,因為都是相同的醬汁味道。現在看到的所謂政策,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於是農林漁牧統統都有津貼、大學研究所不足就多蓋、小孩不夠就發錢鼓勵生產、每個城市都要有捷運與公路、巨蛋好像下不完一樣;別忘了,所有的這些統統都是全民買單,花得還是我們自己的錢,政客只要出張嘴就好。以上決策也將各地原有的特色完全抹除,成為單一灰色調的無聊社會。
野生動物只有資源匱乏的問題,所以完全沒有演化出「夠了」的煞車機制,常常在圈養時發生吃太多脹死的悲劇。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的,經過漫長的饑饉的歷史進程後,當每個人開始得以享用過多的資源時,減法的藝術就需要被注意了。否則,撐死你們這些小王八蛋。
主圖為 Nicolas de Staël (1914-1955) 的傑作『The Moon』,取自 Ciudad de la Pintura;以極簡的色彩與元素描繪出最深刻的精神意象。要大眾文化達到這個高度是無理的妄想,不過,至少,希望我們試圖往這個方向努力著。
大步跨過節慶間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5:53 by 牧神連續假期來臨,建築物內的人數逐漸減少,浸淫於外頭新鮮空氣的個體數卻將隨著夜晚的來臨激增。老媽子又來電詢問是否要回家,其實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非得過節不可。排隊也訂不到的車位、滿載的早退人群、更加疲累的舟車勞頓,若只是一家團聚的藉口,如此可有讓團圓晚餐更可口?非得要有個理由才能聚首的家族關係,可有更加緊密些?
逢年過節的那幾樣必備商品,真的帶來節慶的氣氛,或者只是週期性滿足商人們的荷包?雖然完全沒看新聞,不過想當然爾又開始有專家出來算月餅或柚子與白飯的熱量比,各車站、機場又開始湧現人潮,政商名流言不由衷的祝詞無差別播放,各廠商花招百出的禮盒與折扣戰再起;所有的一切一如去年與前年與大前年。
記得一直有在這裡提及自己很討厭過節。最開始大概是從某次過年,發現自己不是只要負責拿壓歲錢和吃好料就好,還得幫忙大掃除和拜拜,應付各種親友拜訪與不便。固定又繁雜的儀式打壞了遊興,千篇一律的行程讓一切開始不特別,反覆的話題一而再再而三使人連開口都懶得,然後就懷念起平常的時光。
有人說若不在平凡的日子裡激起些波濤,人生太無聊了;那麼,為什麼不從日常裡找意外,只是在過節時跑跑固定行程,不就失去了那種不一樣的悸動了嗎?閃光節與某個莫名的週末裡,同樣收到巧克力或一束花,到底哪個驚喜要大些?或者有個已經是義務了?
主圖取自這裡,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想找張壓力不要那麼大的車站照,唉,果然還要跑到捷克這種地方才有。
不想長大,然後呢?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1:33 by 牧神成熟是什麼,只有長大以後才會知道。記得很久很久以前,曾經寫過一篇不想長大之類的文字;當然,那時候沒有部落格,也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大概也不會厚著臉皮寫在作文裡,多半是隨手拿張紙塗塗抹抹,寫完就算了。不過就記憶所及,當時對長大的理解很可能是錯誤的,多半那只是世故而非成長、風塵而非滄桑。
不少人會希望自己的對象是成熟穩重的,那代表什麼意思?若只是單純希望對方經濟能力良好,恐怕還容易理解一些,但成熟是什麼?單純是年紀的徒增?穩重呢?大人還像小孩一樣打打鬧鬧,講好聽是天真、童心未泯,不過得到的眼神常常是歧視的。說到底不就是自我定義各自表述嗎?
有人說當過兵才會成為真正的男人,可是進到軍營裡一看,根本是幼稚大本營:粉飾太平、狐假虎威、抓雞毛當令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能摸魚絕對不要認真否則得扛責任。軍教片裡演得根本是扯謊,把小學生開班會的胡鬧放大個幾百倍大概差可比擬。這些就是成熟的必經之路?還是因為看過了那些風風雨雨,或是說玩夠了,才知道得過且過的重要性,然後才懂得對另一半不多加要求、睜隻眼閉隻眼?
或許真是如此,至少,我學到的是包容。其實,只是因為我們都曾犯錯,然後希望對方能原諒我們罷了;而在此同時,也能原諒對方曾犯過的錯,這……大概就是成熟了吧。
不想長大,不過那由不得你,時間流過、接觸夠多的人事物,不想長大都不行呢!看得更透未必是壞事,更不是沈淪的藉口,因為懂得、所以必須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才是真正的成長。大概是這樣的!?
六角恐龍的圖取自維基百科,這是一種幼態持續(neoteny)的動物。
新居入厝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8:46 by 牧神
新宿舍完工了,這兩天就忙著搬進搬出灑掃庭除。久沒運動,這種螞蟻般地活動搞得自己有點四肢發軟,弄到剛剛總算是大事底定。
不愧是趕工之下的品質,初期組合合板的時候還會用白矽膠接合縫隙,到後來根本只是直接把東西塞進去放好而已。到處都可以看到裂縫,木板厚薄不均,各類死角塞滿清不掉的污垢灰塵,凹凸不平的醜陋邊邊角角完全沒有隱藏的意圖。空間設計奇差無比,一堆形狀詭異的格子不知道該放些什麼,照明完全沒在位置上,擺設不顧人體工學,很明顯的設計者未曾假設過自己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相較之下,四周施工留下的厚厚一層灰感覺只是小問題罷了;冷氣上的標語「依節能減碳政策溫度設定下限 26˚C」看起來也是詼諧勝過怒意。在房裡做啥外頭一目了然、房間溼氣揮之不散、公用設施提供與維修毫無準則這類老問題就更不必多提了。
臺灣若還是不在意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辦事態度,尤其在公家單位內,短期內想要有什麼重大成長突破,大概都可以直接當成嘴砲看待了。
連拍照存證的慾望都沒有,只想快點畢業離開這裡……
不愧是趕工之下的品質,初期組合合板的時候還會用白矽膠接合縫隙,到後來根本只是直接把東西塞進去放好而已。到處都可以看到裂縫,木板厚薄不均,各類死角塞滿清不掉的污垢灰塵,凹凸不平的醜陋邊邊角角完全沒有隱藏的意圖。空間設計奇差無比,一堆形狀詭異的格子不知道該放些什麼,照明完全沒在位置上,擺設不顧人體工學,很明顯的設計者未曾假設過自己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相較之下,四周施工留下的厚厚一層灰感覺只是小問題罷了;冷氣上的標語「依節能減碳政策溫度設定下限 26˚C」看起來也是詼諧勝過怒意。在房裡做啥外頭一目了然、房間溼氣揮之不散、公用設施提供與維修毫無準則這類老問題就更不必多提了。
臺灣若還是不在意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辦事態度,尤其在公家單位內,短期內想要有什麼重大成長突破,大概都可以直接當成嘴砲看待了。
連拍照存證的慾望都沒有,只想快點畢業離開這裡……
Catching Rays on Giant—Alphaville
Posted in 絲竹亂耳 on 下午4:43 by 牧神過了十三個年頭,自 1997 年的『Salvation』後,2010 年底,阿爾發村合唱團(Alphaville)又帶給我們原以為不會再有的驚喜——『Catching Rays on Giant』。全新專輯,寶刀未老的 Marian Gold 歌聲依舊清亮,帶點 A-ha 風格的新曲使我們了解過去的 Alphaville 可能不會再回來了,但會有更成熟的 Alphaville 站上舞台。
這張專輯的入手也是頗有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味道。因為不再固定買 CD,所以完全沒有意識到專輯的發行;某天在等一位遲到慣犯的老朋友,書局逛了兩圈人還沒出現,只得踏進唱片行,花了比平常更多的時間一張一張掃視……結果,就是他了。當然,買完人還是沒出現,又讓我多等了一個小時(苦笑)。
80、90 年代伴著我度過青春苦澀的團體,期待有更多人能欣賞這張全新專輯;個人最喜歡『The Deep』。圖片取自 Wikipedia。
暑假末的反想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8:51 by 牧神這個暑假過得一點實感也沒有,原以為會有所改變的地方全亂了套,使勁掙扎不過一時三刻就悄然無聲,於是乎什麼都一如往常。年紀越長後時間巨輪轉得越快,這下是親身體會到了。
無人的校園又要再次擠滿活躍地令人刺眼的青青子衿,各懷心思。川流不息的人龍裡,有人剛踏出閃亮人生的第一步、有人可能會遇上毀滅性的意外、有人正在熱戀、有人正逢分手、有人正努力想熱戀、有人亟欲擺脫家裡的影響、有人巴不得父母隨侍在側、還有些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個夏季把雨季的定義展現得很清晰,但臺灣的水庫還是入不敷出,官員依然歸咎於需要更多的水庫、雨水落得不是集雨區等等,長遠的水土保持策略仍不受重視(等弄好我都退休了豈不被人撿便宜),預估十幾二十年內同樣的問題會重複上演。
目前臺灣的什麼都不大正常,人們盯著的甚至都不是眼前的事,指桑罵槐或指鹿為馬,大體上或許得等到明年大選結束後一切才會轉回「正軌」。
夏天,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季節;春天過於殘酷、秋天太善變、冬天令人感傷。所以每當空氣裡冒出一點秋意、多落了幾片葉子,都足以讓我心驚。
圖片取自ウィキペディア,蚊遣器(蚊香爐)是日本夏季風物詩代表之一。以前在鄉下雖也用蚊香但當然沒這種東西,如連結裡另個圖所示,用個鐵片勾著就是了;在日本,電蚊燈出現後蚊遣器也漸漸消失了。
南瑪都一日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8:42 by 牧神強風豪雨的一日。原本沒打算出門,卻被剛起床近午的颱風眼所欺瞞。純真地撐著傘步行到工作室,手上還輕巧地掛著超商便當,這下卻被鎖在此處,不知何時才有風雨稍歇的空檔可以繞跑。
近乎成為空城的大樓裡,讓我不禁想起啟蒙恩師理所當然的那句:「週末不到實驗室是要做什麼研究?」當年這句話還是很不客氣地用在其他 PI 而非學生身上,現在回想起來這種身體力行的老闆果然是與國情不符,而當初宛如他背後靈的雙重國籍詛咒,對照最近新聞來看更顯反諷。
處在民風悠閒的所在,最大的壞處不是不知自我振作,而是總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其實相較於他處只是剛好符合普遍標準罷了。不過想想,長時間待在工作場所也不代表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形所在多有。像我今天就是(笑)。
風雨不如預期這種鳥話,是給待在冷氣房裡事不關己的馬鈴薯頭說得,實際冒雨淋個半身濕雨傘還開花的人,只會想問候他們的先祖而已(然後不巧還跟自己是同一個)。
照片攝於颱風來襲前一天,空中模糊的小黑點是漫天飛舞的蜻蜓,伴隨著搖曳的樹影與騷動不安的雲層;有點超出我的攝影能力所及了。
失眠的夜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下午4:20 by 牧神雖說我不太容易入睡且睡眠品質不佳,但失眠的情形是很少見的,昨個夜裡卻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難眠,最終還是放棄了,爬起來等著時間滑過、獨自迎接清晨的曙光。
大概是昨日晚餐一併服用的那兩大杯茶吧!睡前又老盯著炫目閃爍的螢幕,隨便哪個專家都會說這是睡前大忌,只是我從來也不肯好好聽話就是。
已經不是二十初的小毛頭了,再也沒法一夜未闔眼還保持精力充沛;果然今天一出門就像個遊魂似地,憑著本能找到食物扒了幾口,完全不記得吃了什麼,僅勉強維持了身體運作。腦海裡轉著些不明所以的思緒,順手打破了一個杯子,又再多補充了點卡路里。當然,今天是一點靈感也沒有,懇請容許我就這麼草草結尾了。
主圖是日本上野動物園的美洲貘與烏鴉,取自這裡;網上可以找到牠們一系列的照片。其實原本想找得是傳說裡食夢的獏(バク),這麼一來黑白相間的馬來貘會更適合,不過,看到這張貘與烏鴉的瞬間卻覺得,就是它了,兩個同樣充滿傳說的生物。人哪~總會在莫名的地方靈機一動。嗯,還是只有我是這樣的?
喧囂裡的小餐館
Posted in 星空下的呢喃 on 晚上10:06 by 牧神昨個兒又被人請了,想想自己請客與被請的次數大約是一比九吧!可以算是伸手牌專門。不過,倒不是要在這裡教大家怎麼討飯吃,
相較於大餐廳,尤其是連鎖店類型的,一些有個性的人情味小店一直是我更喜歡的地方。憑良心說,用心經營的家庭餐廳食材精緻度也許稍遜色,新鮮度卻是絕對不會輸給知名餐館的。或許少了服務生打躬作揖,牆上沒貼著各類獲獎證明,沒有老闆與諸位先總統們的握手合照,也少了名家背書回頭無法驕其妻妾,卻多了一股無可取代的自在感。
一盤炒飯、清炒水蓮、椒鹽蝦、炒蛤蜊、清蒸兩條忘記名字的鰏魚,再開兩瓶台啤(海尼根就免了),天南地北地閒聊,愜意極了。
其實,光是那盤蛤蜊裡沒一隻是壞的就足以頒獎給這家路邊快炒了,沒有熟手一只一只敲絕對做不到如此程度。家庭式餐廳最好的地方就是老闆總記得熟客的需求與偏好,三言兩語就打理好一切,省去繁文縟節,只是單純享受那美味和當下的情緒。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晚間下了場轟隆陣雨,返家時尚殘有幾滴垂淚沾身,心情卻已不再那麼抑鬱了。
主圖,是滷肉飯。
訂閱:
文章 (Atom)